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2日常州讯 “听说卫生室建好啦,文明实践站也即将投用,我就过来看看。”常州经开区横山桥镇金丰村村民徐兰珍站在崭新的村卫生室门口,满脸好奇地探头张望。这座按照省级标准精心打造的卫生室于上月末刚刚投入使用,功能分区科学合理,基础诊疗设备一应俱全,常用药品储备充足。
紧邻村卫生室的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即将对外开放,采用24小时无人值守模式,村民扫描二维码即可进入休息,还能将平时积攒的文明积分自主兑换成生活用品。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安装了智能监控探头,能够实时监测不文明行为并自动提醒。“等开放后,我们可以随时来这里看书喝茶、聊天议事,新的特色阵地越来越多,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好,在这里生活真是太舒适了。”徐兰珍一边参观,一边忍不住感慨。
而更让徐兰珍倍感自豪的是,这些新兴阵地的每一块砖瓦,都凝聚着全村人的深情厚谊。2023年,金丰村发起“我行一善,持善一生”爱心募捐活动,短短44天就筹集资金73.8万元,远超预期246%。“连我们家小孙女恬恬都把自己的压岁钱拿出来了呢。”徐兰珍笑着说,这份凝聚力源自村里长期以来的用心培育。村“两委”与关工委坚持每年联合开展暑期夏令营活动,组织孩子们参观科技城、博物馆,在研学中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当听到要在家门口建设新阵地时,孩子们都毫不犹豫地踊跃支持。
然而,这样的转变并非一蹴而就。金丰村党总支书记金文华坦言,过去村里开展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时,常常遭遇村民的不理解。
村“两委”对村庄进行了系统性规划,将原本狭窄的主干道拓宽至6米以上,并在金丰路两侧精心打造了一条串联全村的景观带。漫步村中,金家塘、杨柏塘、上俞塘等五个景观节点如璀璨明珠般点缀其间。3000米长的慢行步道两旁,花坛里鲜花争奇斗艳,路灯整齐排列,昔日的田间机耕道如今摇身一变,成了村民们晚间散步的休闲胜地。
变化最大的当数红砖河。这条流经村中心、两岸居住着1000多人的河道,曾经是村民们的一块心病。“以前河水发黑发臭,夏天连窗户都不敢开。”住在河边的村民回忆道。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村里通过来源溯清、彻底清淤、截污纳管等系统治理,将如今的红砖河水质稳定保持在三类标准,重现了“水清岸绿”的美丽景象。
“四微责任”机制的持续推进,让文明乡风在金丰村落地生根。村民们逐渐认识到,乡村建设是自己义不容辞的担当。大家自觉维护村庄环境卫生,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形成了良好的文明风尚。
“最美的风景是文明,最好的建设是共建。”金文华说。如今的金丰村,文明习惯已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共建共享的理念深入人心。从卫生室到慢行步道、红砖河,每一处变化都印证着:当文明成为习惯,美丽乡村自然水到渠成。(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