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11月14日常州讯 立冬,横林镇瑞丰社区卫生室中医阁内,前来看诊的患者排着队。社区居民夏向明牵着9岁的侄孙周沐宸,不时弯腰揉搓他的肚子,为他缓解疼痛。
“小朋友,哪里不舒服?”“肚子疼,昨天晚上还吐了。”看神、观色、察气、探目……一番“望闻问切”后,中医师钱丽洁给出了脾胃虚弱的诊断。她在周沐宸腹部找到穴位,扎针治疗,调节脏腑经络。不到半小时,周沐宸的症状明显好转。
“一般针灸3天就能痊愈,省得吃药了。”夏向明是个“中医迷”,去年夏天,她在社区卫生室体验了“三伏贴”,一入冬就感冒发烧的老毛病明显改善。“现在,家门口的卫生室不像是小诊所,倒像家小医院,中医诊疗服务越来越全了。”
钱丽洁接过话头,“2011年,原南方村卫生室拆迁搬至瑞丰社区,我刚从南京中医药大学毕业,就搭档有着几十年行医经验的村医吴国南,见证了卫生室的3次变迁。”
第一次,五室分离的标准化卫生室建成,加装输液椅、诊疗床等设备。在吴国南的记忆中,原南方村卫生室仅有最基础的诊室和治疗室,如果村民有急病,“一顶草帽一个药箱,田间地头到处走”是他的工作常态;搬迁后的卫生室里,血压表、血糖仪、心电图机等一应俱全,小毛小病都能治。
变化接二连三。2021年,瑞丰社区卫生室焕新升级,不仅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二楼搬至一楼的独立空间,且增设了中医阁;今年,卫生室上新了7大类、15小类中医药适宜技术项目,包含艾灸、拔罐等疗法。
“以前看中医,我要乘公交车到横林人民医院,路上要花近半小时。”75岁的张美凤用手机拍下墙上的人体经穴与病症对照图,以便日后参考。“最初看病要带着纸质的农村合作医疗卡,现在连医保卡都不用拿,直接刷脸就能支付。”
28岁的蔡怡婷从横林镇崔桥村慕名而来,经把脉问诊,第一次尝试通过中医拔罐去除体内湿气。“中医阁内开了热空调,拔罐的过程很舒适;而且所有项目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算下来特别实惠!”她还准备“尝鲜”中药美白协定处方。
如今,这间约140平方米的卫生室,为方圆3公里以内的群众提供了便利,月均服务超200人次。钱丽洁计划着,结合时令推出冬令进补的膏方及养生方剂。
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是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去年,常州经开区街道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诊疗量占总业务量的五分之一;横山桥人民医院中医科获评“常州市基层重点特色科室”。
常州经开区社会保障和卫生健康局医疗服务科负责人殷叶成介绍,《常州经开区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优化提升实施意见(2023—2025)》发布,通过给予软硬件、人员、资金支持,全面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等医疗服务。为了让群众在家门口获得更优质、更专业的中医医疗服务,去年起,所有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均需参加多次规范化培训,并进行相应考核。
中医药文化正不断“破圈”:在遥观镇通济村卫生室,遥观镇卫生院的中医专家每周二定期坐诊,提供中医特色诊疗,体验了红外线理疗灯,62岁陆建伟的腰疼得到缓解;丁堰街道丁堰社区卫生服务站陆续添置了智能疼痛治疗仪、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等仪器设备辅助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慢性病防治效果明显。
今年,经开区成为全市唯一的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适宜技术全覆盖试点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41家村卫生室、9家社区卫生服务站,其中43家设置了中医阁,覆盖率达86%。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传承千年。“我们正推进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共享资源,形成‘一级带一级’的服务模式,努力拓宽基层中医适宜技术诊疗目录,争取实现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阁全覆盖。”殷叶成说。(常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