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江苏徐州:“小田变大田” 粮田变“良田” 筑牢粮食“耕”基
2024-03-10 16:27:00  来源:徐州日报  
1
听新闻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资补助水平”“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去年以来,徐州市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经营模式,按照“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的原则,整合集并农村土地经营权,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田“优质、集中、连片”,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地试点工作初显成效。

2024年徐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稳妥开展“小田变大田”试点,推动22个试点镇、163个试点村先行先试,有力有序抓好试点扩面。徐州将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不断取得实质性进展、阶段性成果。

丰县:

小田变大田 效益翻番

三月春风暖,莫负好时光。在丰县顺河镇的巩大庄村“一户一田”试点区内,一台台植保机和小型拖拉机正在穿梭作业,将一车车化肥均匀撒布在麦苗上。“以前俺家8亩地零散分成5块,播种、田管等都不方便,‘巴掌地’农机下不去,一亩以下按一亩收费,春季撒化肥要三四天。现在8亩地并成一块大田后,用大型植保机一天就能撒完这片小麦田。”看着植保机在大片的农田里布撒着化肥,顺河镇巩大庄村村民巩尊朋感慨道:“这都多亏了‘一户一田’的好政策!”

2021年,顺河镇在巩大庄村试点推广“一户一田”,在保证农户土地承包面积不减少的前提下,将农户零散田地合并成一块田地,通过实现“一户一田”,为降低耕地成本、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土地流转等探寻路径。目前,巩双庙村、巩大庄自然村前队两个自然村已完成试点工作,整合土地760余亩。

2023年,巩新庄自然村大户承包200余亩,农户调整地块90余块200余亩,调整后30余块200余亩,每户在5—7亩。这一试,能使农业增效。巩大庄村党支部书记巩敦宣说:“一户一田”试点后,巩双庙自然村、巩大庄自然村前队农户自种的260亩土地,由248块零散田整合为50块大田,其余500亩田地进行流转。“试点期间,村里会先把优质土地提供给自种农户互换整合进行耕种,剩下地势和肥力稍差的土地由村里因地制宜改善土壤、配建设施后用于流转,从而整体提升土地耕种的规模化、机械化水平。”

“一户一田”模式的推广,不仅有效降低了农民的耕地成本,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还为土地流转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规模化经营,农业生产的效益得到了显著提升,农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同时,整合后的土地更易于管理和维护,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我们将按照尊重农户意愿、积极稳妥推进的思路,为进一步提高粮食生产规模化、机械化水平打下坚实基础。”丰县相关部门负责人说。

沛县:

“‘小田并大田’政策真是好!”

初春时节,阳光和煦,微风轻拂。沛县张寨镇高标准农田里的小麦已经探出了嫩绿的尖尖,村民们纷纷走出家门欣赏这片充满希望的田野。

“看这小麦的长势,真是喜人!”李庙村村民史先全兴奋地说。过去,由于田地分散,农业生产效率低下,小麦的产量一直不高。而现在,在“小田并大田”政策的推动下,田地得到了整合和优化,小麦的产量也有了显著的提升。

除了小麦的长势,村民们还关注着田地里的土壤情况。在张寨镇的高标准农田里,经过改良和培肥的土壤变得肥沃而疏松。这为小麦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让村民们对未来的农业生产充满了信心。

“潘书记,您今天带了这么多朋友来呀,咱们到麦田里合几张影,拍段视频发抖音,让大家看看咱们这村子大变样!”李庙村的大爷大妈们热情洋溢地讨论着“小田并大田”政策。

李庙村党支部书记潘庆表示,“小田并大田”政策给李庙村带来了一场深刻的“土地革命”。在镇党委、政府和村党支部的引领下,他们以公共空间整治为突破口,整合零散土地,让村民将土地流转给村集体,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绿色化的种植模式。这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益,还让村民们切实享受到了改革带来的红利。

