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8月28日常州讯 凌晨4时,天色未明,横林镇狄坂村已亮起点点灯光,“95后”“樱桃小妹”穆丽萍跟随父亲穆奇贤走进樱桃园,开始了清晨的除草工作。眼下正值炎夏,也是穆家家庭农场的关键农时,45亩樱桃树即将迎来新一轮生长期。
自2015年种下第一株樱桃苗起,到如今成果丰硕,成为狄坂村的产业地标,樱桃园不仅记录着一个家庭的接续奋斗,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动人旋律。

十年耕耘
故事要从穆丽萍儿时的记忆说起。在贵州老家,每到春夏之交,家家户户院子里的樱桃树上,红玛瑙般的果实便挂满枝头,酸甜的滋味成了穆丽萍童年最深刻的记忆。
2015年春,身处异乡的穆丽萍突然想念起老家樱桃成熟时的红火景象,便和父亲穆奇贤提议:“爸,要不咱们在常州种樱桃树吧!这里市场空白,要是能把老家的味道种出来,说不定能成!”这位雷厉风行的贵州汉子一听便动了心,第二天就动身寻找合适的土地。
在狄坂村党总支书记的帮助下,穆奇贤顺利在村里租下45亩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十年转瞬而过,穆家樱桃园不仅扎下了根,还不断“开枝散叶”——种植版图从狄坂村逐步扩展至常州新北、无锡等地,新增樱桃种植基地80余亩。品种也日益丰富,“黑珍珠”“红灯”“玛瑙红”“齐早”等品种纷纷落地生根,如今这些果园同样硕果累累。
“我们不做零售和批发,游客自己摘,一篮150元,连吃带拿,‘五一’期间根本不够卖!”穆丽萍说道。她将果园红火的秘诀归纳为“种得好”加上“会吆喝”。事实上,穆丽萍自己就是“大声吆喝”的主力。她在多个平台直播果园日常,樱桃的施肥、抹芽、环割、成熟、采摘,她都做过主题直播。由她与父亲共同运营的“樱桃哥”“樱桃小妹”账号,已吸引数万粉丝,线上引流效果显著——如今果园八成以上的顾客,都是通过抖音和快手直播慕名而来。
三代接力
这片樱桃园,凝聚着穆家三代人的汗水与智慧。
创业初期,爷爷以多年种植经验亲手选苗育苗,父亲穆奇贤负责田间管理并自学现代农业技术,母亲则默默承担后勤工作。穆丽萍后来也全身心投入其中。因讲究技术且坚持绿色种植,穆丽萍几乎不请外人,除草、翻土、修枝、施肥,都是亲自上手。
十年种植路并非一帆风顺,果园曾两度遭遇重创。2020年春,正值樱桃开花期,突降大雪,所有樱桃树绝收;去年,又值开花期,气温异常,樱桃树无法正常开花,几乎是又一次血本无归。
但困境从未动摇穆丽萍的决心,她请来南京农科院院士现场指导,如今种出的樱桃个头更大、味道更甜。“咬咬牙挺过来后,今年樱桃无论品质还是产量,都优于往年!”穆丽萍擦拭着额头的汗水,眼中满是喜悦。
而这并不是终点——在穆丽萍的提议下,全家又一次将目光投向附加值更高的车厘子种植。“年底,位于新北的50余亩车厘子种植园就要投产了。”她介绍道。车厘子种植要求更高,既怕太阳晒又怕雨来淋,为此,他们投资100万元建设高标准大棚,预计明年就能少量挂果。
农旅融合
“樱桃园的火爆,既靠线上流量,也离不开狄坂村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撑。”穆丽萍感慨道。
每年樱桃成熟时,镇上都会举办热闹的采摘季活动。市集、舞台和小吃摊环绕樱桃园依次排开,吸引大量游客前来体验。穆丽萍不仅通过直播持续宣传扩大樱桃园影响力,还不断优化果园环境——例如搭建全覆盖防鸟网,提升采摘体验,让更多游客愿意驻足游玩。
眼下,狄坂村还以樱桃园为核心,构建了一张集便民服务与田园美学于一体的体验网络。园门口配套有咖啡品鉴、帐篷露营、户外烧烤等多种休闲项目;同时设置了供人休息的龙城红色驿站,以及集农产品展销和村民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服务社;还建有可容纳多辆车的停车场,有效满足节庆期间的停车需求,全方位提升游客的便利与体验感。
十年风吹日晒,穆丽萍的脸庞留下了阳光与泥土的印记,但她眼神明亮、语气踏实:“我会不断学习种植技术、果园管理和电商销售,希望这份‘甜蜜事业’能带给更多人幸福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