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4月8日常州讯 她,深耕调度专业十八年,无论春花秋月、夏风冬雪;任凭日月轮换、朝夕相替;在朝日东升、残阳西斜、玉盘映照下,她始终在岗位上坚守。她先后获得“江苏省电力行业技术能手”“江苏省电力公司技术能手”“常州供电公司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她就是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地区调度班的专家——杨艳。
柔肩担重任 巾帼绽芳华
2005年8月,杨艳从南京理工大学毕业,进入国网常州供电公司地区调度班工作。初入职场,万事皆新,为了更快地适应工作节奏,她虚心求学,努力钻研,学习电网调度规程、弄懂每一张操作任务票、掌握事故处理流程……她一步步成长,在同期调度员中表现优异,成为班里最有力的新生力量。
十八年载,杨艳一直保持高涨的学习热情,主动抓住一切交流学习的机会。2017至2018年间,她借调省调工作,收获一致好评。借调期间,她对上级电网的架构进行了全面的了解,熟练掌握各项调度工作。积极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的工作作风使她得到了省调调度班组的认可。这段工作经历给了她一次深入学习江苏电网调度运行方式的机会,使她的工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由于在调度台的工作接触不到现场,杨艳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际的差距,要想成为一名资深的调度运行人员,必须熟练掌握现场设备。每当能碰到去变电站、发电厂或者用户学习交流的机会时,她从不缺席,与现场人员积极沟通、解决问题,确保每一次学习交流都有收获。长年累月,她积攒了丰富的现场知识,为她成为专家奠定了基础。
正是这些扎实的工作经验与业务能力,支撑着杨艳一步步成为专家,后续工作中她多次受邀作为专家参与《监控典型案例汇编》《常州电力系统调度规程(2016版)》等相关规章制度文件的起草编写工作。
树人守初心 育人担使命
“青年员工是未来电网的支柱力量,我们必须全方位培养、用好青年员工,让青年员工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杨艳这样说。
为了强化班组人才梯队培养,做到“承上启下不断层”“人员流动有补位”,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技能承接和年龄承接团队,杨艳作为班组培训负责人,不仅针对性制定了每位青年员工的培养计划,而且在近几年培养徒弟三名,以身作则,为青年员工的培养工作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繁星不语,尽洒清辉。
凭借着丰富的培训经验与精湛的业务能力,近几年杨艳连续担任江苏省电力调度员(主网)技能等级评价工作考评员,并作为省内调度专业专家参加技能等级评价题库集中修订工作及地配一体化电力调度仿真培训系统实训指导书集中开发工作。她完善了调度专业技能等级评价体系,为江苏省调度专业的技能等级评价工作做出了贡献。
创新提质效 成果筑基石
2017年,杨艳主持“基于D5000系统的电网N-1风险评估模块的研发”项目获得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职工技术创新三等奖,为班组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推动班组创新驱动模式改革,激发内生动力,进行高质量发展。
近几年,杨艳主持的《开展一键顺控研究,快速转移分区负荷》《基于调度大屏展示的多元优化使用》等多个项目,均获得了省电力公司年度电网调度运行管理优秀工作实践成果并获全省推广,创造了很多先进工作经验。
面向受端电网大规模分布式光伏信息采集及接入、参与系统平衡和优化调度等需求,杨艳参与开展《高比例分布式光伏全景感知及电力平衡技术研究与应用》相关研究,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的全景监测及优化调控,进一步提升电网接纳分布式光伏的能力,促进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及“双碳”目标的达成。
在积极推动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未来分布式新能源占比将不断提升,如何将海量分布式新能源聚合并参与市场化,成为电力市场改革重点需要攻坚的课题。杨艳敏锐地发现了这一问题,常州作为全国首个分布式发电市场化交易试点(隔墙售电)落地城市,有条件作为先行先试地区,因此,她率先提出开展分布式绿电现货运营机制的研究,通过调研虚拟电厂的特性、应用实例、政策环境等,研究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资源参与电力市场,实现绿色电力绿色价值和电能价值的并轨。同时提出虚拟电厂参与“证电合一”的绿色电力交易,促进分布式绿电的投资收益。
为此她不仅投身于创新工作,更注重科研成果转化,近两年申请了若干专利,例如:低压配电网的故障处理系统,就实现了基于边缘端和云端相协调的故障处理,减少了通信壁垒,加快了故障数据的处理速度,提高了故障处置效率;还有基于配电网分层分布特征的任务调度系统及方法,就有效改善了系统应用于广域化分布的多个数据中心的情况,不仅可以实现广域化分布的任务流调度,而且更有利于加快配电网计算任务的处理速度。
杨艳这些年参与的工作不仅涉及多个研究方向,还在各个研究课题中充分发挥着领衔作用,成为调控专业创新科研阵地的一面鲜艳旗帜。岁月不作声语,留守一份初心,杨艳在调度岗位上,执笔谱曲,赓续前行。(彭建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