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色北邵、“阳湖八景”绘就常经开“新江南水乡”写意画
2025-03-20 09:25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3月19日常州讯  日前,常州经开区横林镇卫星村党总支书记张志燕的记事本上,有三项重点任务被标上星号: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农机库,已完成初步设计;村里的菜市场改造工程,即将进场施工;紧锣密鼓进行中的东农现代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园二期工程,将下辖自然村北邵村纳入其中规划,未来将与狄坂村、双蓉村、余巷村、庆丰村等美丽乡村连片打造,发展成为全市现代农文旅融合示范片区。这些火热场景,正是北邵村落实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要求的生动注脚。

北湖村

不同于人们对卫星村工业强村的固有印象,位于卫星村东北角的北邵村呈现出“一分宅院七分田,一水环绕两分林”的自然格局,也存在着房屋破旧、道路坑洼不平、人居环境不尽如人意等问题。转折发生在2023年秋,1986万元专项债的注入,让这个旧村落开启蜕变模式:斑驳的外墙已刷上江南水墨色,20多座危房变身健身广场,村民的院子开出四季花,1.5公里的硬化路直通田畴。村民邵高玉指着平整的水泥地说:“雨天再不怕滑跤,农机能直接开到地头。”

村中心“红小院”的蜕变最具象征意义。这座70多年的危房经加固改造,转型为集村史馆、文明实践站、供销社于一体的文化空间。墙上的村庄历史、红色故事与本地特产花椰菜、雪里青瓜共处一室,见证着过去与现在的交融。

村里的企业家们也没“闲着”,20多家规上企业主动认领了武青路提升改造工程。江苏天润盛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过去总觉得乡村振兴是政府的事,现在明白,企业的根扎在乡土里。”

五色北邵,禾美乡村,北邵村的振兴图景在565亩高标准农田里不断延展——绿色麦浪、银色农机、红色展馆、古色乡韵、金色数据,共同奏响一曲城乡融合新乐章。

春日的北阳湖碧波荡漾,1公里滨水步道上,骑行者三五成群;新建的“月夜赛镜”观景台旁,村民钱文超正用手机定格白鹭掠过水面的瞬间——“现在的村子,比画里还好看!”他镜头中的北湖村,这个常州经开区横林镇新东方村下辖的自然村,正借“千万工程”春风,褪去旧裳换新颜

占地1585亩的北湖村,三面环抱北阳湖,历史上因“阳湖八景”闻名遐迩,但随着岁月变迁,村庄一度陷入“守着金饭碗吃冷饭”的困境:宅间路开裂积淤,相当一部分房屋年久失修。2023年10月,新东方村党总支书记周立新带领启动总投资2000万元的改造工程,以“不挖山、不填塘、不砍树、不扒房”为原则,打响生态与文化双重保卫战。

工程紧扣“千万工程”精髓,在保留乡土肌理中重塑空间——拆除违章建筑,对典型楼栋实施外立面出新;划分市政道路、村庄主干道、次干道、步行道路四级道路,并一一改造提升;百年老树原地保护;旧瓦片、老磨盘嵌入景墙;房前屋后见缝插绿;以万只种鹅产业为灵感,鹅形村标LOGO广泛应用村内各个角落。如今,千亩高标准粮田如碧毯铺展;生态驳岸“阳湖八景”次第绽放——水月浸泽浣洗垂钓,龙潭鱼跃亭阁台榭,塘雁鸣蜿蜒入画,8处观景节点串珠成链,清代诗人张问陶笔下“百分桃花千分柳”的意境正在重现……

产业基因也得到重塑:万羽白羽种鹅养殖基地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滋养80亩翠冠梨园与180亩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形成“鹅—沼—果—菜”循环农业闭环;田间直播间里,“新农人”透过镜头展示百亩梨花飞雪流香的盛开场景,一幅“新江南水乡”的画卷正缓缓展开。(常景轩)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