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村支书走进常荡村,正好赶上村委召开“一委三会”。王志加书记热情的向村干部们介绍我这个新来的“第一书记”,村干部们的淳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老支书王文华说:“范书记,不管你是省级机关的领导也好,还是公司的老总也好,到了我们常荡村你就是第一书记了,可要为我们常荡村的发展出出力啊!”是的,老王书记的话语重心长,说出了村干部们对省委帮促工作队的殷切期望,也说出了广大农民群众对乡村振兴的憧憬。
这天刚下过雨,雨后的田间地头行行白鹭悠闲自得,时而飞翔嬉戏,时而在田间觅食。“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唐代诗人王维诗中的景象映入眼帘。我问王书记,这里怎么会有这么多白鹭?王书记向我解释到:“我们常荡村地理优势明显,村的南面是新沂河村,西面是灌云的母亲河叮当河,村里的很多土地已经流转给大户承包了,有稻虾混养,也有藕虾混养,因此也吸引了大量的白鹭到此栖息繁育后代。”“哦!那常荡村的农民群众人均收入应该蛮高的吧?”我问。王书记说,常荡村3000亩耕地,1/3都承包给了外面的大户,本村的村民都还在从事着传统农业,分散经营。每家每户根据自家的发展需要,种植常规的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农业作物和经济作物。全村户籍人口近3000人,而实际常住人口只有千余人,非老即小,因此,村集体经济得不到发展,老百姓的口袋还是鼓不起来。
既然外来的承包大户肯投资,而且愿意上规模,那说明此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的。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村民收入并没有显著提高呢?经过走访我发现,乡亲们“求安”心理较为普遍。因为本身并不富裕,不愿意冒险,万一亏了呢?而村里又缺少技术骨干,没有领头羊。因此,与其冒险一拼,倒不如维持现状。
乡村振兴,先要“振”而后才能“兴”。振,是精神的提振,是思想的解放。求安,无非是因为“担心”——不能打无准备之仗,更不能冒冒失失不留后路。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工作:保障。派驻之前,我在太平洋产险工作,深知保险的保障功能。车辆没有保险大家都不敢开出门,何况是让没有技术、没有资源、没有资金的农民群众去投资产业转型。那么,为何不尝试用保险的形式去为乡村振兴工作保驾护航呢?2017年魏县县政府联合太平洋产险河北分公司创新推出“防贫保”,重点关注处于贫困边缘的两类临贫、易贫特殊人群,抓住因病、因学、因灾等致贫返贫关键因素,在2018年就实现了全县“零返贫”。
这是一个鲜活生动的成功案例。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而如果能让保险发挥在风险管理和事故预防方面的专业技术优势,为乡村产业振兴保驾护航,为农民打消后顾之忧,那么,产业振兴之路,将会有更多的可能,将会惠及更多的农民,将会带来更大的改变!(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驻灌云县乡村振兴帮促工作队队员、灌云县侍庄街道常荡村第一书记 范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