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法治思想E起学习平台 > 法治要闻 > 正文
考核全国居首 五年蝉联优秀 “苏”写知识产权保护新篇章
2025-11-17 09:52:00  来源:江苏法治报  

连续五年在中央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2024年得分跃居全国首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全社会满意度均位列全国第一……这是11月14日,在苏南片区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新闻发布会上公布的一组数据。记者同时据悉,江苏构建了全国唯一、覆盖全省的“1+13+N”知识产权快速协同保护体系,上海-苏州、南京共同跻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百强创新集群”前15强,为我省切实扛起“经济大省勇挑大梁”重大责任提供了有力的知识产权支撑。

省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传博在发布会上介绍,2021年,我省率先在全国启动知识产权保护高地建设,目前已培育11家建设单位,其中南京、苏州、南通为国家级建设单位。五年来,各地立足地域特色,在法治化建设、大保护格局构建、全链条保护强化等方面持续探索,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江苏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支持县级层面开展18项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微改革”。江苏统筹协调省级层面配套支持,累计投入1.4亿元,指导南京、苏州等设区市和6个县、园区建设知识产权保护高地,推动在保护体制机制创新上先行先试。

近年来,全省知识产权行政保护能力大幅提升。“十四五”期间,全省办理专利侵权纠纷案件达1.7万件,是“十三五”时期的近3倍。全省积极推动“1+13+N”快速协同保护体系提质增效、统筹联动,扎实开展“双白名单”试点,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职能作用,高效服务创新。

江苏涉外知识产权保护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积极推动14个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地方分中心由机构建设向功能发挥转变,围绕企业更好“走出去”、出口转内销等加强前端服务,打造外贸产业、出口产品、海外商标、境外展会、跨境电商建立“五位一体”的服务体系,建设省涉外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中心,丰富动态监测、风险预警、应对指导、应急处突、维权援助服务供给。

知识产权保护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在持续凸显。江苏实施知识产权“护新”工程,加强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研究,推进数据知识产权保护。加强地理标志培育,综合运用地理标志“+文旅”“+餐饮”“+金融”等措施,持续提升“苏地优品”区域品牌影响力和地理标志产品含金量,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通讯员 张锋 记者 施琛耀)

责编:任虹
点我回到页面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