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入圈”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
2025-01-08 15:23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中国江苏网1月8日常州讯  在常州经开区,绿色如此寻常:走进宋剑湖生态湿地公园,水波荡漾、芦苇森森、鹭鸟翔集,转角见景;湖畔建成了“近零碳”园区……一幅绿意盎然的生产生活画卷在常州经开区徐徐展开。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4 年度绿色制造名单,全国共有123个工业园区上榜绿色工业园区,常州经开区“入圈”。此外,常州经开区还创成国家级绿色工厂3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总数排名全市第一。

绿色工业园区是指工业企业绿色制造、园区智慧管理、环境宜业宜居的工业集聚区,是绿色发展理念在工业领域的直接展现。

抢抓“双碳”机遇,坚持向绿而行,近年来,常州经开区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模式,以“含绿量”提升“含金量”,走出一条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阳光”屋顶 向“绿”而行

从天空俯瞰中车戚墅堰公司的厂房,屋顶上一排排太阳能光伏板熠熠生辉。近10万平方米的铺设面积,年均发电量达56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约700吨。

在常州神力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楼顶,光伏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源源不断为工厂提供电力,同时向国家电网输送余电。“公司投资600多万元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可达160万千瓦时,全年节约总电量约30%。”神力电机安环部经理万伟说。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以绿色产品、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培育创建,带动绿色技术推广应用、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转型,逐步构建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的全链条绿色制造体系。截至目前,全区拥有国家绿色工厂9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省级绿色工厂11家,全电规上工业企业550家;已荣获国家发展改革委“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江苏省绿色金融示范基地等荣誉,产业越发“绿”意盎然。

技术赋能 减碳增绿

工厂要“绿色”,降耗、减排是关键。通过工艺全面升级,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是打造绿色工厂的重要途径之一。

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规范发展再制造业。“再制造就是通过非常规工艺检修手段,如增材制造、减材制造、置换修复等,对废旧产品进行修复,使产品在性能、质量和保修期上与原有产品基本一致,满足使用要求,从而实现报废产品的修复再利用。”中车戚墅堰公司工艺技术部工艺师潘晓松说。

为及时监控污染物排放,“数字化”手段也及时跟进。机车制造中心2号涂装库先行先试,投资建设1套废气在线监测联网系统,同步实施内部污染源自动监测管理制度,实现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管控监督,并完成在线监测视频监控联网。

在常宝钢管,技术赋能减碳增绿同样效果明显。针对CC环形炉烟道设置SCR脱硝装置及余热锅炉进行试验,实现烟气氮氧化物低氮排放,同时将低温烟气回收,产生的7000吨蒸汽可供精特酸洗车间酸缸、乳化缸加热使用,预计减少2413.9吨二氧化碳排放。

“今年,企业仍持续推进节能减碳技改项目,通过节能型水泵应用、工业炉智慧燃烧应用、工业炉节能改造以及工业炉水冷壁式余热回收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吨钢综合能耗下降4.2%。”常宝钢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近年来,常州经开区不断深化“创新链+产业链+资源链”融合,突出绿色、低碳导向,鼓励绿色低碳技术研发突破,引领带动产业向新向绿。

碳寻”未来 逐绿经开

企业是经济的细胞,如何让企业既保持活力又健康绿色?近年来常州经开区按照“集约建设、共享治污”的理念,开展“绿岛”建设,实现污染物统一收集、集中治理,破解中小企业治污与发展难题。

省重大项目——绿色涂料集聚区项目通过建设“绿岛”,打造“公建配套辅助设施共享”模式,实现化工园区污染源头管控。“过去,涂料企业需要自己配备消防、环保、应急等设施,而集聚区统一配置甲类车间、甲类仓库及废气设施处理装置,建设雨污水管道、涂料罐区、中控室、事故应急池。”横山桥镇副镇长缪飞介绍,项目打造涂料产业集聚发展的先进样板,在全省率先探路。

当前,常州经开区建成4个“绿岛”项目,在建2个“绿岛”项目,“抱团治污”后,企业节省一半成本,涂料、地板家居等产业集群迎来新生。

从宋剑湖生态湿地公园向南驱车约10分钟,便来到了宋剑湖光电科技港。园区新增了20台10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6台双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可基本满足企业充电需求。去年,园区内的生产制造类企业生产废水均实现“近零排放”。

常州市昊升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是园区内的绿色标杆企业之一。走进车间,数条自动化电机生产线有序运行,实现“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响应新能源之都建设,这两年,汽车座椅调节系统、新能源汽车空调电机等新产品也实现批量化生产。”昊升电机副总经理何海波说。

据悉,宋剑湖光电科技港已创成市级节水型园区,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二氧化碳排放量等5项指标已达近零碳园区标准,成功入选常州市首批近零碳园区试点。

实现“近零碳”,不仅企业发力,园区也持续加大绿色投入。“几个月后,就能看到光伏发电板整齐排列,形成一个个屋顶‘发电厂’。”万帮数字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微电网项目总监戚晓波介绍,园区正打造光伏长廊、光伏车棚,预计每年生产绿电超690万千瓦时,实现园区光伏发电100%就地消纳,年均碳排放量下降约37%,年用电量减少约21%。

据了解,2024年9月,《常州经开区智能电网和低碳园区试点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发布,分三年推进智能电网和低碳园区建设,重点选择绿色产业园区、外贸出口相对集中的园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绿岛”园区、科创产业园区等园区类型和市级及以上绿色工厂,创建近零碳园区和近零碳工厂。

跻身国家级绿色工业园区,常州经开区在更高平台上逐绿前行,“碳”路未来,必将生机无限。(常景轩)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