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血液科普50问
2022-07-08 17: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血液是怎样生成的?

流淌于我们身体里的血液从何而来?又是怎样生成的呢?这还要追溯到我们生命的初始,当卵子与精子相遇、结合形成受精卵的那一刻,生命就此开始,受精卵经过不断地分裂、生长、分化发育,最终成长为婴儿。在胚胎9-10 天,中胚层开始出现造血位点,以后逐步发育成卵黄囊中的血岛。而造血开始于人类胚胎发育的第3周,一个叫做暖黄囊的胚胎组织担当起造血的第一责任。当胚胎发育到第2个月,肝脏、脾脏、胸腺、淋巴结接替了造血的重任。当胚胎发育到第4个月,骨髓开始造血并持续终生。当宝宝出生后,肝脏、脾脏的造血停止,胸腺、淋巴结的造血功能持续终生。当18岁左右时,只有脊椎骨、髂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垢才拥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但黄骨髓仍具有造血的潜能。

 

2.血细胞有哪些功能?

血细胞是存在于血液中的细胞,能随血液的流动遍及全身。 血细胞约占血液容积的45% ,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1) 红细胞:输送氧气的专家。数量最多,存活最久,行程最长,工作最忙。不仅主宰血液的颜色,还犹如一只只摆渡的小船,将大量氧气运送到人体各个器官,又将部分二氧化碳运到体外。没有了这些勤劳的运输队员,就不会有鲜活健康的生命。

2) 白细胞:捍卫身体的战士。个头最大、活跃力最强,最大的特点就是英勇好战,常在疾病防御中大显身手。比如,当人体发生感染,白细胞便会快速聚集在炎症部位展开激烈的"自卫反击战",将细菌全部消灭。这一过程会产生大量的热,这也是为什么人有炎症时可能会发烧的原因

3) 血小板:止血功夫高手。负责凝血、止血和修补破损血管。当人体受伤流血时,几秒钟内血小板就会成批结队,奋不顾身地扑上去止血。但是,如果血液粘稠度过高,导致流速过慢,血小板就有可能聚集在一起形成血栓,甚至堵塞血管。

 

3.血液的用途有哪些?

运送功能: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

免疫功能:杀灭病原体,排斥外来异物。

调节功能:人体中枢神经可通过内分泌腺的激素和组织的代谢产物,经血液传递来调节体温和酸碱平衡功能。

 

4.人体血液的寿命是多久?

血液有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红细胞平均寿命为120天;白细胞寿命为9-13天;血小板寿命为7-9天。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有40毫升的红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数量的细胞新生。

 

5.什么是血细胞之母?

所有的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都来自于骨髓中的同一种细胞——造血干细胞。因此,她被称为“血细胞之母”。

她具有高度自我更新的能力,以及分化成各类成熟血细胞的潜能,可以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来源,好像一台不知疲倦的永动机。

由于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律的自我更新、复制、再生的能力,因此,适度献血、失血或捐献造血干细胞后,可刺激骨髓加速造血,只需1 -2周,血液中的各种细胞成分就可恢复到原有水平。

 

6.血液循环系统的生理作用?

血液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构成。

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器官。动脉经过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小,血管数目不断增多。血液经动脉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并在此通过细胞间液与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它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此时动脉血变成静脉血。静脉血管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回流到右心房,从而完成体循环过程

肺循环开始于右心室,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7.人体的血管都一样吗?

与心室相同的动脉血管负责将血液运离心脏,与心房相通的静脉血管则将血液运回心脏。毛 细血管连接着小动脉和小静脉,为体内物质交换提供了场所。

动脉管壁较厚,平滑肌较发达,弹力纤维较多,管腔断面呈圆形,具有舒缩性和一定的弹性,可随心脏的收缩、血压的高低而明显的搏动。手腕上及其他部位能摸到在跳动的血管就是动脉。

静脉血管平时容纳着全身70%的血液,静脉壁上有静脉瓣,尤其是下肢静脉中较多而发达,它能防止血液倒流,使血液向心脏流动。

毛细血管连于动、静脉之间,互相连接成网状,人体毛细血管分布最丰富的部位是头皮。

 

8.血压是什么?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会给血管壁一定的压力,这就是血压,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动力。由于血管分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所以也就有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通常我们所说的血压是指动脉血压。

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高,称为收缩压,俗称“高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俗称为低压”。

 

9.什么是血型?

