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9旬失聪老党员杨森良于无声处写春秋
2025-04-28 15:33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4月27日常州讯  4月17日,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蓝山湖社区里,九十岁的杨森良老人正屏息凝神,狼毫在宣纸上行走如云,墨香氤氲中“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几个大字苍劲舒展。阳光穿过窗棂为老人斑白的鬓角镀上金边,他轻抚着刚刚完成的书法作品,布满皱纹的眼角漾起笑意——这位与笔墨相伴七十余载的老艺术家,正在用独特的方式“阅读”着中华文化的深邃长卷。

小时候,一场脑膜炎损伤了杨森良的听神经,从此他的世界按下了无声键,却意外开启了另一扇艺术之窗。在南京特殊教育学校的青葱岁月里,少年将耳朵的缺憾化作心灵的触角。“听不见纷扰,反而让眼睛更明亮。”老人在纸上写下这句感悟时,案头砚台里未干的墨汁倒映出他清澈的目光。

杨森良家中,犹如一座微型艺术馆,与艺术打交道大半辈子的他擅长行书、隶书等多种字体,在水粉画、装饰画等绘画技法上也颇有造诣,在他的笔架上,大大小小各种型号的毛笔不下几十支,不同材质雕刻技法的印章也有30多种。杨森良的女儿杨洁告诉记者,这还不是老人的全部工具。“每年我父亲都会添置不少,家里有个柜子专门给他摆放毛笔。退休后他也一直坚持创作,除了送给朋友、邻居的作品,家里还有百余幅他的字画。”杨洁说。

2020年,杨森良组织成立全国聋人书画艺术家联盟并担任执行理事,此后每年的中国聋人书画展都能看见他的身影。“他们每年会将聋人书画家的作品收集起来,选择不同的城市布展,并邀请文化爱好者前来参展。”杨洁告诉记者,今年的展览计划在武汉,目前正在筹备阶段。

杨森良经常组织书画爱好朋友们捐赠各自的书画作品,参与到爱心义卖当中,拍卖所得用于各项公益事业,目前累计捐赠金额达30多万元。

此外,依托年轻时在广告公司的工作经验,杨森良无偿为深圳特殊教育学校等设计徽章标识。“父亲常说书画是聋人的母语。”女儿杨洁轻抚着父亲设计的全国聋人书画艺术家联盟徽章——盘旋的巨龙侧耳聆听,这正是杨森良献给无声世界的诗篇。“龙、耳朵等元素,寓意我们聋人虽然听不见,但梦想依旧可以腾飞。”杨森写道。

虽然已经90岁,但杨森良精神矍铄,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热情。“常州博物馆、美术馆举办的各种展览,我父亲每次都会去参观。”杨洁告诉记者,前段时间的“金陵风骨·其命惟新”2025江苏省国画院中国画作品展,父亲就很喜欢,还兴致勃勃地在微信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

“杨师傅平时热爱书法,每年过年前,社区组织写春联活动,他都会积极参与,在各类书画展征稿时,他也踊跃提交作品。”蓝山湖社区网格员周春兰介绍,社区也对杨师傅格外关心,年前安排家政公司对他家进行全屋清扫,日常帮助他学习智能手机使用等。“这位在无声世界但依然热爱生活的老人是我们社区的宝藏,这种‘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状态也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在这个书香氤氲的四月,总有一种“阅读”可以穿透声音的屏障,让文化的薪火在笔墨流转间永续传承。(常景轩)

标签:
责编:郭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