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雁竞飞四大产业——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三阶段培训结束
2023-05-06 11:13:00  
1
听新闻

近日,由南京农业大学承办的江苏省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第三阶段的课程培训任务圆满完成,进一步推动全省农业农村人才队伍素质的提高。

此前两阶段以集中培训为主,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提升头雁学员的共性知识技能素养展开,成效良好。3月26日-4月15日、3月27日-4月16日,全省结合项目推进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学员所在领域,采取理论授课与现场教学结合的模式,分批前往省内省外研究所和企业进行学习调查,确保立体式、全方位人才培育的推进。

分批深入,四大主导产业全面覆盖

为了有针对性地对“头雁”进行系统性培养和综合性支持,在项目设计之初,全省就定下要重点打造农业全产业链的四个主导产业人才,即优质粮油、绿色果蔬、规模畜禽、特色水产。

第三阶段课程中,全省根据设计分设四条线路,分别为在常州、泰州开展的优质粮油培训,在苏州、句容开展的绿色果蔬培训,在淮安开展的规模畜禽培训,在无锡开展的水产专业培训。580名“头雁”学员根据产业方向以及实际需求前往参加培训。

在理论知识授课环节,项目精心组织,优选师资,邀请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江苏省畜牧总站、镇江市农科院等农业科研单位的专家教授以及涉农企业专家,根据各自领域进行系统授课。如在优质粮油培训中,培训内容涉及水稻种植技术、智慧农业、农业无人机应用和现代农产品品牌运营管理等,在特色水产培训中,专家学者则就尾水处理、我国淡水渔业发展路径和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水产品加工与保鲜技术等方面与学员进行了深度交流。

因地制宜,跨省调研多种发展模式

发展现代化特色农业,是推进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想要产业兴旺,要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

为了了解不同基地或单位的特色与模式,项目安排学员在每条路线上前往省内外多地知名企业和研究院,将理论落到实处,通过调研学习产业相关的最新技术与模式。

除了江苏省内,培训班还前往省外,吸取外地先进的经验,从中发现适合自己的路径。

优质粮油培训班中,“头雁”们深入浙江安吉鲁家村、余村,德清东衡村等地,调研学习不同地域不同条件下乡村产业振兴不同的具体发展模式。绿色果蔬培训班里,学员们前往浙江安吉、杭州余杭市蔬菜基地、平湖市绿迹蔬菜工厂、桐乡市桐信种业无人育苗工厂等基地进行实地学习和交流,参观田园综合体示范村,体验“洋家乐”发源地,从各基地或单位的特色与模式中受到启发。在特色水产培训班中,学员与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湖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进行访问与交流,充分理解所学理论、了解前沿技术,为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加快科研成果落地提供平台。

参加完第三阶段培训后,“头雁”学员们纷纷表示在今后实践中,将运用所学,力求在立足根本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本区域发展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更好发挥“头雁”的带头引领示范作用。

交流学习,“头脑风暴”中取长补短

乡村振兴需要培养一批懂技术、善经营、会创新的“新农人”。“头雁”作为各领域的领头人,更应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乡村振兴的大舞台上建功立业。

在理论课堂之外,项目还特别设立了“头脑风暴”环节,为学员之间提供交流平台。课后,学员积极围绕本次培训的内容,结合自身工作,交流学习心得及工作的亮点和经验,充分展现了带头人善于思考、乐于分享与务实肯干的精神。

为了将学员间的交流学习落到实处,部分培训班还让“头雁”学员互相参观农场和基地,现场沟通交流。在优质粮油培训班上,“头雁”学员前往姜井贤、许立两位学员的农场进行参观交流,就作物种植、粮食加工、农机应用等展开实地探讨。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徐春晖

标签:
责编:徐春晖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