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江苏“头雁”学员聚焦两会,共谋乡村振兴新篇章
2025-03-17 17:04:00  来源:南京农业大学  作者:郭蓓、鲁韦韦、魏威岗  
1
听新闻

近日,江苏省多位参与“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的学员纷纷表示,将深入学习并贯彻两会精神,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积极投身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中,共同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自江苏镇江丹徒上党万亩茶园的张志豪,作为江苏省“头雁”第三届学员,现任镇江市墅山茶业有限公司执行董事。他长期扎根农业,不仅是镇江市首批优秀“新农人”代表,还是镇江墅山茶非物质文化遗产第四代制茶传承人。张志豪表示,两会提出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对茶产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近年来,镇江墅山茶业联合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团队,共同培育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质茶树品种,推动本地茶品牌“墅山剑毫”“江墅红茶”品质提升,产量增长20%以上,带动700余户茶农亩均增收超3000元。未来,张志豪将继续深化茶产业链延伸,开发茶食品、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通过科技赋能、品牌打造和茶旅融合,助力茶农增收。

邗江区逸悠家庭农场农场主祁贵仁同样是一名“头雁”学员。自2018年底响应乡村振兴号召,从扬州电视台辞职创办家庭农场以来,祁贵仁带领团队先后获评扬州市十佳创业创新基地、江苏省农业科技示范基地等多项荣誉。他表示,两会关于乡村振兴的部署为基层家庭农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和“加大对产粮大县支持”等举措,体现了国家对粮食安全和农业现代化的高度重视。祁贵仁计划带领团队继续引入智慧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同时通过品牌化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睢宁县金城街道邱圩社区党总支书记张成辉,则更关注两会报告中关于农业部分的会议精神。他表示,将立足资源禀赋,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推动“生产+加工+服务”的三产融合,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通过土地集约、特色产业、资产盘活,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收入,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七十年代出生的陈炜,曾经有过三年部队服役经历。2019年,他开始流转农田经营粮食种植,并成立了家庭农场。陈炜表示,作为一名江苏新农人和“头雁”项目学员,他将强化领导力,规划好发展方向,运用好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带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昆山市周庄镇万三食品有限公司法人代表李永先,作为“万三蹄”制作技艺的非遗传承人,表示将积极贯彻落实两会精神,以产业振兴助力乡村振兴,弘扬水乡美食文化。未来,公司将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乾红早春茶总经理梁峰表示,两会的胜利召开为乾红茶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政策支持下,乾红茶产业将投入更多资源用于茶种培育,提升整体品质,保障茶农收益。同时,乾红茶产业将加强产区与销区的协作,拓宽销售渠道,把品牌影响力拓展至全国。

南京众成正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张亮,作为江苏省渔业协会青虾分会副会长,对两会提出的“深入实施种业振兴工作”深感振奋。他表示,将通过生物技术、数字技术及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驱动水产种业科技创新,加快水产品种选育和改良,带动渔民和渔村走向富裕。

这些“头雁”学员们纷纷表示,将以两会精神为指引,不断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融合化发展,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力量。

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刚华指出,作为“头雁”项目的指导导师,他深感荣幸地提及,习近平总书记在5日出席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着重强调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的圆满达成,经济大省需勇挑重担。江苏省应当精准把握挑大梁的发力点,率先在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中发挥引领作用。作为专注于水稻专业的“头雁”导师,我深感责任重大,需加速推进科技创新步伐,致力于研发高产、优质、绿色、高效且实用的水稻新技术,为水稻产业注入新的生产力,贡献科技力量以推动产业发展,进而提升农民收入。江苏省的“头雁”们应当在农业产业创新融合领域冲锋在前,成为落实粮食安全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先锋与典范。

(南京农业大学供稿,郭蓓、鲁韦韦、魏威岗)

责编:郭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