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小米、京东等数字经济行业龙头纷至沓来;金融机构数量及管理基金规模位居全省前列……提起建邺高新区,外界的第一印象是南京乃至江苏省的数字经济总部高地、金融集聚区。
逐渐被人熟知的是,这片仅十几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各类规上科技企业800多家,主板上市企业12家,高新技术企业205家,独角兽、瞪羚企业21家……以“坪效”论,即便放在全国,建邺高新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一面旗帜。
大项目鱼贯进场,大手笔接踵而至,动力何来?
成绩的取得源于改革的力量。南京市建邺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建邺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杨波在最新一期“夜话大讲堂”的讲话,恰好回应了“动力”之问——“聚创新之能,乘开放之势,建邺高新区稳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园区聚焦主责主业,在职能优化、考核激励、招商机制、企业服务等领域全面发力,让管理体制更高效、机制运行更顺畅、队伍活力更高涨。”
建邺高新区全面推行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始于2019年。这是一次大刀阔斧的动作,意味着建邺高新区将进行整体性、系统性职能重构。
经过一场场思想破冰、一次次先行先试,两年下来,深度推进改革后的管理“扁平化”、全员“选聘化”、薪酬“绩效化”正转化成“效率”与“效能”,有力推动着建邺高新区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持续加速领跑。
精耕“试验田”,重塑机制优势
综观建邺发展,改革创新始终是“主旋律”。
2002年区划调整之初,建邺区就进行了第一轮经济体制改革。按照南京市委、市政府提出的“一区多园”发展思路,剥离街道经济职能,整合新城科技园、江东商贸区、中央商务区、苏新科创示范区四个子园区,推动企业向园区集中,产业向高端发展,走出了园区改革第一步。
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建邺改革再发力。2019年,按照“一个牵头园区、一个管理机构、一个国资平台、一个主导产业”原则,建邺将“多园”归于“一区”,分散的资源聚合、国资平台划入、全员选聘激活,建邺高新区在扬子江畔崛起。
“四大园区的整合,不是简单的‘拼图’,而是深度的‘融合’。”杨波说,发展站在新起点,建邺高新区在顶层架构上率先破题,承担起“体制机制改革”重任,激励各子园区立足板块谋全域,形成发展大合力。
融合分了两步走。首先是剥离了各园区原有的社会管理职能,通过与区级财政建立“分灶吃饭”机制——“园区发展得好,高新区留成财力就多”,并以此与属地街道建立“利益补偿”机制,园区聚焦经济主业,社会管理职能“利益补偿”。
其次,建邺高新区与建邺高投集团建立“政企分开”机制。一个管“开源”,高新区承担产业规划、招商引资等园区发展 “主业”;一个管“节流”,高投集团负责投融资、载体经营等业务。借用园区“小莫”的话说,“企业谈政策,找管委会;谈房租,找高投。”权责清晰,经纬分明,同时又结成了紧密的“发展共同体”,双方在各自的“蓝图”上奔跑。
改革随即显效,以建邺高新区与建邺高投集团共同推动的首个资本要素撮合平台“金鱼嘴每日路演”为例,高新区负责招商、树品牌,高投集团进行市场化运作。截至目前,仅“金鱼嘴每日路演”一项,已开展各类路演活动近300场,吸引近400个企业相聚建邺,撮合融资额度超18亿元,成为建邺高新区“轻装上阵”谋发展的鲜活实践。
从“单兵作战”到“联合创新”,“轻装上阵”的建邺高新区在区委区政府“用人自主、分配自主、决策自主”的放权松绑等改革下,释放出巨大的创新力、爆发力和引领力。截至2021年,建邺高新区产业创新集群集聚度100%,位居全市第一。紫金山英才高峰计划、创新型企业家等各项人才申报数、通过率均居全区第一;2021年获得“首批市级都市工业示范园区”“首批南京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称号。
精准再突破,激发内生动力
5月27日上午,建邺高新区招商部的办公室空空荡荡,跑完园区中广核(电力)江苏有限公司的李崧刚刚坐下,手里的电话又响了起来,“这是园区改革后的常态,招商小组几乎都在外面对接项目、洽谈企业,今年的节奏要比往年更快!”