血型是人类的一种遗传标记,在血细胞表面的标记常称为血型抗原。红细胞血型系统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与临床输血关系最为密切。

ABO血型系统通常分为A、B、OAB四种血型。凡是红细胞上有A抗原的称A型,其血浆中含有B抗体;B抗原的称B型,其血浆中含有A抗体红细胞上无A、B抗原的称O型,其血浆中含有抗A和抗B抗体;既有A抗原又有B抗原的称AB型,其血浆中没有抗A和B抗体。

Rh血型有阳性和阴性之分,Rh阴性就是指红细胞上缺失D抗原。我们汉族人群中中Rh阴性占0.3-0.4%。

 

10. O型血真的是万能血吗?

每一种血型的血都非常有用。在过去,所谓万能血的说法是战争年代血液紧缺情况下以抢救生命为前提,医生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会将O型血作为抢救血少量输给其血型的患者但是O型血浆中含有抗A、抗B抗体它能致敏或凝集A、BAB型患者的红细胞,使之寿命缩短或立即破坏,导致严重的输血反应,属于输血禁忌。现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同型输血或相容性输血。

 

11.交叉配血是怎么回事

交叉配血就是将供着与受血者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分别将供着红细胞受血者的血清,供血者的血清与受血者的红细胞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在两侧试验都不凝集情况下才能输血血型系统较为复杂,在临床上常用的就是ABO和Rh血型系统。输血前交叉配血的目的就是防止其他血型系统引起的抗原抗体反应,如出现主侧或次侧的凝集、溶血反应,是绝对不能输血的。

 

12.什么Rh阴性Rh阴性血是“熊猫血”吗?

Rh血型是目前国际输血协会(ISBT)所认可的35种人类红细胞血型系统之一,的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也是最复杂的人类血型系统。Rh血型抗原家族包括D、C、c、E、e这五种抗原,其中D抗原免疫原最强临床意义最重要。因此人们红细胞表面具有D抗原的人称为Rh阳性,缺少D抗原的称为Rh阴性Rh阴性血型在高加索人群比例较高,约占15%~17%,非洲裔中约占3%~5%在中国汉族人群中的比例约为0.3%~0.4%。

 

13.血型可以影响记忆力?

神经病学的国际顶级刊物《Neurology》在线发表的一 项研究报道称,与其他血型的人相比,AB型血的人在晚年更容易出现记忆力衰退问题。该研究发现,AB 型血的人有82%的可能 性出现思考和记忆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痴呆。以前的研究表明,O型血的人患心脏疾病和中风的风险较低,这些因素可增加记忆力减退和痴呆风险。在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组当中,AB型血的人占6% ,这高于美国正常AB型人口中的4%。

 

14.血型遗传规律有哪些?

血型是以遗传因子的组合而决定的,大多根据父母的血型即可判断出以后出生的小宝宝可能出现的血型。ABO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9对染色体上。人ABO血型受控于A、B、O三个基因,但每个人体细胞内的染色体上只有两个等位基因,即为AO、AABB、AB、OO中的一对,其中A和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

Rh血型系统的基因位点在第1对染色体上Rh阴性基因是隐性基因,当父母亲都有Rh阴性基因且同时遗传给子女时其孩子即表现为Rh阴性,双亲有一人是Rh阳性其子女为Rh阳性的机会增大,反之机会减少。

 

 

 

 

 

 

 

 

 

 

 

ABO血型遗传规律表

父母血型

子女会出现的血型

子女不会出现的血型

O与O

O

A,B,AB

A与O

A,O

B,AB

A与A

A,O

B,AB

A与B

A,B,AB,O

——

A与AB

A,B,AB

O

B与O

B,O

A,AB

B与B

B,O

A,AB

B与AB

A,B,AB

O

AB与O

A,B

O,AB

AB与AB

A,B,AB

O

 

Rh血型遗传规律表

父母血型

子女会出现的血型

子女不会出现的血型

Rh阳性Rh阳性

Rh阳性、Rh阴性

 

Rh阳性与Rh阴性

Rh阳性、Rh阴性

 

Rh阴性与Rh阴性

Rh阴性

Rh阳性

 

15.什么是HLA?

