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有一群“小蜜蜂”,他们忙碌的身影每天穿梭在大街小巷,将垃圾分类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作为苏州垃圾分类宣贯的中坚力量,2021年,由苏州市城市管理局和苏州团市委共同培育的苏州市“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者队伍继续壮大,数以万计的“小蜜蜂”以不同的方式飞进市民家,让倡导绿色生活、践行垃圾分类的种子在苏城每个角落生根发芽,绽放“文明之花”。
新时尚倡导者各展所长
播撒绿色环保知识种子
“小蜜蜂”团队成员来自各行各业,各有各的故事。以身作则带着女儿一起宣讲垃圾分类知识的张小瑛,广泛带动身边人共同践行“新时尚”;有垃圾分类宣讲永远冲在第一线的傅雷,宣讲场次始终排第一;孕产期还坚持在一线服务的张倩倩,随时随地给市民宣传垃圾分类;身为教师的王岳云、陈惠琴、凌琦文、吴美华,利用空余时间默默给孩子们宣传垃圾分类;作为物业工作人员的吴美红、陶婷,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垃圾分类宣讲志愿者的责任;各大高校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团队忙碌在志愿服务一线……垃圾分类这颗文明的种子通过“小蜜蜂”们的传播,在公众心中生根发芽,让人人都成为垃圾分类的倡导者和践行者。
2019年以来,通过七期公开招募、理论培训、实践教学、考核选拔以及深入基层的志愿服务实践,市级“小蜜蜂”团队已成长为一个拥有70名“小蜜蜂讲师”和566名“小蜜蜂使者”的大家庭,他们深入社区、街道、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了超过500场垃圾分类宣讲活动、360多场主题活动,线下活动服务受众2万余人次。
着力打造线上互动矩阵
做“爆款”打通服务渠道
“各位‘垃粉’下午好,欢迎来到小蜜蜂云上直播间,我是今天的主播邱梅丹,本周直播间的主题是有害垃圾,那生活中哪些垃圾是有害垃圾呢……”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小蜜蜂”们纷纷化身垃圾分类时尚主播,利用网络平台,在线上与市民热烈互动,他们走进网红菜场、旅游景点,带领大家在逛吃中成为“垃分达人”。除了打造小蜜蜂云上直播间,小蜜蜂团队还开展室内室外主题直播,线上受众达22万余人次。
同时,苏州市城管局在“苏州垃圾分类”微信公众号上开设小蜜蜂云课堂,录制教学视频、音频、制作课件、知识题库等电子资料,供广大市民自主下载和学习;录制小蜜蜂垃圾分类有声图书馆,相关音频在“喜马拉雅”App上累计播放3万余次,依托线上多元渠道,更好地打造“爆款”,向年轻一族传播垃圾分类知识。
不仅如此,为了满足更多有学习需求的群体,市城管局还开发了“小蜜蜂”垃圾分类大讲堂线上预约平台,用户可在平台上预约垃圾分类课程,“小蜜蜂”宣讲团讲师免费前往授课。课后,用户可以对讲师进行线上评价,平台也将讲师风采进行线上公布,接受公众监督,也为团队管理和年终志愿者表彰提供依据。除此以外,平台为有热情的志愿者开通长期招募渠道,随时为团队注入新鲜血液。
延伸触角打造蜂巢基地
合力构建多元服务体系
在市级“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服务队的带领和“蜂巢”计划的推动下,各区纷纷响应,以市级“小蜜蜂”为标杆,建立和培育起一支支区级“小蜜蜂”志愿服务团队。截至目前,市区共有230多支区、街道(镇)志愿服务团队,8800余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其中讲师600余人,全年开展垃圾分类志愿服务5700余场,受众人数达78万人次。目前,全市这支“新时尚推手”队伍的人数已经过万。
除了面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外,“小蜜蜂”还将触角延伸,成立了外卖行业、快递行业、生鲜行业等“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宣导队,将垃圾减量和分类理念融入自身行业特点和优势,快递车身的流动垃圾分类宣传、生鲜平台的线上垃圾分类答题、线下垃圾分类主题推广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引导市民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类和源头减量。
高校学生是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小蜜蜂”垃圾分类专项志愿者培训就曾走进苏州大学,为60余名苏大学子进行系统性培训。来自苏州评弹学校的“小蜜蜂”徐伟东,在成为“小蜜蜂”后回到学校进行垃圾分类宣讲,带动30余名师弟师妹踊跃加入团队;评弹学校的朱静华校长通过培训和考核,更是成为了“小蜜蜂讲师”,将自己的评弹特长融入垃圾分类宣传,用心用情讲好苏州垃圾分类故事。这些星星之火为“小蜜蜂”团队注入了更多的青春力量和智慧。
为了给集中开展“小蜜蜂”垃圾分类志愿服务提供多元化的形式和稳定场所,市、区两级充分整合资源,以垃圾分类宣讲中心、公园、文化长廊、示范社区为基础,打造了70余处兼具成果示范性、活动展示性和教学引导性的垃圾分类“蜂巢”阵地,通过多形式的宣教服务,不断推动广大市民养成垃圾分类习惯,助力打造“美丽苏州满意城管”品牌,引领苏城低碳生活“新时尚”。
(苏报记者肖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