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最”忆是长江|“龙”行大道
2024-12-06 14:17: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编者按:大江东去,长卷万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着全国“半壁江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新中国成立75周年、长江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0周年之际,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推出《“最”忆是长江》系列报道,聚焦长江经济带所涉11省市在75年发展中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创造的具有“首次”“首创”特质的事件,或是在跨越发展中诞生的“中国第一”乃至“世界第一”,通过一个个生动鲜活的故事,全方位展现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宏阔变迁。

“最”:全国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在重庆始发

“呜——”

2024年11月15日10时20分,汽笛声划破长空,第十万列中欧班列缓缓驶出重庆,开向德国杜伊斯堡。江彤,作为第一列中欧班列(渝新欧)的始发车司机,在现场见证了这一历史瞬间。

重庆团结村中心站,新时代“钢铁巨龙”从这里出发,一路向北,跋山涉水。越秦岭,从西安折向,穿行河西走廊、戈壁大漠,过乌鲁木齐再跨阿拉山口,途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15天后抵达德国杜伊斯堡。车轮滚滚,深居内陆腹地的重庆由此联通世界。

“人山人海!”

2011年3月19日,永远定格在江彤的记忆里。

穿好制服,登上驾驶室,完成牵引试验,确认机车性能,启动制动系统……万人瞩目中,江彤一气呵成完成中欧班列(渝新欧)首发车所有准备工作。

作为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机务段电力机车司机,当时江彤已有6年多驾驶经验,经过层层选拔和严格培训,首发重任落在了他身上。“自豪、激动,但更感责任重大!”

大江、群山,塑造了重庆,也扼住重庆的命门。偏居西南一隅,不沿边、不靠海,“大道行天下”是重庆人祖祖辈辈的执念。机会,从每天只有两趟火车经过的四等小站——团结村站萌发。2009年,全国规划中长期铁路网,重庆将全市的铁路集装箱中心落址于此,中欧班列的开行,让这个小站一跃成为枢纽。

“发车时间到!”绿色通信旗挥动,江彤鸣长笛、松刹车,缓缓启动班列。漫漫西行路,江彤负责的是从重庆到四川达州的242公里,作为“第一棒”司机,若不能安全正点到达,将影响班列所有后续发车时间,甚至耽误出境。

当时,普通货物列车时速只有80公里,中欧班列可达120公里,而江彤负责的车段途经山区,线路桥隧占比达41%,铁路坡道起伏大,曲线半径弯道多,对司机来说是个不小的考验。“系统有一条设定好的速度线,我们要通过手动操作让实际行驶速度贴着这条线驾驶,太慢会延误,太快又可能被系统监测,自动停车。”江彤说,他们必须精神高度集中,提前预判线路状况,做到稳、准、轻,“要以客车的操纵水平去驾驶货车。”

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江彤敏锐地感受到了变化,机车从单节变成双节,轮轴从6个增加到8个,牵引力更大,爬坡更有力。“运载的货物数量和种类越来越多,从一开始的电子产品,到后来有了汽车、粮食、化工品等等。”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很多进出口物流通道受阻,但中欧班列在风雨中韧性十足。那也是江彤工作三十多年中最忙的一年,他累计值乘336趟货物列车,里程相当于绕赤道一圈半还多。“以前抵达达州,一般要在当地休息6小时以上,那段时间经常是刚到达州就要返回。”中欧班列,成为沿线国家和人民的“生命通道”。

昔日驼铃叮咚,今时汽笛嘹亮。这条站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上、横贯亚欧大陆的铁路新通道,打通了重庆的发展“筋络”。截至今年10月,重庆中欧班列已累计开行超1.6万列、运输货值超5300亿元,通道运营线路51条、覆盖欧亚116个城市节点。重庆实现了联通世界,昂立对外开放前沿。

13年来,江彤无数次陪伴着“钢铁巨龙”,和中外司机接力1万余公里,让连通亚欧的经济大动脉活力奔腾。2024年9月20日,江彤值守完最后一班岗,正式退休。“4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团结村站视察,对我们说推动西部大开放、促进西部大开发,物流很重要。现在我把‘接力棒’交给了下一代,希望更多年轻司机能为重庆的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添砖加瓦。”

吕嗣湘,接过江彤“接力棒”的司机之一。每天在团结村站,师傅向北,他向南。

“黄灯减速!”8月20日凌晨4点,正驾驶着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吕嗣湘发现车内信号变化,立刻按照行车规则要求,双指指向信号灯,高声呼唤。他身后满载的是运往泰国的三聚氰胺。

