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上午,暖阳高照。江苏诺亚方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态养殖基地内,一筐筐鲜活的大闸蟹经分拣、打包,就将踏上远销海外的旅程。“这是我们今年出口的最后一批‘诺亚1号’。”公司总经理戴飞欣喜地介绍,今年,“诺亚1号”总产量达100吨左右,出口订单占60%。
农产品“出海”挑战重重。螃蟹作为时鲜,出口更为艰难。“诺亚1号”作为农业部认定的水产品新品种,以其规格大、活力强、肉质鲜美等特点赢得了国际市场的青睐。
良种是现代农业的“芯片”,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居于产业链上游的种子是关键。作为江苏唯一既没有农业大学又没有综合性农业科研院所的地级市,常州持续做好“常字号”优势特色品种选育工作,逐步构建起市场主导、政府支持、人才支撑的育繁、保护、推广一体化特色种业创新发展体系,并屡获殊荣。截至目前,全市种业领域已有“国字头”称号10个,涵盖企业、实验室、种质资源保护区、育种场、扩繁推广基地;新品种培育农牧渔产业全覆盖走在江苏前列。
一粒粒神奇的种子,在常州生发着欣欣向荣的原动力。
政策加持,护航种业发展路
10月16日,由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承担的常州市现代农业科创中心项目迎来年度考核评估,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李刚华等考评专家现场考察了稻米品质分析实验室建设等情况,并给予高分评定。
围绕水稻、畜禽、水产、茶叶、果品等优势产业,常州于2023年出台《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实施方案》,探索以“实验室(技术中心)+创新团队+示范基地”的模式,用5年时间打造10个左右集农业研发中心、人才中心、转化中心、推广中心于一体的农业科技创新中心。目前,已确定8家创建单位。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与扬州大学水稻产业工程技术研究院合作共建常州粳稻种业发展创新中心,建设稻米品质分析实验室、分子育种实验室,并在宿迁泗洪、扬州广陵和常州武进设置3个示范基地,进行创新材料试验示范工作,从装备提升、试验示范、团队培养等多方面,提升粳稻种业创新能力水平。
种业振兴是一条链,企业、院所都是推动链条发展的重要力量。依托长期稳定的种业扶持政策,常州持续奖补种源科技领域创新研究成果,近几年累计下达市级种业奖励资金超400万元。同时,重点推进省种业“揭榜挂帅”项目,推动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戴飞对此感触颇深。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科技研发队伍,以长江系野生中华绒螯蟹为基础群体,连续5代选育,自主培育出中华绒螯蟹品种“诺亚1号”。“做好新品种储备,2021年,我们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联合申报了江苏省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中华绒螯蟹早上市新品种选育’目前已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立项,有望申请国家级水产新品种。”
常州市农业农村局科教处负责人介绍,常州计划支持有条件的企业承担省级以上重大农业科技项目,每年至少20个。
科技赋能,掌握育种主动权
12月7日,首届常州·长荡湖蟹王大赛在金坛区举行,现场决出的“蟹王”重634.7克,品种为“长荡湖1号”,是今年以来全国已有螃蟹比赛中最重的一只。作为由金坛区自主选育的新品种,“长荡湖1号”示范推广面积已超4000亩,在浙江长兴、山东东营等河蟹主产区,都是引进优势品种中的“香饽饽”。
依据市场需求选准突破口,常州加大科技赋能力度,在各环节掌握育种主动权。
创新研发方面屡有技术突破。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全省畜牧业上市“第一股”,自主培育的“雪山鸡”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审定,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推广的家禽品种,年出栏近3亿只,销售额位居全国第二。公司成功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组育种液相芯片并推广应用,还研发了基于DR技术的骨骼健康评级系统,进一步推动家禽生产性能选育和健康管理。
智能设施方面表现突出。位于溧阳庆丰村的“江苏第一方”示范田,今年顶住“连续高温+超强台风”的影响,水稻亩产超700公斤,其中核心基地油菜茬口水稻亩产达803.65公斤。基地的“数字农田智能化平台”将1280亩田地浓缩到10平方米“数字大田”中,农民借助集成在“数字大田”上的遥感卫星、气象监测、害虫预警等数据和物联网技术,动动手指就可实现实时智能识别和精准调控,确保作物生长环境达到最佳状态。
前沿技术方面提前布局。新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7年,是一家专注于基因编辑和生物育种技术创新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公司联合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编辑酶CasY7。企业负责人许洁婷介绍,现有的某“编辑剪刀”为外国产权,如果要产业化应用,一个管线就要7000万美元,农业领域用不起。“现在有了新技术,我们就不会被国外限制了。”聚焦高蛋白、特种淀粉等,企业还在持续开发特定用途的新品种。
不止一个领域、一家企业、一个项目,“全面开花”的态势让常州种业发展动能满满。
人才培育,种业有了“生力军”
种业振兴,离不开人力支撑、人才助力。近年来,常州通过持续实施龙城英才农业“乡土人才”计划、百名农业精英人才培育行动、万名“新农人”培训计划、“十佳新农人”评选等,最大限度激活乡村人才和科技资源,仅今年就有11675名“新农人”完成培训。
12月中旬,在位于雪堰镇的常州市文伟果品专业合作社水蜜桃种质资源圃,针对新引进的23个水蜜桃新品种,国家桃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武进洛阳工作站”站长张斌斌带领专家团耐心指导果农开展冬季修剪工作。这是全市桃梨冬季栽培管理技术培训班的课后内容之一。
武进水蜜桃种植面积达3.73万亩,年产量4.7万吨,产值约5.9亿元。为水蜜桃产业提质跃升提供智力支撑,今年以来,省农科院亚夫科技服务“武进洛阳工作站”已开展现场技术指导18次、技术培训7次。“这些技术指导,大大提升了我们的种植水平和产品质量,经济效益也有了很大提高。”常州市金熠果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殷定宇说。
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二花脸猪保护区内,顾岳清等从业者为拯救“国宝”二花脸猪接续努力;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以羌涵孚、江祺祥、钮中一三位老一辈育种专家为代表,引领建起老中青结合的水稻育种人才梯队,累计育成114个品种,推广面积超4.3亿亩;立华牧业掌门人程立力倡导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有力带动广大农民增收致富……
驻村驻点、做强优势、精准攻坚,一批批优秀人才助农跑、接力跑、协作跑,跑出常州种业发展的加速度。他们的故事和事迹通过《大地合伙人——新农人在常州》等宣传片在“学习强国”等网络平台展播,进一步营造了尊农重才的良好氛围。
一粒“水稻种”,“种”出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一只“雪山鸡”,“孵”出全省畜禽养殖类上市企业“第一股”;一首“渔光曲”,“唱”成全域水产养殖综合标准化示范区。常州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冯旭江表示,将进一步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政结合的特色种业创新体系,打通上中下游创新链条,为全国乃至全球的种业发展贡献常州“密码”,书写种业发展新篇章。(记者 张宝仪 徐慧珊 通讯员 常农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