“我家那3亩地现在交给村集体了,啥心都不用操。我每天就给村里公益食堂帮帮忙,每亩地每年还能拿到1000多元的租金,另外还有200多元的土地补贴!”村民周腾满脸笑容地说。

此外,村里还成立了村集体农业公司,通过土地流转连片经营,探索出了一条集体增收的新路径。公共空间的收益也被用于建设公益事业,如新建公厕、游园广场和景观设施等,还打造了“微菜园”,既美化了环境,又方便了村民。

“这政策真是好啊!以前村里都是小块地,耕种收割都费劲。现在好了,地都连成片了,用机器干活省劲多了。听说咱们村还准备把一些地块托管给专业化的农业生产服务公司呢,这样又能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村民们满怀希望地说。

睢宁:

做优土地生金文章

日前,行走在睢宁县姚集镇程刘村田间地头,高标准农田一望无垠,绿油油的小麦正茁壮成长,处处尽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

在一处小麦田旁,村党总支书记赵杰正操作无人机喷药。

“以前是小田块,给小麦或水稻打药不仅要买农药,还要雇人打药,现在小田并成大田,我承租地,成了种植大户,村里给提供农业专业服务,用无人机打药,不仅减少时间,还省了很多人工费用。”程刘村种植大户朱连学说。

“相对传统人工喷药,每台无人机每天可喷洒600亩左右,且喷洒一亩地的价格只需要8元,用时不超过60秒。”赵杰说,程刘村农业服务合作社还提供田间管理、统一采购农药、统一机械植保等服务,降低了农户生产成本。

程刘村土地肥沃、水资源丰富,有种植稻麦传统,耕地面积达3700亩,其中高标准农田3100亩,一般农用地600亩。没有工业、没有产业,只有在土地上做文章,提高集体收入。

赵杰说,2018年4月,村里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合作社,按组逐年进行“小田并大田”试点改革,零星耕地集中连片后,平整了土地、改良了土壤,耕地质量得到提升,真正让“粮田”变成“良田”。到2021年年底,3700余亩土地全面完成整合,收回流失在外的村集体土地、低效地共390亩。从集体土地的全面整合,到收回流失的集体土地,村里把集体土地牢牢掌握在村集体手中,每年收益近40万元。同时,合作社承包农户土地1266亩,种植优质一麦一稻,不仅带动了群众增收,提高了农户经济效益,而且有效促进了村集体经济增收,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和高效农业发展夯实了基础。

去年9月份,程刘村又专题召开协商议事会表决“小田并大田”扩面工作等,向村民讲清“小田并大田”给村民带来哪些便利、好处等,村民都很支持“小田并大田”扩面工作。

“今年村里计划投入80万元建设高标准厂房,上马烘干设备,还能用于粮食临时存储等,实现一、二产业融合发展。”赵杰对今年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增收信心满满,“通过深化‘小田并大田’改革,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村集体经济才能做大做强,村民增收致富路才能越走越宽。”

邳州:

“一组一田”点亮增收“薯”光

一年好景在春耕。2月28日,邳州市四户镇的农户们正抢抓农时,利用流转出的土地全力推进“订单土豆”种植工作,奏响春耕序曲。

在四户镇岗子村土豆种植基地,20多位村民正在忙碌着除草、耕地、打窝、播种、覆膜,他们精心将优质土豆种子播撒在希望的田野上,期待今年能够收获满满。

“这可不是普通的土豆,这是我们的‘金豆豆’。”基地负责人李辉才自豪地说,岗子村的“大西洋”土豆是上海百事食品公司薯片加工的原料。该村与上海百事公司签订合同后,在播种期,百事公司会将土豆种子直接从仓库调配到当地,土豆收获时,也会由公司统一发车进行运输。农户可以从中获得十分可观的经济收益。

“公司免费提供种子给大户,大户承包土地,再将土地和种子分给农户种植管理,收益按照‘4:4:2’的比例分配。”李辉才介绍说,这种“公司+大户+农户”的合作模式在提高土地产出效益的同时,也让村民实现了“不离土不离乡,就能致富奔小康”。

