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保护是党和政府、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事项之一。2024年以来,无锡市锡山区检察院依托“时雨”未检工作品牌,发挥数字检察领先优势,联合辖区13家职能部门打造“锡山区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简称“管理平台”)项目,助力未成年人“六大保护”全面协调发展。
聚沙成塔
13家单位达成“云端”共识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是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的重要单位,学校、社区等是未成年人成长学习的关键单位,妇联、民政、卫健等是未成年人保护的密切单位……2024年起,锡山区检察院在构思深度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检察工作时,如何实现未成年人保护相关单位大联动,成为他们重点谋划的课题。
信息化、数字化是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必然趋势。基于此,该院在数字检察工作荣登全国检察机关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竞赛一等奖行列后,重点技术攻坚“数字未检”,提出“锡山区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建设项目,主动向该区政法委争取支持。
“平台的《实施办法》2024年底前所有成员单位均已签订,目前已正式运行。平台研发已进入攻坚阶段,我们正在抓紧落地。”2月13日,该院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专门向党组汇报平台研发推进情况。
在锡山区委政法委大力支持下,该院先后两次承办“锡山区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建设项目推进会,包括公安、法院、民政、妇联、网信、医院、共青团等在内13家与未成年人保护相关联单位,齐聚商讨这件全区未成年人保护“里程碑”式的建设项目。经思维碰撞,由该院起草形成《关于建设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的实施办法》,13家单位均已签约,未成年人保护“云端互联”落地生根由此有了制度保障。
吸纳智囊
区块链技术保障数据安全
8,13,3,这三个数字,对锡山区检察院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研发团队来说,具有特别的含义,是管理平台研发的技术基底。
近年来,该院在“区块链”跑道成绩卓著,研发、申请、获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联合省市检察院、复旦大学、中国电信等13家单位,编制《区块链检务数据中台标准规范》等3项团体标准。
依托无锡高校资源,他们积极争取检校合作,将江南大学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的“研究生实习实训基地”落户基层检察院,促进了区块链数字检察应用场景落地,为管理平台研发留足了“技术后备”。
寻求业界智慧大脑支持,从更广泛渠道补足检察机关技术研发短板,是该院解决管理平台研发补足的最优选。秉持未成年人全社会保护大责任,该院将打造区域性未成年人保护区块链管理平台的建设思路主动向上海交通大学、无锡市区块链高级研究中心推介。业界精英“外脑”围绕未成年人保护提供高端技术支持,以区块链最新理念和技术,对管理平台运作逻辑、数据协作、安全保障等框架设计给予充分指导。
在区块链技术加持下,管理平台可实现安全情境内平等主体之间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的数据传输运用“智能合约”技术,避免人为操作数据传输导致的篡改、信息泄露等问题;数据处理和共享过程“可用不可见”,不暴露数据本身也可验证数据有效性,解决了13家成员单位对未成年人隐私保护的担忧。
求同存异
特制权限确保各司其职
汇聚13家单位职能的区块链管理平台应该怎样做,才能不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大拼盘”?
该院给出的解决方案是:求同存异,各司其职,即入驻管理平台的13家单位根据职责范畴分类进行板块设计后,再细分各自职责,各家单位日常依法履职,互不干扰,除最高权限外,其他成员单位无查看权限。
研发过程中,该院通过区块链“数据最小化与访问控制”设计理念,在各单位海量数据本地保存的基础上,配置与各单位未保职能相匹配的信息查询、修改、研判权限。他们分门别类特别配置权限,为政法委和公、检、法、司等5家政法机关,配置了强制报告流转、从业禁止令管理等应用权限;为教育局、卫健委、民政局等8家综合保护部门,配置了重点未成年人档案管理、关爱帮教资源等类目;为医院、学校、社区以及面向全社会未成年人保护主体,配置了事件报告、社会化帮教关爱服务等功能。
13家单位的数据信息,在权限内均可一键查询,确保了涉未信息第一时间获取响应,形成区域未成年人“数字保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