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页面 > 疫情防控 > 张奕航
姓名:张奕航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2002年1月
性别:女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单位:
宿迁宿城区人,扬州大学学生
追梦故事:

【事迹简介】

张奕航,女,汉族,2002年1月出生,共青团员,宿迁宿城区人,扬州大学学生。2021年7月,疫情发生后,作为一名暑期在团市委跟班见习的扬州大学在校大学生,张奕航主动请缨,担任社区志愿者,每天辛劳工作,走路超过3万步。发挥自身专长,策划和编发了一系列青年抗疫故事,激励人心,鼓舞斗志。拿出工作报酬,购买防疫口罩,寄回母校。同时,深情写下一份“家书”,祈祷疫情早日赶走,老师、同学安康,相关做法被学习强国等主流媒体报道。

【事迹详情】

鲁迅曾经说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打响后,是选择畏首畏尾,还是迎难而上,同样考验着每个人。作为一名“00”后大学生,作为一名团员青年,作为一名暑期在宿迁市团市委跟班见习人员,扬州大学文学院女大学生张奕航的选择是:不忘初心,方是青春;强国有我,请党放心。

迈开腿,我是战士。2021年7月,张奕航刚到团市委跟班见习不久,宿迁地区拉响了疫情的警报,市民人人谈疫变色。“去年疫情期间,我还是名高中生,社会、学校为我提供了最可靠的保护。当我有能力的时候,我要去回报!”张奕航的想法得到了父母的支持后,她主动联系家庭所在地古城街道府前社区,加入到志愿者的行列中。每天早上6点,她就来到小区出入口为出人人员测量体温,督促他们带好口罩。下午下班后,她又到沿街商铺开展防疫宣传。特别是在询问返乡人员核算检测情况时,还要挨家挨户、楼上楼下的跑,手机忠实地记录下,平均每天都要走3万步以上。一天忙碌下来,红色志愿马甲都被汗水浸湿了。社区书记逢人就夸,新时代的大学生,能吃苦,好样的!在张奕航的影响下,她所居住的小区,又有16名大学生主动请缨,加入抗击疫情的队伍。对于新加入人员,张奕航总是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介绍保护措施,“我们是战士,但我们首先要保护好自己,帮忙不添乱!”

拿起笔,我是战士。在团市委工作期间,张奕航协助部门负责人运营团市委的微信公众号。“疫情在哪,年轻人就在哪,我们的宣传也应该在哪!”张奕航的提议得到了团市委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的认可,并将这项工作交给她来负责。不擅长修图,就主动去学;不精通美编,就虚心请教;不清楚问题,就查阅资料。慢慢的,张奕航拿起笔,感觉就是拿起了抗击疫情的武器,浑身充满了力量和智慧,工作也越来越得心应手。但即使这样,她的工作标准始终没有放低。一次,在和一位基层团委负责人沟通时,就一段话如何尽善尽美的表述,先后电话商量了四、五遍,数易其稿。后来,对方都表示出有些不耐烦的情绪了。可张奕航却说,文出我手就应该无差错,如果因为我们责任心不强,出了差错,只能说明笔在我们的手里被荒废了,那是丢了我们青年人的脸面。在团市委跟班学习期间,张奕航先后策划和推出了数十篇反映社会各个阶层年轻人抗击疫情的鲜活故事和微信文章。“每一篇作品都是精品,耐读、可看、受启发,起到了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团市委副书记仓杰这般评价她。

奉献爱,我是战士。8月初,扬州发现疫情传播的紧急情况。和其他人相比,作为扬大学子,张奕航对扬州多了份厚重的感情和牵挂。“那是我的母校所在地,母亲身体不好了,子女怎么可能安心!”那段时间,张奕航天天都在关注扬州抗疫新闻。感染疫情的数字稍稍上升,她就会焦虑起来;数字一旦稍稍下降,她又会宽慰起来。“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在浏览学校网站时,她意外发现,可以通过扬州大学教育发展基金进行捐赠。于是,张奕航用在团市委跟班学习期间获得的劳务报酬,购置了一箱口罩,紧急寄往正处疫情、急需物资的扬州大学。随同口罩一同寄送过去的,还有她手写的一封“家书”——“你在扬州还好吗?希望扬州早日恢复繁华,也希望学校的老师、同学一切安好……”纸短情长,却在诉说着青年学子对学校的关心,也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担当和作为。张奕航捐出工作报酬购买口罩寄回母校的事情被当地速新闻、宿迁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后,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同时,有关张奕航抗疫走在前、青年好形象的事迹材料也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刊发。面对荣誉和赞赏,张奕航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她深有感触地说,面对疫情这些突出事件,青年就要有青年的样子,越努力,越青春,越有一颗奉献的心、一股拼搏的劲,一腔报效祖国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