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位于溧阳的江苏麦格聚能科技有限公司,厂房建设已经处在收尾阶段,预计10月底竣工投产。这是我市在“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中,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深度洽谈引进的人才项目,由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成功孵化。2023年初成立至今,企业已经完成一款低压BMS(电池管理系统)软硬件开发,高压BMS及EMS(能源管理系统)正在加紧研发,预计年底可完成。
刚刚过去的暑假,钟楼区第十二期“就业旅行”顺利举行,来自天津大学的60余名师生徜徉古运河畔,品味江南水乡意蕴,触摸“国际化智造名城”的产业脉搏。他们也是去年4月钟楼区在“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天津站活动中发出邀请以来,第三批来常的“天大学子”。
时间倒回2021年10月,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由市委书记陈金虎、市长盛蕾等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分多路前往创新竞争力较强城市和顶尖高校,宣传推介城市、对接招引项目和人才,拉开了“名城名校合作行,创新创业赢未来”活动的大幕。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4年来,从“走出去”到“请进来”,再到“引进来”“留下来”,常州这条“人才长征”之路,步步精准扎实,向全国乃至全球亮出了常州打造人才集聚“新高地”、创新发展“示范区”的信心决心,形成了人与城“双向奔赴”、深度融合、共生共荣的良好局面。
“这一路上,我们拿出了最大诚意。”
每到一个城市,常州都诚恳地向当地的政府、高校、企业发出邀请:“今后一个时期,区域竞争格局巨变的最大红利在常州,新一轮发展最好的‘时与势’聚于常州。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渴望创新,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成就人才、成就事业。”4年来,市级层面和各辖市、区组建党政企代表团,由市、区领导带队,足迹遍布全国40余座城市近80所高校,每到一处都举办“龙城英才计划”推介会、“名校优才”校园招聘会、产学研对接、重大项目招商对接的“1+3”系列活动,形成资源集聚的强大阵营。
“这一路上,我们提供了最好资源。”
寻一份值得奋斗的事业,成就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对人才来说,常州底蕴深厚、蓬勃起势的产业经济是其成长成才、大展手脚的丰沃土壤。我市实体经济基础实、门类齐、韧性好,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位居全省第一,培育了智能制造装备、新型碳材料2个国家级产业集群,国家工业41个大类中的37个、207个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小类中的606个聚集于此。从“工业明星城市看常州”,到“新能源之都挑大梁”,再到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因地制宜、先行先试,我市在不断开辟高质量发展新赛道的同时,为吸引容纳八方英才创新创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丰富的资源。
“这一路上,我们奉上了最优服务。”
我市以“龙城英才计划”为牵引,实施“龙城英才”“科创苗圃”联合支持机制,成立“龙城英才计划”创业企业股权激励基金联合体,引进更多创业投资、股权投资和天使投资,以信任为前提优化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全方位激发创新动能。面向引进人才,我市配套了“一无六有”政策“大礼包”,即就业落户无门槛、人才引进有资助、博士后进站科研有奖励、大学生创业有支持、研究生社会实践有资助、就业见习有补贴、就业服务有保障,以扶持高校毕业生和青年人才就业创业。同时,我市实施“青春留常”计划,对青年人才实行生活居住双资助“直达补贴”“非申即享”,建设了374处、11.78万套人才公寓,满足35万人才拎包入住,让来常创新创业的人才实现从校园到公寓的“无缝衔接”。活动中,我市还与高校合作建立“引才工作站”,聘请高校引才专员,组建“就业联盟”,不断强化人才供需对接,推进产学研合作,提供“链式服务”。
“这一路上,我们收获了最强发展引擎。”
4年间,数万名创新创业人才、青年学子通过活动认识常州、了解常州、向往常州、来到常州。金坛区在西安、兰州举办的3场城市“双创生态”推介会,吸引了1700余名毕业生,现场收到应聘简历1385份,其中仅蜂巢能源、亿晶光电两家企业就收到了231名硕士研究生的求职简历。在武汉站活动期间,新北区43家重点企业带着1483个优质岗位分别在4所高校开展“名校优才”校园招聘活动,其中28家新能源、合成生物企业招聘1000多人,吸引大批学生前来应聘。
4年间,共有近500个产学研合作项目在活动中签约落户,来常发展。常州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常州科教城管委会、武进国家高新区四方共建常州大学王诤微电子学院,以高校共建、校地共建为核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创新政府、高校、企业合作载体,打造高水平科研平台,培养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天宁区与湖南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深度合作,推动“钠电池储能材料”“国产替代服务器研发及生产”等一批优质项目成功落地。今年3月,常州经开区与西南交通大学又达成新的合作,总投资10亿元的轨道交通综合检修装备研发与产业化项目正式签约落地。
“创新开放,合作包容,我觉得常州的环境非常适合我们年轻人工作和生活。”曾参加“名校优才”校园招聘会的大学生这样说。
“我与常州结缘,因为她鼓励、尊重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江苏奇志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原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博士李元山在推介会上这样介绍常州。
“常州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看准的事情大胆做,这值得许多城市学习。”曾参加座谈交流活动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学础发出这样的感慨。
随着“人才长征”的常态化开展,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科创人才确信,选择常州,就是选择了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