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美丽蝶变闪耀长江之滨 南通走出平原森林建设特色之路
2022-03-23 18:25:00  来源:南通网  
1
听新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和重要资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重要生态屏障。近年来,南通大力推进依城植树、傍水造林、荒滩育苗、见缝插绿、林田共建,走出了一条平原森林建设的特色之路,摘得了“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三块靓丽的金字招牌。

风从海上来,韵自江中出。当“江风海韵”遇上“绿水青山”,这座滨江临海的平原城市开始了美丽的蝶变。2019中国森林旅游节盛会启幕后,南通全面推行林长制,严格落实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目标责任制,持续推进沿江沿海生态防护林体系建设。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了解到,今年全市计划完成造林面积2.5万亩,实施森林抚育面积4万亩。

南通探索城市生态型森林公园发展模式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春暖开花的季节,南通植物园补植了柏木、榧树、青冈栎、银缕梅、长叶榧树等19种稀缺品种和凹叶景天、虎杖、马齿苋、紫萼4种药草类植物,为市民游客带来更丰富多样的景观美感。

南通植物园航拍图。

南通地处江苏东南部,长江下游冲积平原,四季分明,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水充沛,而军山、剑山、狼山、马鞍山、黄泥山属江海平原上的浅丘区,植物资源丰富,是天然森林植物群落的集聚地。“通过引进更多种类植物,提高植物养护水平,也会吸引更多鸟类栖息生活,改善自然生态环境。”南通科技职业学院高级实验师唐义富告诉记者,此次狼山管理办和科技职业学院根据南通本土气候等特点,选择适合生长的这些植物,可以让人们“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

经过一系列生态修复,五山植被已形成四季变化鲜明的景观效果和山体、林地、自然保留地、湿地、水体层次互生的生态体系,有效促进了长江岸线水土保持和水源涵养,实现了“城市绿核”的生态功能定位。对于陆域森林覆盖率已达到80%以上的五山地区来说,要做好系统生态保护工作,首先要做好对树木、尤其是古树名木的重点管护工作。目前,五山地区1200余种植物品种,其中名木古树112棵,重点养护树木510棵。

今年年初,五山地区出台系统化生态保护五年行动方案,将探索具有示范意义的城市生态型森林公园发展模式,实现人与山、水、林、城的和谐相融、协调共生。目前,五山地区正处于高标准生态修复、常态化管理养护向系统化生态保护阶段迈进的关键时期,未来五年将持续加强五山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涵养独具江风海韵的五山生态,着力打造长江大保护的样板区和长三角生态旅游的新地标。

市民拥抱“绿意盎然”生态福祉

让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江海大地开花结果,让好山好水好风光融入城市建设,是执政者一直在思考、探索、践行的问题。

南通狼山森林步道。

“这里拥山揽江、风光明媚,满目绿色让人心旷神怡。”一些市民骑车或漫步,悠闲自在地体验南通狼山森林步道,欣赏唯美壮阔的江畔风景。2021年,南通狼山森林步道成功入选第一批“江苏省森林步道”名单。揽江绿道依山傍江,被誉为“观景阳台”,是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一条沿江最美步道。沿道而行,黄泥山、马鞍山的姿态尽收眼底。游人骑行或漫步,观江远眺或游憩休闲,在江天一色中可以感受山水融合之美。

从事科创行业的小周是位健身达人,每周三次雷打不动带着他的跑友团环紫琅湖步道训练打卡,晒在朋友圈里。他钟爱的步道,是环绕南通创新区标志性水域——紫琅湖而建的一圈长6.5公里的彩色沥青跑步步道。

紫琅公园航拍图。

紫琅湖,水域面积约1300亩,连同周边绿化带,共有1900亩,是南通重点打造的中央森林公园水生态景观带,名为“紫琅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观赏性鸟类来这里觅食栖息。环湖绿化带栽有3万多株名木果树,配合四季花草,整个公园呈现出湖光潋滟、绿树葱茏、鸟语花香、四季常绿的自然生态景观。而附近的南通大剧院、南通美术馆、国际会议中心、会展中心、紫琅新天地等南通市新地标,为紫琅湖步道增加了许多现代化都市气息。每到夜晚,紫琅公园里灯火掩映,湖水、绿树、人影,流光溢彩。因为爱极了这片水域和步道,小周和几位跑友已经着手在创新区置业。

尽情呼吸新鲜空气,游览优美风光,越来越多的市民向往森林,向往绿色。市民拥抱共享山清水秀、绿意盎然,已成为生活在这座平原森林城市的人们热爱的健康生活方式。

绿色生态底色和城市转型亮色交相辉映

百年前,对五山情有独钟的张謇先生将狼山及周边地区定位为“花园及风景区”,如今,五山已经华丽转身,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2019年,南通成功举办了以“江海之约森林之旅”为主题的中国森林旅游节,从全国各地赶来参加盛会的宾客,在南通共赴一场“江海之约”。他们徜徉在沿江生态带的鸟语花香中,惊艳于绿水青山、江天一色,更赞美这种还江于民、还岸线于生态、绿色生态底色和城市转型亮色交相辉映的发展思路。

军山航拍图。

2016年底,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实施五山及沿江地区生态保护修复的战略决策,通过生态修复,南通主城区滨江地区由防洪和简单观光的单一型滨江带迅速转变为防洪、生态修复、休闲游憩、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复合功能滨江生态廊道。五山地区新增森林面积6平方公里,区域内7公里沿江生态廊道全线贯通,森林覆盖率达80%。从“临江”到“滨江”,从“濠河时代”走向“长江时代”,打造沿江绿色生态走廊,彰显滨江城市特色风光,经历了美丽蝶变,一个“显山露水”、水绿相融的城市已然闪耀在长江之滨。

“我市森林湿地资源保护发展全面持续向好,我市长江大保护生态廊道建设成果入选国家林草局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专题案例,南通五山及沿江地区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项目入选国家林草局首批典型案例,被评为全省首届‘最美生态修复案例’。”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林资源处负责人介绍说,结合南通实际,南通出台的林长制实施方案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南通特色的目标、措施和要求,突出了美丽南通建设质量和效益。《实施方案》明确,到2025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0万亩,实施抚育森林面积20万亩,林地保有量和湿地保有量保持稳定,资源质量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湿地保护率48%。着力提高森林湿地资源保护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精细化水平,全面提升林长制管理效能,奋力把林长制建设成为南通林业改革发展的重大成果和重要品牌。

南通先后建立近百个国家级、省级乡村旅游区,百余个生态休闲精品景点,多个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服务乡村振兴,致富一方百姓。2021年,南通生态旅游休闲服务年产值12.5亿元。同时,南通特色经济林产业齐头并进,以梨、银杏、桃等为主的经济林果面积超过12.8万亩,年产果品18.6万吨,年销售额达13.2亿元;现有林下经济种养面积约30万亩,年产值超10亿元。南通成为全国菊花保种基地,无论规模还是品质均居全国前列。

崇尚自然、崇尚绿色,与自然和谐共生让南通成了著名的长寿之乡。南通加速生态发展,强化生态治理,补足生态短板,高质量建设长江口绿色生态门户,走出了一条可复制、可借鉴、可推广的绿色发展之路。

文 | 记者蒋娇娇 图 | 记者 尤炼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