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简介】
该同志毕业后开始返乡创业,先后与合伙人兴办了苏胜公司5000头种猪场和三生公司年产15万头育肥场并流转土地5000多亩,用种养结合方法,把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联系。通过猪+沼+林(果、菜、粮、渔)模式,大力发展绿色循环农业。养猪产生的粪便通过发酵产生沼气,进而发电;沼渣做成有机肥,种植粮、蔬;沼液通过喷滴灌种植花卉苗木。既解决了规模化养猪带来的污染问题,又能使猪粪变废为宝。
【事迹详情】
在扬州仪征市陈集镇沙集村,“孔雀湖生态园”已成为了当地响当当的文旅招牌。田园风光、湖光秀丽中,很难发现里面建了一家养猪场——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
这源于养殖场创建以来所坚持的“循环”理念,而这背后的策划人就是该公司“90后”的董事长杜磊。
一、“养殖专家”,“大学生”当起了“猪管家”
在普通人的观念里,养猪可能是个有气味的活儿,技术投入也不大;但当你走进位于“孔雀湖生态园”的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时,这一观念将被颠覆。
在三生畜牧有限公司的养殖基地,要想进入养猪场,并不简单:入场“喷淋-高温-臭氧”消毒站、更衣、脚踏鞋底消毒……经过多道固定流程后,项目区技术人员才能进入核心养殖区。
“新建的猪舍总共有两层,高3米左右,一层是生活区,一层是漏粪区,这里不仅有排废气系统,还有通风换气系统、集污排废渣系统、恒温系统等,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通过手机就能实现对温度、湿度、饮水、饮食等远程操控。”提起养殖场,杜磊头头是道,俨然是个“养殖专家”。
其实,在几年前,杜磊还是养殖业的“门外汉”。从土木工程专业毕业后,他扎根农村,全身心投入生猪生产和循环农业发展,边创业,边学习管理经验。
2020年,在生猪保供的大背景下,杜磊萌生了要扩大养殖规模的念头,在原有种猪场的基础上,准备建设一座大型生态的育肥猪场,为当地生猪供应做出一份贡献。
二、建科学养殖团队,预计年产上市肥猪15万头
孔雀湖生态园附近,原本就有一处小型养猪场。这里在给养殖户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存在养殖模式粗放、生态环境较差等问题。
杜磊回忆,2020年初他们成立了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并和正邦集团合作,在这里打造循环养殖基地,养猪场也被纳入到了整个生态农业板块进行运营。
公司在原有小型猪场的基础上,追加投资,扩大产能,分区域、模块化进行生猪养殖,建设了年出栏苗猪10万头,并建设现代田园综合体、永久性牧场。2020年初又收购了扬州市三生畜牧有限公司,预计公司将建设275亩育肥猪集聚区,年产可上市肥猪15万头。
“其实最开始,基地还真没想搞这么大动静。后来在非洲猪疫情的不断肆虐下,更坚定了我们一定要建设成大型猪场,确保当地生猪供应的信念。”为了生猪养殖安全,尽可能减少人、畜接触,他主动与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组织相关科技人员先是在苏胜种猪场开发猪舍氨气浓度、温度、排气扇手机APP云端自动控制项目,实现了由传统的养猪方式向智能化过渡,为生态化、规模化、现代化养猪提供了示范作用。
在传统养殖场里“猪倌”总是穿着围裙,在猪栏前提着一桶猪食倒进食槽,或拿着工具清扫猪栏……可是杜磊的“猪管家们”却经过了高科技武装。
“目前我们拥有的种猪限位栏5000个,产床1200个,存栏7.5万头肥猪舍的养殖区,已实现自动投喂料线100%覆盖。”杜磊表示,同时,猪舍安装氨气浓度监测设备、温度监测设备,自动报警设备等一并纳入云端,实现手机端实时查看与操作,全程智慧化管理,在降低劳动强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养殖环境污染风险。
三、循环农业,确保当地生猪供应
在养殖场一角,上万立方米覆膜式沼气发酵池、4000立方米SBR肥水过滤净化储存池和巨大的高速堆肥机,引人注目;园区内还铺设了沼液喷滴灌利用管网。
“以前很多人只管养殖,没顾及到粪便的利用,既有污染又白白浪费了很多资源。现在,通过发展循环型养殖业,我们真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提升。”7.5万头存栏猪日均产生废弃物1000吨,产生的沼气能供应3台机组发电,一年可省不少电费。
此外猪尿经沼气设施处理后再通过园区内设置的管网喷施到园区内农作物上;还建成了肥料加工车间,猪粪经过自动收纳和处理后将在肥料加工厂制成有机肥,并施用到园区内农作物上。“从猪粪产生到有机肥育,整个链条在这里形成一个循环,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而与养殖基地一路之隔的循环农业生态园也已现雏形,700亩水产自然养殖区,1885亩花卉苗木繁育区,500亩民宿及特色餐饮综合区,50亩农产品深加工区,50亩农产品展销区,1200亩茶,果,蔬菜及稻米生产区已渐成规模。
整个生猪集聚区,在新冠病毒、非洲猪瘟的双疫情大背景下,经不懈努力,已顺利建成投产。年出栏肥猪15万头。一方面与苏胜种猪场自产的苗猪进行上下游配套,最终形成年产30万头苗猪和肥猪的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科学养猪、生态养猪,全力打造江苏省生态养殖示范基地,为保障地方生猪市场供应作出企业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