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月8日常州讯 以网格为依托,密切关注老年人生活;居家环境适老化改造,安装智能康养设备;社区餐厅物美价廉,符合老年人口味;签约家庭医生,一对一入户定期问诊……戚墅堰街道东方社区通过党建引领老龄化工作,依托城市更新,建立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康养结合为特色的“三位一体”模式。近日,全国老龄社会建设创新案例(2024)发布,“东方社区‘三位一体’康养模式”案例入选。
“大数据+智能化”
东方社区历史悠久,社区内的居民楼主要集中在工房南区,多数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辖区居民超过8000人,其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约占40%。随着戚墅堰老城区改造工程的推进,社区引入大数据助推智慧化便民服务,打通了社区康养的“神经末梢”。
在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指挥中心,巨大的显示屏上展示着东方社区的楼栋分布图,屏幕一侧,社区各项数据实时更新。社区工作人员张广宁介绍:“通过这个系统,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每间房屋在社区的具体位置,是出租还是空置,以及居住者是否属于空巢老人等特殊群体。所有信息都可以在我们的数据库中找到。”
社区通过调研,为有需求的空巢老人免费安装了智能门磁、智慧燃气、智能烟感、智能手环、智能水表和智能监控6种智能设备。智能门磁和智能水表会在老人48小时未使用时发出警报;佩戴智能手环的老人一旦血压、心跳、体温等生命体征出现异常,手环也会立即报警。
“在紧急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手机快速获取信息。”张广宁点开手机应用软件,向记者演示。记者看到,正常情况下,智能康养设备的位置信息标点显示为蓝色,如果安装该设备的老人家中出现异常,标点就会变为红色。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可以点击红色标点,直接向网格员下达任务,并通知老人及其家属。网格员处理完毕后,设备恢复正常,红色标点变回蓝色。
链接医养资源
东方社区老年人口众多,健康需求成为打造社区享老“康养圈”的重要一环。2022年底,经过改造的东方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增加居民服务功能,并专门为辖区老人设置了康养体验区,区域内安装了自动按摩椅,设置了家庭医生工作室,提供血压、血氧、心率等免费检测和坐诊服务,改造后每日前来活动的居民较过去增长了50%。
“不仅免费,还有医生常驻。”东方社区80岁的居民吴忠鹤,两年前因轻微中风导致行动不便,他常去康养体验区享受理疗服务。得益于日益完善的“十分钟康养生活圈”,吴忠鹤坦言,生活越来越方便、越来越幸福。
医养结合的“一站式”社区康养还体现在细微处:社区内设立家庭医生工作室,为老人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尤其关注患有慢性病老人的合理用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每周定期前来开展身体情况监测、养生保健和就医用药指导服务;引入第三方居家养老机构,每月定期上门为80岁及以上老人提供理发、剪指甲、打扫整理房屋、聊天陪护等生活服务。东方社区还与常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合作,定期开展健康讲座和义诊服务,为特殊老年群体提供就医绿色通道。
融合品牌建设
随着城市发展和老旧小区改造的推进,老年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设也迈出了新的步伐。社区教育课程从以往的知识普及型向专业系统型转变。养教结合的探索更是使养老服务从“就近养老”向“就近享老”发展。
“这里的课都很抢手。”近日,戚墅堰康养中心老年公益课表发布,负责人恽建美介绍,今年康养中心继续推出广场舞、太极拳、歌唱等文体课程,还会不定期组织甜品制作、插花等活动。
“中心的课程设置听取了来这里用餐、活动的老年人的意见。大家想学什么,我们就去找资源,然后开课。”恽建美透露,去年课表一发布,课程瞬间就被报满,因此今年特意提前几周做好了“新学期”课表,方便老年朋友选择。
公益课程不仅开在康养中心,还开在戚墅堰街道的各个社区。东方社区的智能手机使用培训课程由常州经开区社区培训学院的陈啸峰主讲,课程包括手机摄影、网上购物、网上挂号就医等,课程开了好几期,上课人数越来越多。(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