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页面 > 崇德守信 > 吴旭帝
姓名:吴旭帝
民族:汉族
出生年月:1997年2月
性别:男
政治面貌:共青团员
单位:
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梅园新村警务站一级警员
追梦故事:

吴旭帝,男,汉族,1997年2月出生,共青团员,南京市公安局玄武分局梅园新村警务站一级警员。自18岁成年起,他在省、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捐献5次全血,总量达1900毫升;捐献血小板38次,合64治疗量;2019年4月,他据理力争、说服家人,成功为一名生命危急的10岁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自工作以来,作为一线巡逻民警,吴旭帝累计处理1300余起警情,共获群众赠予锦旗12面,电话表扬二十余次。他曾获全国无偿献血奖银奖、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嘉奖2次、优秀公务员1次、玄武区优秀团员、玄武区青年学习之星等荣誉。

事迹详情:

吴旭帝同志忠实践行无私奉献、克己奉公的人生信条,脚踏实地,积极锤炼青年志气、骨气、底气。自从考入警院,踏上公安工作的道路,他就忠诚向党,真心为民,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做好力所能及的身边小事,争当坚定纯洁的人民警察。

一、汩汩热血救生命,做博爱精神的播种者

吴旭帝同志从18岁至25岁的七年时间里,在江苏省、南京市红十字会血液中心捐献全血5次,总量达1900毫升;捐献血小板38次,合64个治疗量,并因此荣获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奖,全国无偿献血奖银奖。袋袋热血系生命,代代青年有热血。直到工作单位一次临时的开会通知,他向领导说明正在献血,同事们才慢慢知晓他多年来的默默坚持。他热爱体育锻炼,只为磨练意志和身体,更好地投入工作和公益。他每年都保持至少12次的捐献,以身作则地向同事、朋友、群众介绍无偿献血等公益活动,消除误解,传播爱意,先后带动15人加入中华骨髓库。

2018年,他在就读于江苏警官学院期间加入中华骨髓库。2019年4月初,在得知自己骨髓配型成功后,他反复向家人说明,最终成功说服家人转变观念,在6月毕业季的关键时候,在红十字会、医院院方等多方共同努力下,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为一名饱受白血病折磨的10岁患儿提供了生命火种。自此,男孩身体里流淌着与他同样的血型,他与孩子的生命和家庭紧密相连。

此外,吴旭帝始终坚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南京市慈善总会公益项目捐款累计5000元,参与公益宣传活动6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他不仅工作时加班清查,还利用业余时间,参与社区合围点管控、防疫物资整运工作,累计志愿时间38小时。

二、善学会讲传信仰,做党的理论的宣讲者

工作之余,吴旭帝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并利用自己擅长的文艺爱好,在日常生活的琐碎中发掘身边的“四史”故事,通过文字、言说以小见大,生动映照出幸福生活的根源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020年,他代表南京市公安局参加第三届“梧桐论语——我是理论宣讲者”基层主题宣讲比赛,以“小眼看小康 有啥不一样”为题讲述新时代青年民警与时代同步伐共前进的故事,获得南京市委宣传部理论宣讲二等奖。

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他记叙出警过程中所发现的身边的老兵,继承抗美援朝精神,被江苏警方强国号报道。建党百年之际,作为青年义务宣讲员,他讲述身边的红色地标,融情于景,将团的二大、“常州三杰”与南京的故事娓娓道来,继承发扬雨花英烈精神,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强烈共鸣。他积极参加市公安文联的活动,以青年新警之笔,续写南京公安的历史,2篇作品分别被辑入《老警初心 忠诚足迹》《金盾之盾》。

在基层,他将党的理论融入工作,在人口普查、老城出新、垃圾分类等等工作推进中,用生动的现实案例作说明,用自身的做法为证明,让群众理解党的理论,念党恩,跟党走。从穿上警服的那一天起,从头顶国徽的那一刻起,忠诚与担当早已熔铸进他的血脉,工作上他一直兢兢业业、奋勇争先。从18岁那年初次义务献血开始,到21岁为白血病患儿捐献造血干细胞,从22岁面向国旗、警徽宣誓开始,到24岁奔走在大街小巷,心系他人便成了他一生的座右铭。心在人民,无论事大事小,利归天下,不争得少得多。

三、根植基层第一线,做街坊百姓的知心人

作为梅园新村警务站的巡逻民警,自工作以来,吴旭帝累计处理1300余起警情,共获群众赠予锦旗12面,电话表扬二十余次。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多、幼小学校多、老年幼年人口多的特点,相对广而告之的反诈宣传,吴旭帝充分利用工作时间,通过点对点、面对面的警情处置,做到情对情、心对心的反诈和普法宣传,将国家反诈中心APP、石城百姓、玄武平安HUI等应用、平台持续推广,为百姓筑牢反诈防骗最坚实的防线。在处警过程中,他能秉持“人民群众是我们的力量源泉”的本心,与群众更近一些、办实事更进一步,妥善处理好警情之外,给予当事人最贴心最温暖的人文关怀。面对自残少女叛逆辍学,他作哥哥般劝说,解了心结;面对痴呆老人敲门扰民,他情理并说,说通了家属和邻居;面对孩童迷路盲目无助,尽心尽责,帮小男孩回家。吴旭帝以百分之百的朴素真心对待,收获百分之百的群众赞许,拉近了警民之间的日常联系,缩短了警民之间心与心的距离,巩固了南京公安与南京人民共筑的坚实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