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24日常州讯 3月6日,溧阳市天目湖镇梅岭村委会书记陆云龙和东兴竹器厂厂长袁光清,特意驱车18公里赶到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天目湖供电所。他们将一面印有“助力乡村 促进发展”的锦旗送到该所支部书记黄建军手中,感谢供电所为天目湖东兴竹器厂电力赋能带来的“真金白银”。

天目湖镇梅岭村位于苏皖交界,这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漫山遍野的毛竹肆意生长,交织成一片葱郁的绿海。春风拂过,竹叶沙沙作响,空气里到处都弥漫着竹子的清香。在这宛如世外桃源的村落里,东兴竹器厂犹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依托满山的毛竹资源,为当地村民撑起了一片就业的天空。

车间里隆隆作响的机器,将一车车从村民处收购的毛竹,经过一道道工序的打磨,变成了竹编、竹条、筷子、牙签等各式各样的竹制半成品,销往各地,订单不断,收益喜人。这不仅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也让梅岭村的竹编手艺声名远扬,成为了村里的骄傲。
“我们厂里工人都是本村的村民,原材料都是村民从山上砍伐下来的毛竹,每天收购毛竹达10万余斤。”东兴竹器厂厂长袁光清,不仅盘活了当地的自然资源,还常年为30多位家门口的村民提供就业机会,一年下来村民的收入有4万——5万左右,其中负责机械修理的一位师傅,月薪更是高达1.5万元。谈及企业发展,敦实干练的袁光清如数家珍。

“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支持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在困难和挑战中看到前途、看到光明、看到未来。”随着国家各种惠企纾困政策的出台,经济的形势逐渐好转,袁光清下定决心增加设备,扩大产能,大干一场。
“近段时间厂里经常跳闸,是不是设备增加的原因?”正当袁光清招兵买马,扩大产能之际,关键点上,电却出现了问题。
“袁厂长,你新增的设备启动冲击电流较大,原先的开关太小了,需要办理增容。”2025年春节过后,国网溧阳市供电公司天目湖供电所通过与梅岭村委会“村网共建”结对,了解到竹器厂的用电“困惑”后,分管营销的黄建军带领供电所一帮人主动上门服务。通过深入了解,东兴竹器厂合同容量158千瓦,每月用电量都在2万——3万度,却因功率因数达不到要求,要被罚款2000元左右的电费,这对于本就艰难的袁光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原来早在2020年,厂里的专职电工辞职后,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这块就始终处于不理想状态。袁光清一直忙于生产经营,开拓市场,对厂里电费这块没有过多去关心和干预,况且对电这块也是个“门外汉”,就这样因生产达不到力调要求,每月要额外交上一笔“考核电费”。
“现有容量158千瓦增容到198千瓦,更换老旧开关,更新无功补偿装置……这样的小微企业,每一分钱都至关重要。”通过一番细致摸排和分析论证,黄建军一行为竹器厂量身定制的一套功率因数提升“药方”新鲜出炉。袁光清如梦初醒,按照供电所的支招,立马着手整改。办理申请,增容换表,现场服务,设备调试,系统监测,黄建军安排供电所业务技术人员全程保驾护航。
3月,奇迹开始显现。东兴竹器厂的功率因数如同蹿起的火箭,从原来的60%一跃提升至95%以上,这一蹿升,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效益。每天电费支出骤减300多元,每月近万元的电费节省,一年下来,10万元的电费支出化为乌有,轻轻松松直接落入袁光清的口袋。而且,设备电压改进后,压降从原来的19伏降低到7伏,电压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机器运转更加顺畅,产能如同被解锁的“弹簧”,大幅攀升,真正实现了降本增效的完美蜕变。
天目湖东兴竹器厂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机器的轰鸣声在山村回荡,宛如涅槃重生的袁光清脸上重新洋溢起自信的笑容,逢人便夸是梅岭村委会与天目湖供电所的“联姻”,给竹器厂送来了一场及时雨。信心重燃的袁光清,打算着今年再增招几名当地工人,进一步扩大产能规模,将东兴竹器厂的招牌擦得更亮,在竹器市场上大展拳脚,让梅岭村的竹编产业再创辉煌,为乡村振兴推波助澜。
“现在厂里用电一切正常,所有机器都开足马力了,黄书记,我人在外地,回来再和你细说……”3月24日,黄建军电话回访袁光清,其人正好在安徽广德洽谈一笔大业务,电话那头袁光清声音铿锵有力。(史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