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古淮吴之地,今江苏之轨
2024-12-06 15:31:00  来源:新江苏客户端·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古时的江苏,是唐朝时金陵的兴盛繁华,是宋朝时苏州的织机万数,是元朝吴江的氤氲隽永,是明朝的“凡四方难得之货,靡所不有,下财货莫不盛于苏州”,亦是清时的“一场富贵扬州梦,两淮繁华温柔乡”。但在此繁华昌盛之下,却有他人道不出的苦。

唐朝李白尚未见其友人孟浩然,而友人先乘船离去,这一别后两人再相遇,已是几十年后;宋时王安石因官场暗斗,不得不谨慎行事,家乡仅数十里,却不能回去,故写下《泊船瓜洲》;元时马致远漂泊在外,因工作繁忙与路程遥远,不可回乡,油然生起羁旅之情,写下《天净沙秋思》......诸如此类从古至今无数,一次又一次的深刻阐释了什么叫“近在咫尺,远在天边”。

但现在的江苏呢?

随着“十三五”建设成功完美完成,江苏轨道事业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远在天边,近在咫尺”。从苏州至上海,只需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在古时可比神速,王安石自南京去镇江需一天一夜,而乘高铁而行只需半时辰,甚至在家乡再吃个饭都来得及。李白无需遗憾故友相别,高铁三小时,便可再见孟浩然。

而江苏轨道还不止如此,古时赶路,需爬坡上山,乘舟渡河,但山路崎岖,兼有兽虫之难,江河涛涛,亦有翻舟之险。夏季平原中日直照,有酷暑之受;冬日冰雪覆山,有风寒之患。数此之灾,防不胜防,遂古人常有行路之亡,唐李太白曾下笔“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可如今的轨道交通解决了这些问题,遇山即隧道,遇水即架桥;夏日车内有酷爽之气,冬季厢厢冒炉火之暖。此外,古时赶路人们大包小包一鼓囊,带在身旁舟车劳顿,而“十三五”规划则优化了高铁的人工服务。行李不再是负担,也不再会有“山贼”——小偷盗窃物品。便携与安全合为一体。

可是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

从清末的沪宁铁路,又到抗战时期的苏嘉铁路,沪宁铁路被毁。直到解放战争全面结束,沪宁铁路再建,随后江苏铁路迅速发展,徐沛,新淮,镇大,还有举世闻名的新亚欧大陆桥项目。这些铁路都充分反映了江苏轨道发展一片欣欣向荣。在经历了电气化转型与“十一五”后,江苏高铁成为全中国最重要的轨道群之一。

江苏轨道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经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其中遇到了许多重大困难,沪宁铁路被日军炸毁,江南地区水多的难施工,新中国成立后的物质困难,可江苏的人民与干部们一起面对并克服了这些困难,并完美完成了这些项目,不让古时遗憾再度上演,造福于后代。这种乐观向上,坚强奋斗的精神才是江苏铁道背后真正的蕴含,才是我们江苏新少年真正该学习与传承发扬的宝藏!

最后,我想送“轨道上的江苏”一对古言:

古淮吴之地,遍地南夷,后然崛起,成一国之重,止通运仍有虎蛇之困,不能解。

今江苏之原,书香满城,举旗作首,仍一国之重,而轨道早有迅雷之势,不可挡!

标签:
责编:王宛璐 易保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