HLA即人体白细胞抗原(Human Leucocyte Antigen)存在于人体的各种有核细胞表面它是人体生物学“身份证”由父母遗传,能识别“自己”和“非自己”,并通过免疫反应排除“非己”从而保持个体完整性。因而HLA能决定器官、组织移植的成败,移植前要求捐献者和患者进行HLA配型,又被称为“移植抗原”。

 

16.什么是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是由于珠蛋白基因缺陷致使血红蛋白中的珠蛋白合成障碍所导致的贫血是一种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患者一般从幼年开始发病,出生数日即可出现贫血、肝脾肿大进行性加重黄疸、易疲倦、食欲不振、免疫力低下,并有发育不良症状。目前此病唯一的治愈方法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对于没有合适供者的重型地中海贫血患者,只能终生依赖红细胞输注。一般来说每四周输注红细胞制品10ml/Kg,可使血红蛋白浓度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17.哪些原因可导致贫血?

1) 营养不良、铁、钴、铜、维生素B12叶酸等造血要素缺乏。

2) 某些化学、物理、毒素等因素引起骨骼造血功能障碍。

3) 各种外伤以及内脏器官疾病引起的出血。

4) 寄生虫病,如钩虫病等。

5) 免疫因素、遗传因素和内分泌功能减退。

6) 某些药物所致的血液病。

 

18.什么是再生障碍性贫血?

1) 再生障碍性贫血是一组由化学物质、生物因素、热射线或不明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衰退,以造血干细胞损伤、骨髓脂肪化和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疾病常常需要输血支持治疗。根据再障的疾病特点,输血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2) 制定输血方案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疲倦程度、活动水平、生活质量以及正在进行的治疗。输血要严格控制,能不输血者尽量不输,将输血量及输血次数降到最低限度。因为输血次数增多可能影响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导致继发性血色病,增加获得输血传染性疾病的概率。

3) 血容量正常,有输血指征者应予以成分输血。

 

19.如何保护血液的健康?

血液是人体宝贵的红色生命河,保护血液就是保护生命与健康。要使自己的血液不受污染阻塞、淤积,必须重视保护血液。避免化学毒物,慎用某些药物,禁烟忌酒,积极治疗寄生虫病,讲究饮食营养。

 

20.哪些食物有助于血液健康?

随着年龄的增长,血管会自然衰退老化。合理饮食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在享受美味的同时,给血液来“大扫除”,有助血管健康。

荞麦面,可以增韧血管

绿茶,是血压、血糖的最佳调节剂。

卷心菜,可以增强血管弹性。

黑豆,血液循环的催化剂。

猕猴桃,血管柔韧利器。

 

21.何谓高血压?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22.高血压的成因什么?

高血压的成因可以分为两大类:

5%-10%属于继发性,即有基本导因,如内分泌失调、肾炎、肾肿瘤、甲状腺分泌失调等。此类继发性高血压,如将病因治愈,血压便会回复正常。90%属原发性,原因不明,通常与遗传、精神紧张和肥胖有关

 

23.高血压的症状和并发症有哪些?

高血压没有明显病症,往往是经血压例行测量时才偶尔发现,小部分患者会有头疼、头晕、疲倦等现象。高血压可以导致冠心病、中风、视网膜血管病变、肾衰竭等并发症

未经诊治的高血压是无声杀手,及早诊断和控制高血压可以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出现,减低并发症而死亡的风险。

 

24.无偿献血会损害健康吗?

我们知道,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血浆约占血液总容积的55%,其主要成分是水(约占92%),其余的是固体物质(约占8%),包括血浆蛋白、无机盐等。血细胞约占血液总容积的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这些血细胞都有一定的寿命,如红细胞的寿命是80-120天,白细胞的寿命是7-14天,血小板的寿命是7-9天。正常情况下,每天约有40毫升红细胞死亡,同时,也有相应的红细胞新生,在失血(如献血)后,人的造血功能比正常增加4倍。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盐,只要1-2小时便可得到补充;蛋白质1-2天内就可完全补足;白细胞、血小板约3天可恢复;恢复较慢的是红细胞,大约在半个月时间内即可恢复。献血后,丢失的水分和无机盐类在1-2小时内,由组织液渗入血管而得到补充。丢失的血浆蛋白由肝脏加速合成进行补充,数天内即可恢复正常。

人体具有很强的自我调节能力,定期适量献血会刺激造血功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献血无损健康,只需小小勇气。

 

25.无偿献血安全吗?会不会被传染上疾病?

