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推动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在河海大学建校108周年即将到来之际,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江苏省高等学校外国语教学研究会、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在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联合主办“数字赋能区域国别研究高层论坛”,论坛由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河海大学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承办。
河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郑金海教授,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副主席许益军,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江苏中心主任黄新炎参加论坛并致辞。郑金海副校长指出,在大国间竞争趋势加剧的时代,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理念指引下,河海大学立足学科特色,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将学校优势学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服务不断发展的中非合作关系。省社科联许益军副主席在发言中提出,江苏高校的区域国别研究机构的数量相对较多,区域国别研究正在蓬勃兴起,涵盖了广泛的研究领域和国别范围。在数字赋能的时代,相关研究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手段,加强对区域国别研究的数字化支持和赋能,通过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一步精准把握国别研究的动态变化,提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省内区域国别研究机构可考虑建立联合体,通过合作研究、资源共享和人才培养等方式加强合作,并将成果转化为实际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为江苏的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江苏中心主任黄新炎表示,外教社可以充分发挥出版社优势,定期汇编省内区域国别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在省社科联指导下汇聚全省研究力量,形成学术共同体,推进江苏省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
中国政府中东问题原特使宫小生、江苏省翻译协会会长刘成富、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校长赵雪琴、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张智义、外教社数字出版中心副主任冯莉、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张海榕参加了本次论坛,分别就中东形势和中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数字经济与中非合作、理工科院校区域国别学建设、新文科视域下的区域国别研究、语料库技术在教学科研中的应用、数字化转型探索实践等话题作主题报告。
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研究中心主任张海榕教授指出,河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以“习世界语言,传先进文化”为使命,以着力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全球视野、河海特质”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为己任,并将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在区域国别学研究中的创新应用,不断提升外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能力,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征程上贡献出外语人的智慧与力量。
本次论坛聚焦数字赋能区域国别研究的最新发展和趋势,探讨数字技术如何为区域国别学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为数字赋能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为推动江苏高校外语教育高质量发展,为服务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积极贡献。来自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市各高校外语院系负责人共四十余名参加了此次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