2013年,吕嗣湘进入机务段,在江彤言传身教下,掌握了驾驶理论和技巧,并做了两年多江彤的副司机。2017年,随着西部陆海新通道常态化班列开行,吕嗣湘独当一面,成为最早一批驾驶“南向通道”班列司机。

和师傅一样,吕嗣湘也是“第一棒”,车段从兴隆场站到秀山站,420公里长。这段路比中欧班列更陡,坡度大一倍。“‘要多动脑壳想’,这是当年师傅对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开货车没有固定程式,天气状况、货物品类都会影响驾驶过程。”

路段隧道多,尤其在晴天,隧道内外湿度差会影响铁轨对车轮黏着力,车轮常常会空转,司机往往在进入隧道前需要提前撒砂,以增加摩擦力。“什么时候撒砂,什么时候下闸,这些都需要准确把握,细节决定一切。”

刹车也是一项技术活。和中欧班列一样,随着陆海新通道站点增加、业务拓展,运载的产品也越发丰富,货物重量不同,制动距离也不同。

JSQ特种车厢是专门运送汽车整车的,被列车司机戏称为“QQ车”,是公认的驾驶“老大难”。“车厢里用车架固定汽车车身,制动力强的话,一踩列车刹车,就容易把固定带绷断,因此车身制动力比一般货车要弱。司机要预先判断行车情况,提前刹车。”看师傅操作,要领都知道,但轮到自己上手,还是会出问题。吕嗣湘还记得第一次运载“QQ车”时,因为心里没数,很早就开始踩刹车,结果在离站点很远的位置就停下来了。“经验都是一趟趟车开出来的,技术也是一辈一辈传承下来的,没有捷径。”

西部陆海新通道运量持续增长,已经通达全球125个国家和地区的542个港口,国内辐射18个省区市73个城市,车队也由最初的100多名司机增长到300多名。吕嗣湘也有了自己的徒弟,更加体会江师傅强调的“细节”重要性。“不能放过一个小错误,这是对货物负责,也是对国家负责。”

铁龙奔腾,货通天下,而让货物流通起来只是第一步。

在距离兴隆场站7公里外的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卡车正将列车司机们载回来的集装箱送进堆场,通过智慧闸口监控,识别车号、箱号等信息后,到达指定龙门吊下。

几百米外的中控室里,龙门吊司机钱洪超目不转睛地盯着多视角监控屏,双手握住操纵杆,上推、下拉、左旋、右旋……指令准确传输到吊具上,一个40英尺集装箱被稳稳抓起,自动放落到指定位置。

“像不像堆积木?”钱洪超笑着说。

放在以前,钱洪超的工作可没有这么舒适,每天都要爬上26米高、不足6平方米的操作室,透过脚下玻璃,凭借肉眼起吊集装箱,一天下来腰都直不起来。

2023年,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项目通过竣工验收,智能化设施让物流迈上“加速道”。钱洪超从空中“回到”地上,坐进了舒适的中控室,而且一人可同时操作两台龙门吊。堆场的效率大幅提升,平均每天作业量达700个集装箱。

晚上十点多,堆场仍灯火通明,转运车辆川流不息。“陆海新通道运载的货物对时效性要求高,当天货必须当天操作完。”

江彤、吕嗣湘、钱洪超在岗位上各司其职,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这一“四向通道”中心也因此顺利运转。

在园区重庆铁路口岸内,搭乘中欧班列远道而来的进口汽车整齐排列,重庆海关所属渝州海关监管科科员刘书维正进行例行查验。“现在我们推行‘一次检测、一次运输、一体化作业’创新举措,进口汽车一天内完成通关放行。”一辆车进入检验线,自动查底盘、测尾气、验刹车,5至8分钟就能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在园区视察时强调,要积极运用先进技术,不断创新联运模式,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我们正按照要求不断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让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把更多的‘重庆造’送到海外。”

从中欧班列第一列启动至今,一条条国际大动脉从无到有,驰而不息。在一环扣一环、一代接一代的传递中,“天生内向”的重庆破闭塞、通四海,乘着时代洪流,踏浪远航。

策划 杭春燕

执行 戴军农 张妍妍

成员 许海燕 徐春晖 王紫荆 吴家俊 曹羽

标签:
责编:任虹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