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3月13日常州讯 春寒料峭的清晨,常州经开区丁堰街道常丰河畔的透水步道上,已跃动着晨练者的身影。730米河道内,保洁船正划开粼粼波光,开展巡检,这番景象在一年前还难以想象。“过去河岸被几十块菜地‘啃’得支离破碎,现在变身家门口的滨水公园,我们休闲健身的‘版图’扩大了不少!”常州市常丰社区居民叶萍感叹。

“作为东方云湖30%水源的‘生命线’,常丰河历经三轮蜕变。”丁堰街道河长办工作人员都超俊说,2017年,实施两岸企业、居民的雨污分流改造,从源头削减入河污染负荷。2024年启动系统升级,当年3月完成赛马河上游6000立方米淤泥清运(约填满3个标准泳池),同年9月转入生态修复阶段。截至本月,常丰河两岸累计拆除沿岸违建11处,建成2.7万平方米生态缓冲带,分层种植樱花、海棠等观花乔木,搭配鸢尾、黄菖蒲、美人蕉等水生植物,形成“四季有景、季相分明”的滨水生态廊道。
企业河长陈文阁的巡查日志记录着蜕变:常丰河,氨氮浓度直降74%,溶解氧含量提升13%,水质稳定达Ⅳ类标准。
一汪清水“润”民生,常丰河的焕新是经开区水系治理的缩影。面对185条河道、416公里水网的生态“考卷”,经开区全力统筹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系统治理。2024年实施的水环境综合治理四期工程投入2.3亿元,完成顺通河、西马庄浜等27条河道消劣整治,新建3公里污水管网,提升35个自然村污水处理系统,实现常丰河、莲蓉内河等水系连通。
眼下,总投资1.8亿元的五期工程正在有序推进:将新建污水管网12公里,完成20个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同时采用“水下森林”生态修复技术,重构沈庄浜在内的8条河道生态。
“横山桥镇投用全市首个村级数治平台,让每滴水都有‘数字身份证’。”常州经开区农业农村工作局河(湖)长制综合协调科科长吴浩介绍,3处微站实时上传水质数据,动态优化2座泵闸启闭,全年引调活水超11万立方米。
在“全域幸福河湖”建设框架下,常州经开区水环境治理成效显著。目前,苏南运河(经开区段)已获评省级示范幸福河湖,已创成市级示范幸福河湖11条,镇北河、梁家河获评全市幸福河湖管护样板,梁家桥村、狄坂村等小微水体治理经验在全市推广。
河道治理的生态红利也在重塑城市肌理。以东方云湖为核心,五大标杆项目环湖而生:东北角的“大风车”——文化活动中心,在阳光的照耀下,幕墙折射出金色的光芒;隔湖相望的“中央绿轴”东方广场目前完工,与东方云湖共筑“一轴一湖”景观中脊;沿湖西行500米,常州首座POD商业综合体常青里文化旅游街区已全面运营;云湖北岸的江南实业集团总部大厦正抓紧施工,与西北侧的科技金融中心形成呼应——后者作为5A级金融载体,已吸引农业银行等十多家机构入驻。这条曾饱受诟病的“烦恼河”,如今化身串联“文化—金融—企业”的黄金走廊,激活城市价值链。(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