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凯,男,汉族,1996年8月出生,中共党员,2019届江苏省脱贫攻坚类选调生,现任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团工委书记、华余村党总支副书记。他扎根基层挥洒青春汗水,利用村集体光伏发电站的空地种植油牡丹,带动当地20多名居民实现了就近务工,每年给村集体增加积累超过40万元。他用3个月时间,将全区132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的脱贫方式和脱贫时间熟记于心,确保建档立卡低收入户在2019年全部脱贫。2021年6月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荣誉称号,全省仅3名,其先进事迹被省委新闻网、新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江苏网、江苏省电视台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事迹详情】
青春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新发于硎,王长凯的青春之路正在盐城市响水县基层这片广阔的土地上默默铺开。
王长凯,男,汉族,1996年8月生,中共党员,本科学历,江苏省名校优生定岗特选计划脱贫攻坚类选调生,2019年8月参加工作,现任响水县张集中心社区纪检干事、团工委书记、华余村党总支副书记。在校期间曾获得“江苏省优秀学生干部”“江苏省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021年6月被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授予“江苏最美大学毕业生”称号,其先进事迹被省委新闻网、新华日报、学习强国、中国江苏网、江苏电视台、现代快报等主流媒体相继报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人民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一、扎根基层,挥洒青春汗水
2019年,刚刚毕业的王长凯,面临三种不同的人生选择:成为江苏省脱贫攻坚类选调生、家乡泰州市选调生、就读硕士研究生。没有犹豫,王长凯做出了家人和朋友眼中“最辛苦”的选择,“扎根基层、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我的梦想。”
到基层,王长凯并不陌生。2016年暑假,王长凯奔赴四川金堂县赵镇三江社区开展支教。一年后,他又带领大手小手支教团前往河南省新乡市辉县上八里镇杨和寺村小学。连续两年支教的经历,在王长凯心间埋下扎根基层的种子。
他热爱农村,是乡村振兴的青年排头兵。他担任华余村“振兴团支书”,在华余村党总支书记袁以华的带领下,利用村集体光伏发电站的空地种植油牡丹。项目实施后,带动当地20多名居民实现了就近务工,每年给村集体增加积累超过40万元。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他正在用新思维、新技术,践行着当代青年人的新使命,也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新希望。
二、牢记初心,带头冲锋在先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之时,接到单位电话就从家赶到响水开始疫情防控工作。在疫情防控战中王长凯负责重点地区回村人员的接驳工作,病毒随时可能在他身边,当身边人问他面对中高风险地区回来的人员怕不怕的时候,他坚定地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不上谁上。”2021年夏,再次迅速带领乡镇青年党员团员组建青年突击队,深入防疫一线,参与防疫政策宣传、秩序维护、监督排查等工作,用青春热血筑起防疫“青春长城”。
三、坚定信念,传承红色文化
他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是基层红色文化的传播者。作为响水县青年讲师团成员,王长凯联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团委,与华余村党支部共建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利用党日活动开展线上线下革命教育、交流活动20余次,向群众传唱郑华余烈士英名和事迹,为提升盐城红色文化影响力、传播红色能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勇于担当,助力脱贫攻坚
2019年是脱贫攻坚任务最难啃的一年。刚刚投入工作,不懂方言的王长凯常常需要同行干部作“翻译”。“这是外地来的小伙子吧?”一次入村摸排,村民的提问刺痛了他,他开始努力学习当地方言。随着下村走访的次数增多,王长凯逐渐适应周边语言环境,到后来可以与村民利索话家常。白天跑村入户,晚上整理资料,从早上忙到凌晨。仅用3个月时间,王长凯就将张集全区1320户建档立卡低收入户的脱贫方式和脱贫时间熟记于心。
“现在陈道标家有一头牛、三只羊、两只鹅、二十多只鸡。”王长凯如数家珍。在陈道标的记忆中,王长凯来家那天,天下大雨,“他浑身湿透了,脚上净是烂泥。”顾不上吹干衣服,王长凯就带着陈道标去银行申请国家扶贫贷款。“8年前我患癌症花光家里所有积蓄,小王建议我搞养殖致富,2019年我用这两万块钱买了牛、羊、鸡,第一年就有了收入。”陈道标说。
五、用心用情,留住青年人才
张集中心社区的低收入户大学生,每年约有60人。王长凯建立张集大学生补助微信群,及时在群里转发当地人才招引计划、岗位设置、补助政策,“我希望更多青年人才能得到帮助,完成学业,毕业后回到张集支援家乡建设,哪怕只留下一个也很有意义。
“梦想改造+”关爱计划是共青团江苏省委推出的一项关爱“事实孤儿”群体的服务,“一间小屋,装着一个梦想,希望在这里,他们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王长凯怀抱着让孩子快乐成长的目的,已完成社区8户梦想小屋的全程改造工作。“在帮他们改造小屋的同时,感到离他们的梦想越来越近。”他深情地说道。
习近平总书记曾寄语青年,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大学毕业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并践行了“到基层锻炼,为基层服务,在基层成长”的初心,成了一个真正从基层成长起来的青年人,为乡村振兴贡献属于他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