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学积极组织师生参与2025长三角“超级环线”高铁挂春联活动,在校园内掀起了一阵创作热潮。此次活动不仅是对楹联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的传承与弘扬,更是学校在教育教学中探索文化创新与学科融合的重要实践。江南时报记者了解到,一直以来,下蜀中心小学对传统文化传承极为重视,尤其在以诗词楹联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成果斐然。
多种元素融合
传统文化与现代交通结合的魅力
“高铁飞歌,赏镇江美景,品锅盖面香留远客;动车驰韵,观京口风光,尝肴肉味美醉游人。”“蛇舞江南,高铁环行,金焦北固迎佳客;春临京口,长龙驰骋,吴韵楚风醉旅人。”“高铁疾驰,运镇江肴肉香醋;银龙奋进,带京口锅盖面条。”……记者注意到,作为镇江的学校,下蜀中心小学不少投稿楹联中都提到镇江的美食和美景。醇厚的肴肉香醋、质朴的锅盖面,随着高铁的呼啸穿梭,走上全国各地的餐桌,让更多人得以领略镇江美食的独特风味。江南的柔婉与高铁的速度在这里交融,金山、焦山、北固山作为镇江的地标性景观,承载着岁月的故事,静静等待着游客的到访。
“高铁题材与蛇年元素应如何融合到楹联里呢?”五(一)班学生柳一鑫在创作过程中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指导老师施琴从高铁快速、便捷的特点,以及蛇在传统文化里灵动、睿智、蜕变新生的象征意义等角度对他进行启发。柳一鑫有了灵感,创作了上联“乙巳灵蛇穿江过,高铁疾驰展新途”,但创作下联时在对仗和意境提升方面遇到挑战。师生二人经过深入探讨,从高铁对经济文化交流的促进作用以及蛇年的吉祥寓意上挖掘灵感,最终确定下联“镇江古韵映华彩,铁龙飞舞谱新篇”。通过这次创作,柳一鑫不仅掌握了楹联创作技巧,还深刻感悟到传统文化与现代交通结合的魅力。
对于柳一鑫来说,此次征联活动是个难得的锻炼机会。他笑着告诉记者:“如果我的作品有幸被选中,一定会无比兴奋和喜悦,这也将鼓励我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日后的诗词楹联学习与创作中。”
“学生在尝试创作楹联的过程中,会对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在语海中进行搜索和筛选。其实这个过程就是对语文知识的综合训练与拔高,能使学生们感受楹联用词、意境之美之妙,从而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乐趣。”施琴告诉记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创作热情就会油然而生,比如在他们的作文中,楹联会成为一大亮点,能够有效地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那教学质量自然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突破常规思维
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据悉,句容市下蜀中心小学2019年成功创建“中华诗教先进单位”,并在2022至2023年先后创建“江苏省楹联文化教育基地”和“国家级楹联文化教育基地”,且被评为“江苏省2022年楹联教育先进单位”。下蜀中心小学党总支书记胡明喜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组织此次征联活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考量。首先,从文化传承角度来看,能够鼓励学生深入学习楹联文化。学生可以在创作过程中掌握楹联的对仗、平仄等基本知识,传承这一古老的文学形式。其次,可以促进学科融合。楹联创作涉及大量语文知识,如对词汇的运用、对意境的理解和表达等。同时,高铁元素的融入,又涉及对现代交通等科学知识的了解。为高铁创作楹联,能够将语文和科学等多个学科知识融合,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胡明喜还提到,学校希望借此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把传统的楹联与现代的高铁概念相结合,这一新颖的主题要求学生突破常规思维,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有创意的作品。此外,参加这样的活动也有助于增强学校的文化氛围。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兴趣,不仅参赛学生积极投入,还会在校园内引发其他学生的关注和讨论,进而借助这个优秀的平台,激发全体师生的创作热情,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此次楹联征集活动为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结合提供了实践平台。胡明喜认为,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既能运用楹联文化知识,又能了解高铁现代交通文化,可以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主动性,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与传承责任感。“让学生意识到传统文化不是古老、僵化的知识,而是可以与时俱进,与现代社会相融合,进而增强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的责任感。”胡明喜说道。
“希望学生们能通过参与此次活动的实际创作和投稿,对楹联创作的规则有更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胡明喜告诉记者,当学生亲身参与到投稿活动中时,就会意识到自己是文化传承的一员。这种参与感能让他们更主动地去保护和传承楹联文化,而不是将其看作是与自己无关的古老传统。他们会觉得自己的作品有可能成为文化传承的一个小小载体,从而激发内心的责任感。楹联本身具有很高的语言艺术价值,学生在创作过程中,会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追求用词的精准、优美,感受楹联语言的节奏美和韵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