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让技术工人的创新才智充分涌流
2024-10-18 08:11  来源:新华日报    
1

“工匠精神的引领作用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至关重要。”10日在常州召开的推进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工会工作联席会议上,刚获得第二届“长三角大工匠”荣誉的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焊接监督张忠感慨道。只有初中学历的张忠,历经40年的勤学苦练、钻研创新,成长为电焊工特级技师、正高级工程师、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劳动模范,再次印证普通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前途光明,在向“新”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技术工人足堪大用。

“近年来,江苏工会聚焦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开展职工科技创新工作,不断健全职工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精心培育群众性创新文化,有效激发了职工的创新热情和创造潜能。”省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刘月科说。

近5年来,我省共有11个一线职工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省科学技术奖;2023年,全省职工合理化建议超过60万条、技术革新项目30万项、发明创造项目近2万项;“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已组织劳模工匠开展3700多次活动,帮助解决企业技术问题6500多个,培训职工7.7万人次;建设省工匠学院建设点24家,市级工匠学院87家;建成全省职工科技创新成果库,入库九大类2258项职工科技创新成果……

职工科技创新必须服务服从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融入大局、服务大局,成为江苏工会上下的新共识。今年3月,省总工会召开全省劳模工匠座谈会,孙景南等3名劳模工匠代表向全省职工发出《争做技术能手、争当大国工匠,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贡献力量》倡议书。省总工会还联合省发改委等15个单位制定出台新文件,推动将群众性创新活动纳入地方创新体系和企业研发体系,将一线职工创新成果等作为取得专业技术职称评审、职业技能等级(职业资格)晋升的重要参考。

江苏工会把帮助职工提升创新能力摆在首位,围绕“育”字做文章,健全培育体系,突出以赛赋能,强化法治保障,不断提高职工的技术技能和专业能力。省总工会劳经部负责人介绍,今年省总工会启动培育“江苏五一工匠”,构建具有“工”字特色的多层级工匠人才培育体系,同时推动省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决定》,通过制度性安排进一步健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引进、使用、评价、激励、服务、保障等工作机制,补齐制度建设短板弱项。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长期实践中,既能调动职工创新创造积极性、又切合企业发展实际的好经验在江苏企业不断涌现。徐工集团建立创新型职工培养体系,突出制度保障,先后推出《群众性创新创效活动管理办法》《深化技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行动方案》等制度,持续完善职工创新激励体系;江苏宇迪光学股份有限公司工会制定《创新结“苹果星”管理办法》,每月28日对职工创新提案进行评审,核定创新等级(1—6颗星),职工累计获30颗星,每月享受100元补贴;最高240颗星,每月享受2000元补贴。

“开展职工科技创新活动,最重要的是职工肯参加。”靖江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闻韵萍说,一线工人对创新活动的想法很朴素,就是能不能形成成果、增加收入、晋升职位。靖江市总工会为职工搭建“五小—专利—成果”创新成长阶梯,通过劳模工匠导师的技术支持,帮助一线职工将“小改革”“小建议”升级为“专利成果”。职工参加创新活动,不仅能获得荣誉和奖金,更重要的是能促进“想创新、会创新、成果能落地”,实现自身成长。

推动职工创新工作走向深入,需汇八方之力,共搭平台,协同驱动。省总工会提请将开展职工科技创新相关工作作为省政府与省总工会联席会议重要议题,并联合省科技厅等部门,每年认定全省十大科技创新成果、十大先进操作法、十大发明专利,同时深化劳模创新工作室“双创双提升”行动,命名5批共180个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引领全省建设2700多个劳模创新工作室,发挥示范引领、集智创新、传承技能的作用。2023年,省总工会给予40家省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资金资助。近5年来,共推荐7个一线职工项目获得全国总工会创新补助资金。

标签:
责编:吴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