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路上一辆辆绿牌车、停车场一排排充电桩、屋顶上一片片光伏板……在常州,“中国新能源之都”的元素随处可见。历时数十年,常州紧跟“赛道转换”浪潮,抢抓行业风口机遇,在新能源领域形成“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投资热度蝉联全国第一。日前发布的《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4》中,常州入选2023中国独角兽企业名单的5家企业均产生于新能源领域。
上“新”:抢占赛道,标杆云集
发明专利拥有量全球领先,26次创造世界纪录,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工业大奖,把光伏核心技术牢牢地抓在自己手中……成立于1997年的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是常州新能源产业崛起的亲历者、见证者。2023年,公司营收破千亿达1133.92亿元,同比增长33.32%;归母净利润55.31亿元,同比增长50.26%,成为国内第三家实现千亿元营收的光储一体化公司。
作为纽交所常州第一股、科创板常州第一股,天合光能从铝板幕墙起步,凭借持之以恒的科技创新,如今已是光伏行业当仁不让的龙头、“链主”。“我们的目标是把风光储氢协同做成24小时可调可用的稳定能源,并在2030年前实现全部绿色能源的发电成本、上网价格与常规能源持平。”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这样说。
无论是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还是动力电池企业,在常州,领跑者、并跑者不胜枚举。其中,既有中创新航、厚生新能源等本土企业的锐意进取,也有比亚迪、江苏时代等引进企业的稳步向上;既有理想汽车等龙头企业的带头引领,也有聚和材料、安泰创明等科创企业的聚点成链。他们以不懈探索突破技术难关,为常州新能源传奇写下最优注解。
链“新”:聚焦产业,集群成势
机械臂起起落落,AGV小车来回穿梭,工人们熟练地组装着车灯……在新北区星宇股份智能制造产业园内,生产线上一片繁忙。得益于“全球化”布局红利,新能源汽车加速海外渗透,常州汽车零部件企业随之迈向全球。星宇股份在塞尔维亚设立生产基地,协同总部承接客户全球化项目,产能逐步释放,2023年海外收入同比增长165.83%。
作为乘用车灯行业龙头,星宇股份跑出的“速度与激情”是常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宁德时代、蜂巢能源等知名新能源企业相继入驻常州,在这些“链主”企业带动下,一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落户常州,加速产业集聚。其中,宁德时代落子常州后,迅速带动60家链上企业集聚溧阳,海目星、当升科技、贝特瑞等动力电池装备、材料行业领军企业接连落户于此。
一产带一链,一链兴一群。常州已然成为新能源产业的“全能选手”,构筑起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充电桩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在产业优势的赋能下,常州上市公司的“新能源矩阵”善用资本工具,傲立行业龙头,结出“资本硕果”。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我市40家新能源产业链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0.83亿元、净利润35.01亿元。
向“新”:政策加持,聚力未来
上市企业迅猛发展,新能源产业高歌猛进,常州是如何做到的?一方面,常州制造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常州有37个,207个中类中有191个,666个小类中有600个。另一方面,常州的新能源产业起步早、根基深,最早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的变压器制造,之后,1980年代电线电缆产业初显雏形,本世纪初光伏产业全面发展,2010年左右动力电池加速布局,持续引领产业发展潮流。
产业高速发展更重要的原因是政策的精准指导和扶持。
截至今年7月,我市已构建形成“1+3+X”政府基金矩阵,围绕百亿龙城科创一级母基金,设立了产业基金、天使母基金、新能源母基金等3支专项母基金,母子基金总计58支,总规模超500亿元。其中,设立主投新能源领域基金33支,总规模超360亿元,累计投资常州新能源项目89个,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超300亿元。
2023年12月,省委、省政府发布《关于支持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常州高质量推进太阳能光伏、动力及储能电池、新型电力装备以及新能源汽车等产业链创新升级。今年6月1日,《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以建设引领长三角、辐射全国、全球有影响力的新能源之都为目标,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能源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