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页面 > 乡村振兴 > 曹健
姓名:曹健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83年12月
性别:男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单位:
南京海事法院海事庭三级法官助理
追梦故事:

【事迹简介】

他曾两度参加帮扶工作,坚决服从组织安排,分别在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彭楼村、盐城市涟水县高沟镇兴哨村助力乡村振兴。在兴哨村,他争取到项目资金,采取飞地同创模式,联合其他两个村,投资210万元建设250亩的“豆丹养殖基地”,每年收取租金增加集体收入,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相关工作得到所在帮扶队、后方援派单位、当地干群的普遍认可。2021年10月,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暨对口帮扶支援合作先进个人。

两度帮扶行一腔赤诚情

曹健同志于2010年法学硕士毕业后考入徐州法院。2012年初,组织选派他赴徐州市贾汪区塔山镇彭楼村开展为期两年的帮扶工作。经历了最初的茫然、悸动,他迅速转型农村工作、投身干事创业。随后的日子,他奔波于镇、村之间,向当地的领导干部学、向群众学,精准开展调查研究,最大限度争取帮扶资源,落实在彭楼村发展的紧要处。

时隔8年,曹健转任至新成立的南京海事法院,他再一次服从组织安排,回到熟悉的帮扶岗位,担任涟水县高沟镇兴哨村第一书记,将真心真情又一次书写在乡村大地。面对妻儿在异地无法悉心照顾、海事审判业务断档、生活工作环境艰苦等困难,曹健同志从未计较抱怨,一心扎根在乡村振兴的最前沿。

奋战不停歇旧貌换新颜

在彭楼村帮扶那两年,曹健带着最质朴的群众观,“小切口”回应群众的“急难愁盼”。他帮助新建村民服务中心、增设农资超市、修缮村民广场、扩大土地流转、发放农资贷款、安装灌溉水泵等,一定程度上为彭楼村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得益于之前扶贫工作的经验和强有力的后方支持,这次,曹健在兴哨村的帮扶工作思路更为清晰。他第一时间掌握兴哨村的情况,紧贴当地镇村规划,融入地方发展大局,科学合理编排帮扶项目。“图上纸上,最终是要落实在地上。” 根据编排的项目计划,南京海事法院党组第一时间拨付帮扶资金,他同时极力争取到帮扶队的统筹项目资金,采取飞地同创模式,联合其他两个经济薄弱村建设了252亩的“豆丹养殖基地”,每年收取租金增加集体收入,带动低收入农户就业。目前,豆丹养殖基地附近已相继聚集蚕桑种植基地、科普采摘观光园等农旅项目,现代农业产业的规模效益初步显现。

解决因病致贫返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

,接续推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一环。曹健在帮扶工作队的统筹支持下,多次宣讲和组织党员干部模范带头,在兴哨村推行“村级医疗互助项目”。采取“村民交一点、村集体出一点、社会力量资助一点”方式筹资11万余元,对村民住院费用进行“二次报销”。守望互助、文明健康的社会风尚在兴哨村逐步构建。

修建景观水塘、休闲广场、田园彩绘、美丽村庄标识,打造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惠民项目正在兴哨村如火如荼地开展,在曹健的提议和推动下,这里正徐徐展开宜居乐居的美丽画卷。

真心换真情 服务聚民心

两次扶贫经历,对曹健而言,收获最多的就是和当地群众的鱼水情。

他认为:“老百姓是一群质朴的人,将心比心,只要你真心付出,他们都会理解和支持。”2012年夏日深夜,曹健一行正在进行秸秆禁烧巡查,远远看见有电筒的亮光,怀疑是准备焚烧秸秆的村民。前去询问,村民却支支吾吾。于是他们顶着盛夏蚊虫的叮咬陪这位村民“乘凉唠家常”。也许是被队员的坚持和工作作风打动了,几十分钟后,那位村民说:“真没想到你们这么敬业,今晚我要是不走,你们也没有离开的意思,快回去休息吧,我保证不烧秸秆。”

随着《民法典》的出台实施,身为法院干警的曹健,结合农村工作实际,发挥法律专业特长,义不容辞地做起了《民法典》宣讲员,自2021年3月起在涟水县相关镇村巡回宣讲6次并为百姓答疑解惑,有效增强了镇村干部及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获得了广泛赞许。

扶贫期间,曹健在后方援派单位的支持下,在与相关部门的多方沟通协调下,组织实施了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项目,如村部提档升级、技能培训、儿童关爱、慈善捐助、就学就业推介等。近期,曹健被评选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