今年,四户镇积极探索“小田并大田”新模式,变“一户一田”为“一组一田”“多组一田”,岗子村的“金豆豆”成了全村人的“致富豆”。“土地合并后,我们又新增1000亩地,总种植面积达到了2700亩。”算起今年的预计收入,李辉才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每亩土豆的产量约6500斤,每亩纯收入约2000元,今年预计收入540万元。”

沿着“富民增收”这条主线,四户镇坚持把“小田并大田”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满足群众需求。“结合‘小田变大田’改革,我们正在加快推进‘一户一田’变‘一组一田’,计划2024年下半年在全镇规模流转土地5000亩以上。”四户镇党委委员、纪委书记董野表示,当前,四户镇正在全面对接上海百事公司等龙头企业,盘活现有土地资源,在全镇范围内形成“一区多片”规模种植基地,通过以集体带农户、以质量保效益,持续做大订单品类和体量,加快推动村集体和农户的双增收。

新沂:

化零为整 让田地收益“1+1>2”

近年来,新沂市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通过小并大、短变长、弯取直等田块整治措施,将错落分布的“小田”整合成方正平整的“大田”,零星耕地集中连片后,平整了土地、改良了土壤,耕地质量得到提升,真正让“粮田”变成“良田”,实现农田增量、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春节前后的雨雪冰冻天气对返青小麦恢复生长带来较大的影响,在新店镇小湖村,种植户许陆军这几天都忙着对自家的田地进行植保作业。他承包的土地约80亩,“能种这么大块田,以前想都不敢想,以往按照出生人口来分配土地,每家的地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种植起来很费功夫,经过‘小田并大田’后统一管理,如今实现增产40%。”

昔日,受土地等级和基础设施差别较大等因素影响,新店镇采取地块“肥瘦”和远近搭配的方式,把不同等级的土地“分块”承包到户,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三四块品质不等的小田。随着农业机械化的推广,小田作业的局限性越来越凸显。2022年,新店镇小湖村经过村民同意,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前提下,对土地进行流转,并通过专业合作社进行科学管理,最终形成了连片成方的高标准农田。

小湖村党总支副书记陆启锐说:“小湖村通过土地流转,将原有1700多亩小田块合并成1800多亩的大田块,进行标准化种植,通过科学种植、现代化管理,提高丘陵地区粮食产量,一举三得。不仅村民劳动力得到解放,村集体还能拿到分红,壮大集体收入。”

“实施‘小田并大田’,整合零散地块,过去种植产量低,很难承包流转出去的土地摇身变成了‘肥田’。新店镇通过‘小田并大田’,将细碎田块增产潜力的做法,表面看是简单的重整与合并,实际形成了‘1+1>2 ’的叠加效应。”新店镇农业农村办公室张方超表示。

老百姓的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大家种田的理念。近年来,新沂市率先探索“小田并大田”试点工作,因地制宜实施“一户一田”土地综合改革,通过土地托管、土地流转、土地置换三种模式融合,把全市各村零散土地整合集中起来,由过去传统的一家一户单兵作战发展为规模化、集约化种植,走特色农业发展之路。截至去年,新沂市将2824块小地块整合成53块大地块,完成面积8974.02亩,涉及户数2896户。通过这一举措,农作物生产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60元,农作物机播、机收平均每亩节约成本约80元,老百姓种田又有了新盼头!

