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经开区:厚植一城文气 汇聚满城人气
2024-10-17 09:43  来源:    
1

中国江苏网10月17日常州讯 “戚墅堰历史可追溯至6000多年前的马家浜文化,这里有常州地区发现最早的古村落……”国庆假期期间,戚墅堰街道圩墩遗址博物馆内游人如织,游客们兴致勃勃地感受这片土地的古老文化。

圩墩先人的生活遗迹,盛极一时的繁华老街,见证着近代民族工商业繁华的大运河……赓续不绝的一道道“文脉”,既是戚墅堰人的“乡愁”,也是这片土地聚文气人气商气的底气。以文化人、以文惠民、以文润城、以文兴业,孕育出雅俗共赏、鲜活灵动的城市气质,戚墅堰街道正因特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新而充满生机活力。

千年古韵再现活力

历史的足迹,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人们保护和铭记着。今年国庆小长假,有3000多名游客专程来博物馆打卡。

圩墩遗址公园,是常州唯一一处马家浜文化主题公园。木器“中华第一橹”、大量陶器、骨角器等,结合多媒体技术、电子触摸屏、场景模拟再现,令参观者一步一景一探寻,开启一场6000年的文化漫步。

“一座博物馆就是一本教科书”。跟随讲解员老师的脚步,经开区实验小学师生们在这里开展了“忆苦思甜,传华夏文明”思政课,聆听街道红色历史,点燃爱国之心。

如今,活动丰富的圩墩遗址博物馆已是年轻人们心中的网红打卡地:今年年初,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们以平面绘画重塑了馆内文物,设计的刺绣作品、灯具、印章等圩墩元素文创产品在馆内展出;7月26日“博悟”课堂开展“我是小小文物修复师”活动,引领孩子们探寻并体验文物修复的奥秘;小小讲解员等社教活动更是成为参观者们的“第二课堂”。

圩墩遗址公园还打造了常州品种最全、数量最多的观赏桃专类园,43个品种1000余株观赏桃每年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古韵今风。鸢尾花节、中秋游园会、圩墩文化节、非遗展、慈善义卖等活动,更让圩墩遗址文化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

老街变身聚集人气

文创艺术、潮玩饰品、特色小吃、互动娱乐……牌楼巷里夜色渐浓,居民享受美食美酒、挑选文创潮品,在家门口逛夜市。“这场景好似小时候去赶集。”牌楼巷居民蒋建伟说。

曾经,牌楼巷老街商铺林立、舟楫如云,一派繁忙。相传清乾隆年间,这里万商云集、百业俱兴,为全国四大集市之一,最繁盛的时候店铺超过400家,小摊小贩数不胜数。

上世纪90年代,随着城市发展、运河扩宽和老桥拆除重建等,沿河老街大部分被拆除,戚墅堰老街也逐渐没落。为了再现昔日胜景,街道在老街改造中保留古建古宅、新建便民停车场,优先支持老字号和创意创客入驻,引进了街头牛排、米酒坊、书画铺等一批特色商铺,形成了集聚传统餐饮、特色小吃、网红餐饮、书画、饰品、民宿等业态的“后浪型”老街,以商气汇聚引领经济发展。

今年国庆节前夕,一份戚墅堰街道美食地图新鲜出炉,吊足了吃货们的胃口。20家餐饮名店分为“戚早餐”“戚聚餐”“戚小吃”三大类,热辣滚烫的舌尖诱惑,着力留下了更多旅游“流量”,助力擦亮常州美食之都名片。

为了提升居民幸福感,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街道围绕市级文保单位万安桥,打造220米长的万安河亲水空间,形成叠石与流水相映成趣、长廊古色古香的景色;大力推进工房南区、工房北区、火车站等片区整治提升工程,覆盖全域约75%的住宅小区,启动大运河步道建设;首创“智慧社区”管理模式,打造社区助餐点,为70岁以上独居老人开展智能化适老改造,以康养建设擦亮民生幸福。

工业记忆激发共鸣

上世纪初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常州工业少不了戚墅堰”。最多时,戚墅堰区域有工厂20多家,有的企业如今已是百年老厂。

其中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是典型代表。该厂前身是创建于清光绪年间的上海吴淞机厂,1936年搬迁至戚墅堰,成为当年常州第一个大型近代化工厂。从这里发出的“雪域神舟”号机车,是首次翻越青藏高原唐古拉山口和首列高铁牵引的动力来源。

“打造机车工业遗产文化特色、开发工业遗产旅游线路、建立工业遗产博物馆等,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戚墅堰街道工作人员介绍,在原戚机厂动力车间建成了常州大运河工业遗产展览馆,以时间为轴,通过图文、影像、实物等展示常州工业的发展脉络。对于闲置的戚机厂资产,街道与企业沟通协调,推动资源共享,利用原印刷厂、溜冰场地块改善区域停车条件,见缝插针设立了康馨园、康趣园两个口袋公园;并利用好第七人民医院等医养资源,发挥好康养服务中心作用,满足老年人个性化的服务需求。

去年,戚墅堰老三区小立交地道焕新改造完成,地下通道将整体外形修建成火车车厢的样子,除了红色的底色,车厢两侧的宣讲牌还醒目地写着戚墅堰地区铁路发展的历史。

戚墅堰街道党工委书记赖岩松表示,街道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既延续历史文脉、留住城市记忆,又融入现代生活、彰显时代特质,使文化成为老城亮丽的新名片、复兴的新动力。

标签:
责编:袁俊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