献血是安全的。我国《献血法》规定血站采集血液必须严格遵守有关操作规程和制度,采血必须由具有采血资格的医务人员进行,一次性采血器材用后必须销毁,确保献血者的身体健康。这些规程和制度从操作的层面保护献血者不因献血感染疾病和损害健康。血站采血时使用的都是经过严格灭菌的一次性医疗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使用后的血袋、针头等医疗废弃物要严格按照规定统一处理,集中销毁,不会重复使用。

无论是街头(流动)献血车还是固定献血屋,工作人员都会定时采用紫外线照射、喷洒消毒液等方式进行环境消毒;质量管理部门还定期对献血环境进行抽检,以保证环境的安全可靠。采血所用的全部耗材都是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一次性器材,不会交叉共用。献血者手臂进针处,工作人员都会用经国家卫生部门批准的消毒液严格消毒。因此,献血不会感染疾病。

 

26.献血会降低免疫力吗?会让我们“伤元气”吗?

从生理角度讲,构成人体免疫抗病能力的主要物质基础是白细胞,一个正常成年人体内的白细胞在80亿至200亿之间,一次献血200或400毫升,所捐献的白细胞只占人体白细胞总数的1%~2%,失去的白细胞1~2小时就能从骨髓得到补充。

献血不会使人“虚亏”、“伤元气”。一方面,血液每时每刻都在吐故纳新;另一方面,人体对血量的调节机能是十分健全的,献完血后绝不会产生气血虚的情况。

 

27.公民如何参加献血?

公民可以参加由单位(包括街道、乡村、学校)组织的献血;也可自行到辖区献血办公室登记献血,或者自行到血站或流动采血车上献血,公民在献血前要进行体格检查和如实填写健康咨询表。

 

28.献血者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年龄18-55周岁。既往无献血反应、符合健康检查要求的多次献血者,自愿献血年龄可以延长至60周岁。健康状况良好,近期无疾病史,精神状况良好。

男性体重50公斤以上,女性45公斤以上。符合献血前健康检查的各项要求。

 

 

29.需要空腹献血吗?

献血前不能空腹,需要适量饮食。

献血过程中,有些献血者由于献血前10至12小时未进食物而出现眩晕反应,主要表现为:软弱无力、头晕、脸色苍白、皮肤冰凉、大汗、恶心、呕吐、脉搏缓慢并短暂性意识模糊。这只是暂时性血糖降低,体内血糖恢复到正常水平时,症状就会消失。血糖是人体分解代谢和氧化过程中能量的主要来源,人体长时间未进食又因献血而使一部分能量被消耗时,耐受力降低就会出现低血糖昏厥。

餐后献血是目前无偿献血的主要做法,适量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中、重度献血反应的发生。

 

30.献血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1) 献血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保持日常生活习惯,不宜做长时间的剧烈运动;

2) 献血当天要携带本人身份证或其它有效身份证件;

3) 不要空腹献血,不饮酒,宜清淡饮食,献血前两餐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鱼、油条等;

4) 可了解一些献血常识,消除紧张心理。

 

31.献血注意事项有哪些?

1) 献血后,在扎针部位加压止血 10-15 分钟,同时休息观察至少 15 分钟;针眼处保持干燥、清洁,4 小时内不沾水,避免感染;献血手臂 24 小时内不提重物;

2) 1-2 天内不做剧烈运动;

3) 多饮水,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C和铁含量高的食物,瘦肉、鸡蛋、猪肝、豆制品及蔬菜、水果等;

4) 如果针眼处有渗血,出现红肿,24小时内冷敷,24小时后热敷,必要时寻求医务人员指导。

 

32.献血的间隔期,到底是多长时间呢?

全血献血间隔:不少于6个月

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2周,不大于24次/年。因特殊配型需要,由医生批准,最短间隔时间不少于1周。

单采血小板后与全血的献血间隔:不少于4周

全血献血后与单采血小板献血间隔:不少于3个月。

 

33. 成分献血安全吗?对身体真的没有损害吗?