聚焦平台运行企业化、人员聘用市场化、薪酬体系差异化,这场以“去行政化”为主题的“统考”,已在建邺高新区运行了两年。两年间,一批如李崧等精干力量进入园区,走上了项目招引、企业服务等岗位。“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后,无论何种身份性质,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赛跑,甩开膀子干就是了。”从2013年起就在园区工作,2019年通过全员岗位聘任制再度上岗,成为招商部骨干,她认为,改革前后最大变化是,“人员没有冗余,晋级无需等靠”。
改革就是“直击靶心”,建邺高新区紧紧扭住“人”这个关键因素,积极探索实行灵活高效的用人机制。“对内实行全员契约制,先后两轮面向全区公开选聘143个岗位,人员‘全体起立,重新入座’,员工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对外招聘专岗人才,在员额体系内实行统一管理、同等晋升;实行职业经理人制度,聘用人力资源总监,推动重点领域工作高水平发展;健全强淘汰和内部轮岗机制,使员工岗位适配度更高。”建邺高新区人力资源部部长施翠英介绍。
如今,建邺高新区部门精简55%,人数精简61%,干部平均年龄从46岁降至35岁。干部队伍实现了学历、年龄、专业等结构再优化。“90后” 职员邵帅奇是众人眼中的“小年轻”,通过竞争上岗,由原先的办事人员晋升为招商二部副部长。“近6年的招商积淀,招商二字成了我输入法里的高频词,现在去哪都恨不得赶紧把项目带回来。”
施翠英说,“唯才是举的导向,让更多想干事、能做事、能成事的人留在最合适的岗位上施展拳脚。”
据介绍,园区建立起“岗位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机制,先后提任中层干部13人,降职使用干部1人,10多位干部无法适应园区工作,参照原身份“各回各家”。
改革的另一项重要创新在于“分配自主”。建邺高新区端走“铁饭碗”、打破“大锅饭”,引入企业化管理模式,常态化实行绩效盘点通晒、考核量表清晰、“3●6●1”强制分布等方式,将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奖惩、评优评先、职务晋升相挂钩,进一步释放人事管理“活水效应”。
“只要业绩出色,员工可能拿得比部门长多,同职级根据考核不同,加上包括‘主任特别奖’等奖励,年收入差距可达数万元。”园区人力资源总监郝瑞娜说,“改革就是让能干事的‘名利双收’,让混日子的‘无路可退’。”
今年,建邺高新区又创新推出“荣耀积分”激励办法,从绩效考核、主任特别奖、评优评先、小莫考核4个维度进行激励积分,积分可用于兑换办公软件会员、业务书籍、专业培训课程等激励包。同时,将“荣耀积分”与职务职级晋升、年度评优等挂钩。另一方面,在招商前台部门率先探索试点“递延绩效”,挂钩合同履约进度、招商项目投入产出比等因素兑现奖励,激励各招商部门在完成基础指标任务的同时,更加注重招引企业质量和对地区发展的长期贡献度,提高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蜂巢互联全国研发总部项目从签约到入驻仅用22天,甲骨文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入驻仅用17天!改革以来,项目落地的“建邺速度” 不断刷新,背后是内部事务实现“自主决策”。以产业资金支出为例,以往500万元以上的兑现要层层请示汇报,如今项目来了自己论证,单笔3000万元以下的产业资金园区“自己说了算”,决策效率显著提高。
放手干、大胆试,增强园区“内动力”,一项项创新举措密集涌现:打造优秀团队文化,设立“金点子”有奖征集制度;建立“会议代表”机制,大幅压减会务负担,把更多精力投向招商引资、企业服务一线。
“继续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尽快把先行先试的‘牌子’变为名列前茅的‘位子’,让更多人有动力释放能力。”杨波说。
改革不止步,为城市创新作序
