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千气象看江苏丨网络名人走进常州:新“万亿之城”加速奔跑
2025-03-28 09:31  来源:交汇点新闻  作者:张红  
1

向“新”而进,突破跨越。3月27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江苏行活动走进江苏常州,参观团走进车间、看生产、望未来,在这里见证常州新能源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蓬勃发展之势,读懂新“万亿之城”的拼搏与底气。

加速向“新” 聚“链”成群

“之前也有很多网友问,常州的新能源产业为什么这么强?今天看到这么一组文字,能够很好地解释明白:新能源产业集聚度位居全国第三;投资热度指数连续三年全国第一;2024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全国率先提出并构建起‘发储送用网’产业闭环的城市。”网络名人代表“胡恩泰_7”在参观结束后发出了这样一条微博。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总装车间

“新能源之都”是常州最亮丽的城市名片,了解这张名片,要从新能源汽车开始。走进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总装车间,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呈现在眼前:数百台工业机器人在企业自研系统加持下运转如飞,与流水线员工配合无间,每40秒就有一台新能源车下线。全自动化生产线、云端互联的智造场景,让“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网络名人一行直观感受这座“链式反应”产业高地的创新脉动。

理想汽车常州基地总装车间

新能源汽车的强大是常州新能源产业勃兴的缩影。近年来,常州依托坚实的汽车产业链基础,不仅吸引了比亚迪、理想汽车等整车制造巨头入驻,还汇聚了宁德时代、中创新航、蜂巢能源等动力电池行业的佼佼者。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延链聚合、聚链成群,常州正乘势而上,在“发、储、送、用、网”等新能源各个环节发力,培育一批细分领域龙头企业与代表项目,向着更高目标迈进。

面向未来 打造新产业高地

新能源之后,下一个产业风口在哪?对常州而言,这似乎并不是一个问题。在新能源产业领域崭露头角后,合成生物产业也在常州已初具规模,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产业有望为常州开辟全新的赛道。

27日下午,参观团走进华大工程生物学长荡湖研究所(以下简称长荡湖研究所),透过防尘玻璃,参观团看到工作人员将带有不同二维码的微型芯片依次放入合成仪中,芯片上就会“长出” DNA——按照芯片设置的预定顺序,不同种类的脱氧核糖核苷酸将自动连接为DNA链。

长荡湖研究所工作人员告诉大家,DNA合成是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关键基础性技术。华大深耕基因测序领域,其“解码”DNA即“读”的能力具备世界领先优势。“写”DNA相当于重新“编码”遗传信息,让生命体和细胞行使新的功能,可以理解为,一个细胞如何生长、生成什么都是可控的。

“那究竟能合成什么?” 面对考察团关于技术应用前景的询问,负责人充满信心地展望:“目前主要是合成酵母,未来这项技术将为医药、能源、信息、农业等领域带来革命性突破。”

科创引领 锻造新质生产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常州科教城的龙城实验室,工程师们正在给各种各样的工业母机进行测试,给它们体检。“通过测试,发现问题,最终修正,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充满挑战!”网络名人代表“罗富强观察室”坦言。

最让人震撼的是,参观团遇到了一个超级大平台——全国首套载重20吨的“整机精度保持性加速测试平台”,它足足有两层楼高,可以模拟振动、温湿度、静动态力等载荷,对机床进行精度保持性的加速测试。研究人员会根据测试中的数据变化,寻找影响机床精度的因素,最后与生产厂家一起开展技术攻关解决问题。

“工业母机是国家基础制造能力的综合体现,但机床的精度问题一直困扰中国工业机床产业的发展。”网络名人代表“丁一胡同”指出的这一现状,正在龙城实验室得以破题。依托常州科教城的科研和人才优势,龙城实验室致力打造智能制造创新资源聚集地、重大成果策源地与核心成果转化地,为常州乃至全国智能制造发展持续赋能。

此次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江苏省委网信办主办,新华报业传媒集团·中国江苏网承办,南通市委网信办、无锡市委网信办、常州市委网信办协办,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支持。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张红 王子钰/文 白利振/图 吴家俊/视频

标签:
责编:吴盈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