铜山:

“党建+股田制” 催发田地增收力

通过“党建+股田制”推动“大田”整合,铜山区的土地如今“肥力”更旺,增收能力更强。

房村镇马家村,早些年是发展乏力的经济薄弱村,这几年通过实施“党建+股田制”,打造富硒产业,打了翻身仗。

“2019年,村里流转1200亩土地,在后方帮扶单位的牵线下,种植富硒大米,最初销售也靠帮扶单位帮衬,但后来咱村不断调整优良品种,改进种植技术,‘富硒村’的名气越来越响。”马家村党支部书记曹新光告诉记者,如今马家村已实现了村集体年收入过百万元的突破。

棠张镇跃进村成立合作社后,引导农民带地入股,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该村党总支书记马杰介绍,全村2500亩粮田全部入股,一亩计一股,由合作社进行托管耕种;每亩一千斤粮食作保底,每年纯收入以3:3:4的比例进行分红,其中村集体提取30%,合作社提取30%的公益金,40%用于合作社社员即全体村民分红。

跃进村还为此成立了农机合作社,配置插秧机、播种机、收割脱粒机、无人植保机等30余台。“三夏”大忙时节,以前需要几百名劳动力的土地种植,现在只要几个人就能轻松完成,其他村民卸下了耕作重担、腾出了致富双手。

铜山区以“党建+股田制”在现有土地政策不变的前提下,突破小田分割的界线。通过对沟路渠等重新整合布局,有效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可以增加耕地面积3%—5%。以经营规模1000亩为例,按照“六个一”的经营管理要求,种植粮食作物(稻、麦),通过农资团购可节省成本约1.6万元,通过推行机械化,可节省开支约2万元,通过新品种新技术运用,每亩增产10%—15%,加上平整土地多出的土地收入,每亩可实现纯收入300元左右。

目前,“党建+股田制”已覆盖铜山128个行政村,经营面积突破9万亩,带动股田村平均增收超20万元。

贾汪:

农田成片 提质增效

一手拿着笔,一手拿着本子,2月27日,全国人大代表,贾汪区紫庄镇岐山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永来到位于该村的金满地家庭农场,调研探索通过土地规模化经营,逐步解决农田细碎化问题,推动农田集中连片、提质增效。

杨永指着一片30余亩的大田告诉记者:“这一片是流转区,十多户村民的地都在这里。经过流转整合后,由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和专业合作社等社会化规模经营主体流转,再以每亩1000元的租金返还到村民手中。”

贾汪区近期出台了《贾汪区稳妥开展“小田变大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指出采取“承包权不动,经营权连片”方式,试点村在充分尊重农户意愿、保证农户确权面积不变的前提下,因村制宜探索实现“小田变大田”有效模式,解决承包地细碎化问题。紫庄镇是贾汪区推进此项工作的改革试点地区。

“岐山村原有耕地5031亩,分成3624个小地块,经过土地整合后,现有耕地140块、溢出土地84亩。现有耕地中最大地块占地330亩。”杨永告诉记者。

伴随着阵阵“嗡嗡”声,一台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匀速向眼前绿油油的麦田飞去……80后“飞手”鹿吕要正在操控手机,“指挥”无人机将水肥均匀喷洒在麦田里。

鹿吕要今年40岁,是金满地家庭农场的农场主。目前,该农场流转承包土地面积500余亩,实行稻麦轮作,是岐山村农场耕、种、管、收实现全程机械化的先行者。“小地块不好使用植保无人机,得靠人工施肥,比较麻烦,耗时费力,成本还高。”鹿吕要说,“使用植保无人机就方便多了,一天可以施肥600余亩,估计每亩地每年的成本可以降低约200元。”

《贾汪区稳妥开展“小田变大田”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中提出,主要推广四种模式:土地置换,“一户一块田”连片自种型;主体竞拍,“数字田块”集中流转型;党建引领,村集体自主经营型;小块预留,“微菜园”满足保障型。

“我们在土地整合过程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杨永直截了当地说。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在今年的代表建议中,杨永着重思考了土地规模化经营问题。“鼓励村集体牵头,引导农民以承包土地经营权入股成立集体经济合作社,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保底分红和再分配,形成‘村集体+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实现集体新型经营主体、农民共享规模经营增收成果。”杨永如是说。

记者:龚严巍 李薇薇 武佩剑 周双双 王海春 胡明慧 李权 张雷

标签:
责编:戴雨扬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