成分献血是指捐献某一种(或几种)血液成分,目前采用机器自动采集的方式,包括了单采红细胞、单采血小板、单采血浆等几种。其中,国内以捐献单采血小板最为普遍。

好处:单采血小板在自动化献血的过程中,只是选择性分离临床治疗中急需的血小板,而将其他血液成分回输至献血者体内。这一方面有利于临床患者接受有针对性的输血治疗、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血液浪费,另一方面,也更有利于献血者献血后更快恢复。

辟谣:很多人对单采血小板存在认识误区,担心献出的血液又回输到体内不安全;或者害怕采血的器材不干净会传染疾病。

其实,在捐献单采血小板的过程中,献血者的血液始终都是在经过严格灭菌的密封管道套材中循环和分离,血液不与机器直接接触。并且每位献血者每次使用的都是一次性全新耗材,不会因为献血而相互感染疾病,安全可靠。另外,健康人体内血小板数量充裕,捐出的血小板在48-72小时内可以恢复到捐献前水平,比捐献全血的恢复时间更短。因此捐献者可以每间隔14天捐献一次。所以,捐献血小板并不会影响您的身体健康。

 

34. 我很健康,但是体重不到90斤,为什么献血要有最低体重要求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江苏省献血条例》、《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献血体重要求男性要在50公斤以上,女性要在45公斤以上,人体内的血液量与体重成正比,一般占到体重的7%-8%左右,所以体重过轻的人,更易发生头晕、心慌等失血反应,所以不建议体重不达标的爱心市民参与无偿献血。

 

35.献血可以减肥吗?会让我们变胖吗?

献血后不会发胖,同样,献血也不能减肥肥胖除了某些疾病和遗传因素外,主要是由于对食物的吸收和消耗不平衡造成的。一个人如果吸收脂肪、淀粉、糖、蛋白质等食物过多,活动量少,缺乏锻炼,这些东西在体内不能完全消耗掉,就以脂肪的形式堆积起来,就会发胖了。同样一个人,如果适当运动,消耗掉这些东西,不仅不会发胖,而且能使体魄更加强壮。胖与不胖,是一个适当控制饮食、适当增加运动达到供需平衡的问题。单纯以消极的控制饮食,减少食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体重,但并不利于身体健康。

人体内血液循环所需血液量是固定的,一次献出200毫升到400毫升血液,在较短时期及时更新补充,这是体内造血系统和血液循环系统正常的生理调节。献血多少与人体胖瘦变化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36.献血过程中可以修改献血量吗?

献血过程中不可以修改献血量。血袋中含有的抗凝剂用于保存血液,每个血袋中的抗凝剂是根据采血量配置的,血量不同抗凝剂的含量也不同。若采血过多或过少,则会将抗凝剂的效用打折,影响临床使用,导致采血的浪费。

 

37.为什么献血时的针头要比平常的采血针粗?

献血时的针头要比平常的采血针粗是为了防止血流速度过慢造成凝血,同时也是为了防止红细胞在采血过程中挤压破裂,造成溶血使得血液无法用于临床。

 

38.献血会上瘾吗?

有些献血者担心献血会上瘾,说“到时候不献血,血管就会发胀”“浑身憋的难受”,其实这些说法是不对的。献血不是吸烟,更不是吸毒,献血后人体会以正常的速度再生血液,当然也不会有生理上的成瘾性。很多献血者因为一直参加无偿献血、可以帮助到需要血液的病人,会产生很强的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献血不会上瘾,奉献爱心是会“上瘾”的。

 

39.为什么说献血后不宜饮浓茶?

建议献血后短时间内不要饮浓茶,主要考虑铁吸收问题,茶叶中含有较多的鞣酸,它易与蛋白质和铁相结合,生成不易被人体吸收的沉淀物。有饮茶习惯的朋友,献血后应注意饮茶的时机和量, 同时适量增加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保证营养均衡。献血后最好与浓茶暂时保持距离,可喝点果汁如猕猴桃汁、橙汁等,补充维生素和叶酸,以促进血细胞的再生。

 

40. 献血之后胳膊上有淤青,应如何处理?

个别献血者在针眼周围出现青紫现象,不用紧张。这是因为有少量血液渗出血管外的缘故,可在 24小时内进行冷敷,24小时后热敷,几天后就会消失。注意 1-2 小时内针眼部位不要沾水,洗澡等情况下保持穿刺部位的清洁。

 

41.为什么献血血站的检测结果不合格,到医院检测结果却是正常的?

为了保证临床医疗用血安全,国家对临床用血检验标准及对献血者体格检查诊断试剂的质量及判定标准要求很严,献血者献血检测标准要比临床诊断标准还要高一些。

所以说,采供血机构的检验结果,只适用于判定该献血者能否参加献血或该献血者所献血液能否用于临床输血,而不能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如果献血者想进一步确定,则需要到医疗机构做进一步检测。

 

42.之前献血证不见了,如今治疗需要用血,听说献血证不能补办的,那我以前献的血不就白献了吗?

