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9日常州讯 3月17日,记者从常州市武进区了解到,作为民营经济集聚地的该区,在常州率先出台《关于进一步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 加强产业人才培育的奖励办法(试行)》(下称“《办法》”),进一步调动和激发企业育才留才的积极性,切实将人才评价权交给企业,推动人才全面发展。
政府出资,企业留才
《办法》明确,企业若与高薪研发人员签订长期合同,并支持其攻读硕博学位,每年最高可获30万元的培育补贴。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企业,最高能得到50万元的设站奖励,每招收1名进站全职博士后人员,可获得8万元科研资助,博士后出站留武工作,还能再享20万元奖励。对于在“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研发人员,给予最高30万元的资助奖励。
近年来,江苏理想汽车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积极与高校合作,支持多名研发人员攻读相关专业的硕博学位。通过企业与高校的联合培养,研发人员在智能汽车核心技术研发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企业也在技术创新上走在行业前列。
此次《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助力理想汽车在人才培育上加大投入。此外,在洛凯股份、快克智能等一批科技型企业设立的国家级博士后工作站,设站奖励、科研资助等政府激励也将进一步提振企业创新信心、加快研发进度。
企业主导,政府赋能
针对当前人才政策存在的 “重引进轻培养、重学历轻技能” 现象,《办法》扩大了支持范围。首次将人才支持范围从硕士、博士拓展至本科学历,同时将长期在企业工作、发挥重要作用的“老员工”纳入支持范围。
在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一批长期坚守岗位的本科及以下学历的技术骨干,他们通过多年的实践积累,在企业产品研发和工艺改进上发挥着关键作用。今年,这些技术骨干将得到相应的学历提升补助,同时享受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中作出突出贡献奖励。
《办法》还首创“企业荐才奖”,把人才评审权下放给企业,让员工切实感受到政府和企业对他们的重视。余楚荣是常州承芯半导体有限公司总经理,有着多年集成电路研发和生产经验,也是《办法》实施的受益者,获评了国家级人才。
“人才政策的资助,不仅对创新研发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还让学历不占优势的技术骨干有了成就感和归属感。”国科领纤新材料(常州)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刚平说,《办法》让企业有了更强的自主权,有利于企业稳固核心研发团队,减少人才流失。
各方搭台,主体攻关
企业发展,创新为要。如何让企业成为创新高地,《办法》给出的最优解是:积极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链主企业在建设高水平实验室、高能级平台上勇挑重担;鼓励企业在重大项目攻关中识别、使用和培育人才,支持企业瞄准行业发展和技术突破等“卡脖子”环节,牵头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
在常州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常州合成生物化学联合研究中心、蛋白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氢能装备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长三角(常州)氢能创新中心、常州西太湖细胞治疗前沿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平台正赋能科技“突围”,全方位激发企业创新动能,加快产学研成果转化,为企业技术攻关提供强有力的科研支撑。
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东方润安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则积极响应,组建人才攻关联合体。其中,恒立液压针对液压系统的关键技术难题,联合高校科研团队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技术人才,共同开展科研攻关,通过整合各方资源,有望在短期内实现技术突破。
人才是创新的“源头活水”,武进区以诚意满满的人才政策全方面做好“引才”“育才”“留才”文章,不断完善优化人才发展环境,让武进成为吸引聚集高水平人才的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