“谈的是发展干货,聚的是创新动能!”建邺高新区定期举办的“莫莫下午茶”,是园区内外津津乐道的营商品牌。最近一期“下午茶”是与园区托育园开园同期举办的。与会的10多位企业家共同见证了南京市首家公建公办托育园的诞生。
改革后的建邺高新区,园区经济体量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大量年轻、高净值人群的涌入,建邺区也成为南京人口结构最年轻的城区。数据显示,建邺区常住人口年龄层中17—40岁年轻人占比38.33%,每年仍以净增近2万年轻居民的速度增加。
在前期的“莫莫下午茶”中,不少企业家提到了员工幼儿入托难的问题。随即,建邺高新区与南京市晓庄学院实验幼儿园(南京市市级机关第二幼儿园)合作的“研发总部园托育园”正式开工。仅用了4个月,托育园就开园接待了首批20位园区企业职工的孩子,建邺高新区再增“建功立邺,带娃莫愁”新名片。
托育服务,只是建邺高新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小切口”。
在园区拟定的“KPI+OKR”指标考评表上,有一项专门针对“小莫”的绩效考核,包括信息采集、走访联系、问题解决和综合管理四项,在此推动下,“莫莫下午茶”、读书日、足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活动不断,园区与企业的良性互动频频。辅以发展平台的个性化搭建,“一企一策”的服务模式,实现了1+1>2的效能,为园区企业带去了多项宜人体验。
“不用提交一份材料,也不需上门,享受真金白银政策兑现。”今年4月出台的《建邺区助企纾困稳定经济增长“十六条”措施》,不少企业在“小莫”协助下“免申即享”,补贴资金即刻到账,“暖心服务”赢得企业纷纷点赞。
除了在引进人才上发挥“鲶鱼效应”,建邺高新区还利用互联网思维,开设企业服务号,搭建“小莫”云端服务圈,建立了企业诉求受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形成诉求收集—交办—落实—反馈—考核的工作闭环。
“区域竞争过去拼政策、拼资源,如今需要拼服务、拼持久吸引力。”建邺高新区党工委副书记颜筱娟说,今年,园区构建了“连-排-班”三级责任分工体系,班子成员担任连长,部门负责人担任排长,所有工作人员担任“小莫”,让企业家、创业者把有限的时间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发展中去。
改革没有尽头,优化营商环境更没有终点。建邺高新区通过改革,构建了“建链、补链、强链”的助企机制,打通惠企“最后一米”;针对小微企业融资难,“建邺高新进园保”提供无抵押信用贷款;降低创新创业成本,“012科创森林成长计划”新开辟2万平方米科创载体;建立园区法律服务工作室,为企业提供免费咨询,让企业共享园区“法治红利”。
在“研发总部园托育园”开园仪式上,“园区人”说,园区正加速推进“智慧园区”建设,在园区内营造战略合作、资质互补、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园区经济“内循环”生态,让驻区企业享受高品质更具效力的“高新服务”。现场企业家感叹,“在建邺,真的‘发展莫愁’!”
优越的营商环境及众多“亲商”品牌活动,在园区企业家之间口耳相传、美誉不断,也为建邺高新区搭建了招商、发展的强磁场。今年前三个月,通过不见面“云招商”,园区就迎来了上海天数智芯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投资总额近10亿元。
改革越深入,越需要区域发展定位精准,建邺高新区已经发出了导航“定位”: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按照“金融和科技服务业+人工智能”主导产业定位,聚焦“数字经济总部+金融科技生态链”,发力布局新一代智能产业。
因创新而生,凭改革而进,今年建邺高新区将瞄准示范区争创,把握“体制机制改革”先机,对标全国先进,不断探索优化,以“舍我其谁”的魄力,凝炼实践成果形成“建邺模式”,为南京市打造引领性创新型城市提供“建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