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梨园深处,乡村生活甜滋滋——访党的十九大代表、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
2022-06-21 08:5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晴空碧,新蝉鸣。初夏时节,盐城市大丰区大中街道恒北村,“三匡五排六百六十条田”满目葱茏,7200多亩梨树上挂满婴儿拳头大小般青绿色的梨果。

“现在正是梨的幼果期,这个阶段特别关键,要防病防虫、抢抓疏果。”梨园里,党的十九大代表、恒北村党委书记李晓霞一边跟村民曹满进聊着梨果长势、梨园管理,一边动作娴熟地帮他疏果。“梨子结得不错,看来今年又是个丰收年!”一阵阵欢笑,从梨园深处飞出。

家前屋后是梨树

恒北村原本主要种植棉花和粮食。上世纪60年代,恒北村所属的大道公社高级农艺师杨进保从辽宁兴城引进早酥梨穗条,进行嫁接试种并逐步推广,自此,恒北村村民生活因为梨得到改善,种梨卖梨成为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家前屋后是梨树,沟边田头是梨树,道路风景也是梨树”,成了恒北村的标识。

2012年,李晓霞接过接力棒,成为恒北村新一任村书记。“我刚来恒北村的时候,村民大多靠单一的梨果树种植,年人均纯收入在2万元左右。”李晓霞告诉记者,“过去恒北村村民大多只种早酥梨,单果价格每斤在0.8元到1.5元之间,单一的品种越来越不能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为此,李晓霞多方奔走,与省农科院形成横向科研合作,推广梨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

现在,恒北村近98%的村民都种植梨树,有近30个品种的梨子。“咱们的‘恒北早酥梨’,是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新品种‘恒北苏翠1号’精品单果,一斤卖十块钱,‘翠冠梨’单果一斤也卖五块钱,在上海、南京这些大城市很抢手,亩收入最高接近1万元。”跟梨有关的事,李晓霞记得特别清楚。

有了好果子,销路还得拓宽。为此,这两年李晓霞研究新兴电商销售模式,带头变身“带货主播”,开拓网络、微信、抖音电商销售模式,通过网络直播扩大梨果销售渠道,在疫情期间全力帮助村民扩大销售。

梨花有期产业无边

2017年,李晓霞作为基层党员代表当选党的十九大代表。正是在党的十九大上,乡村振兴战略被首次提出。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乡村振兴这二十字总要求,敲响在我们基层党代表的心中,让我久久不能平静。”谈及作为党代表参加十九大的感受,李晓霞感到光荣自豪,更深感重任在肩,“无论是向党汇报,还是和村民们交代,自己都要拿出更好的成绩。”

“借助‘梨’的特色,通过‘梨’品牌的不断影响,这几年我们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出一条生态富农、以农富农的道路。”李晓霞告诉记者,除了梨果种植,十年来村里注册40个“恒北”系列、175个品牌商标,通过贴牌生产、加工等模式开发、延伸梨子的梯级产品,比如梨种苗、酵素、米酒、饮料等,纵深发展果品产业化,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果农收入。目前,梨树种植和梨产品加工产业覆盖周边6个乡镇、两个农场,面积达4万多亩。

去年春天,伴随恒北梨花文化节开幕,面积约2000平方米,拥有多家本地特色店铺,涵盖美食、零售、手作、艺术传承等业态的恒北文创街正式开街营业,吸引不少游客前来体验。

“结合麦秆画、大丰瓷刻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梨文化为核心立足点,我们的梨文创集开发设计、定制生产、营销零售于一体,深入挖掘我们恒北村乡村特色文化符号,打造出独特的梨文化产业,挖掘梨文化印记。”李晓霞说,村里还通过招商引资,建设恒北原乡温泉度假村,培育“春有花、夏有绿、秋有果、冬有泉”的乡村旅游产业,年接待游客30万人,实现旅游收入1500万元。

幸福“铺”到家门口

从梨果到深加工产品、从梨园风光到旅游产业、从梨缘到梨文化,一条条因梨而延伸的产业带,绘出恒北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幸福画卷。

“如果用一个词作为这十年的关键词,我想在恒北村我感受最深的是‘幸福’。”李晓霞说,过去十年,让她感受最深的是村里的人居环境和收入有了明显的变化。

“按照‘绿色、生态、宜居’的新村庄发展理念,结合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我们建设物业、卫生室、超市等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的恒北新村新农居,300多户村民住进青瓦白墙的新农房。”说起村里变化,李晓霞特别开心:农村公路村村到,铺进村民家门口,他们出行很方便,而且在家门口就能就业创业,采摘、包装、运输,开网店、办农家乐,日子越过越有滋味。

去年,恒北村人均纯收入3.66万元。这个数字,比当年江苏省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9809元,比盐城市农民人均纯收入高出1万元出头。

“村集体收入增长的同时,我们要让村发展成果人人共享,让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村民,共同富裕路上人人受益。”李晓霞告诉记者,恒北村每年从集体经营收入中拿出资金,用于60岁以上老人生活补助、新入学大学生奖励、村民养老医疗补贴,以及残疾人、困难户等群体生活补助。

对未来,李晓霞信心满满,“我们将继续围绕乡村振兴、绿色发展,坚持把‘产学研销’的路子走下去,带领村民发展梨系列延伸产业,带领大家鼓起口袋,打造更为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创造更加幸福的乡村生活!”

记者 方思伟

标签:
责编:路航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