中国江苏网8月29日常州讯 长期以来,新北区孟河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始终坚持以残疾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助残服务新路径。近期,孟河镇社会事务办公室以“残疾人之家”为核心,联合常州市橄榄树公益发展中心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活动,通过技能培训、残健融合与公益实践相结合的模式,全方位提升残疾人社会适应能力与自我价值感,营造了全社会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良好氛围。

技能赋能:一堂“疗愈身心”的收纳课
聚焦提升残疾人居家生活与潜在就业能力,孟河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创新性地将专业收纳整理引入残疾人之家。活动特邀专业收纳师,围绕“工作与家庭”两大核心场景,为残疾人朋友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实用技能课。
教学并非简单的知识灌输,而是充满了暖意的“手把手”互动。收纳师从物品分类、空间规划到整理技巧,逐步演示、耐心指导,帮助残疾人掌握便捷高效的收纳方法,旨在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培养条理思维。更重要的是,课程巧妙融入了残疾预防与康复知识。讲师在演示弯腰、起身、取物等动作时,会同步讲解如何科学发力、保护关节,避免二次损伤,将康复理念无缝嵌入生活技能学习中。这堂“赋能课”不仅教会了残疾人如何整理物理空间,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健康、有序的生活态度,实现了“技”“心”同疗愈的双重目标。

融乐共享:一场“红色与友爱”的交响乐
温暖的阳光洒满残疾人之家活动室,这里正在上演一场“传承红色情 共制向阳花”红色主题融合活动。孟河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精心搭建平台,让学生志愿者与残疾人之家的朋友们相聚在一起,欢声笑语不绝于耳,打破了群体间的隔阂。
在红色知识问答环节,一位学生志愿者看到身旁的听障朋友似乎没听清题目,便耐心地用手写的方式将问题重复了一遍。当对方写下正确答案时,他立刻竖起大拇指,高兴地说:“叔叔您太厉害了!这个知识点我都不知道呢!”这份及时的鼓励让那位朋友露出了腼腆而自豪的笑容。
手工合作环节更是温情满满。学生小林和一位手指不太灵活的残疾人王叔叔分在一组制作向日葵。“叔叔,您来固定花心,这个需要耐心,您手稳。我来绕花瓣,咱们分工合作!”小林一边说一边示范。王叔叔仔细地完成后,小林立刻夸赞:“叔叔您做得真好!”王叔叔感慨地回应:“跟你们年轻人在一起,我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手脚都更利索了。”一老一少默契配合,有说有笑,一朵朵金灿灿的向日葵在共同的努力下绽放,这不仅是一件手工作品,更是残健之间友谊与理解的桥梁,生动诠释了“平等、参与、共享”的理念。
价值实现:一个“自信绽放”的公益集市
伴随着技能的提升和自信的增长,残疾朋友们迎来了展示成果的时刻。孟河镇社会事务办公室搭建的“大‘孟’传承 共筑乡村情”公益集市热闹开张,这里不仅是销售的场地,更是情感流动的港湾和自信绽放的舞台。
集市上的商品,正是残疾人之家成员们在前期系列培训中精心制作的漆扇、非遗刻纸、拓印等手工艺品。这些作品凝聚了他们的心血与巧思,每一件都独一无二。集市采用“低偿销售”模式,既是对他们劳动成果的尊重与肯定,也是迈向市场的一次勇敢尝试。
孟河镇社会事务办公室积极组织动员辖区居民前来“赶集”,大家通过欣赏、购买、交流,用实际行动表达支持。集市上,一位女士对一幅精美的非遗刻纸爱不释手,制作这幅作品的是一位下肢行动不便的学员小沈。小沈在同伴的轻声描述下,得知顾客的喜爱,她主动介绍道:“这幅刻纸的纹样是‘喜上眉梢’,我用刻刀花了整整一周才完成。”女士听后深受感动,不仅买下了作品,还动情地说:“这不仅是艺术品,更是了不起的精神,我要回家讲给孩子听。”
这样的场景随处可见。残疾人之家的成员们此刻不仅是“售货员”,更是“匠心传承人”。他们互相支持:擅长竹编的老李帮言语不便的小张向顾客介绍商品;动作麻利的小王主动帮大家搬运货物、整理摊位。他们不再是被帮扶的对象,而是彼此最坚实的战友,用集体的力量支撑起每一个个体的高光时刻。居民们由衷的赞赏和慷慨的支持,让每一次交易都超越了买卖,成为一次温暖的对话和一次真诚的社会融合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