不会的。虽然献血证不能补办,但献血者的每一次献血记录,在血站的电脑数据库上都有存档。如果献血证丢失了,而自己的献血量又达到了免费用血的标准,这时您身体康复后可以携带居民身份证原件、医院用血费用原始发票及用血清单到血站,血站核实情况后,会为您办理用血返还手续。

 

43. 护士经常会根据献血者情况来倡导身体条件较好的献血者一次献血400毫升,这是为什么呢?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第九条“献血者每次采集血液量一般为200毫升,最多不超过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不少于6个月”的规定,确立了采集400毫升/袋血的合法性。

之所以提倡一次献血400毫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 献血400毫升对人体的健康并无任何影响。

2) 人体血液总量占体重的7%~8%,按50公斤体重的人来讲,总血容量约为4000毫升,而一次献血400毫升,只占总血容量的10%,丝毫不影响人体的各项生理活动。

3) 献出400毫升血液对受血者更安全。

4) 输血好比一把双刃剑,在治病救人的同时,也可能感染疾病和发生输血反应。血液是一种异体组织,每一次输血或输注多人份的血液会刺激受血者产生针对性的抗体,一个人如果输入他人血液可引起一些免疫反应,输入多人的血液使输血反应的发生率增高。如果一次献血量为400毫升,可使受血者被输入的血液来源减半,致敏源减半,输血免疫反应显著降低。

5) 控制疾病传播。

6) 有利于成分血的分离、保存和使用。

 

44. 为什么少数人会发生献血不良反应?

1) 精神因素:这是发生献血不良反应的最重要的因素。初次献血者或多或少都有些恐惧感,主要原因是对献血的生理知识了解很少,有思想顾虑,心理恐惧。尤为明显的表现是仅在采少量血标本时即发生反应。也有当看到他人献血或发生不良反应时,自己十分紧张,尚未采血或刚刚采血即发生晕厥,这称之为连锁反应,是完全由精神因素所引起。对于多次献血者,则发生反应率相对较少。

2) 献血前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

3) 献血环境不理想:人员拥挤,声音噪杂,空气污浊,气温较高,献血等候时间过长,使献血者心情烦躁。

4) 医护人员服务态度欠佳:语言生硬,不热情,穿刺技术不够熟练,穿刺疼痛等。

 

 

45.如何预防献血不良反应的发生?

1) 大力加强献血知识的宣传教育,对心情比较紧张的首次献血者,采血前应给其讲解献血常识,使其清楚献血不会影响健康,只会对身体有益;采血时可讲一些轻松的话,分散其注意力,让无偿献血者不再对献血产生畏惧心理;优化和改善献血环境,如装备电视机、音响等设备,尽可能使献血环境舒适、优美,相互交谈中,尤其在采血过程的对话中,态度一定要和蔼可亲,语气一定要轻松自如,这些都可减轻献血人员的紧张情绪。

2) 全面评估献血者身体素质和心理状况,让献血者作好采血前的准备,并做到空腹、过度疲劳、睡眠不佳者不采,空腹献血:先让其喝些糖水,或吃些可马上提高血糖的素食,然后献血。对过度疲劳或夜间睡眠差者要休息好后再献血

3) 提高静脉穿刺技术,减少采血中的不顺利现象,另外要仔细观察,早期发现献血者的各种献血反应的先兆,进行早期处理,以减少严重献血反应的发生。

 

46.万一发生献血不良反应如何处理?

献血者参加献血,会有医护人员在场,以防范献血不良反应发生。

1) 晕厥:献血不良反应中最为常见,属迷走神经血管性晕厥,主要症状为头昏、虚弱、出汗、恶心、面色苍白,较重者意识丧失、惊厥及大小便失禁。检查可见皮肤发凉,血压下降,脉率减慢至难以触及。遇到这些症状应立即使献血者平卧、抬高双腿、头低位、松开衣领及腰带、保持呼吸通畅。可用手指掐人中穴或合谷穴,必要时也可给吸入芳香氨醑,但要适度。

2) 恶心、呕吐:是一种偶见的反应,通常稍加休息即可恢复。让献血者平卧、头侧位,提供一个适当的容器及一杯漱口水,指导献血者进行慢而深的呼吸。若仍有呕吐,可用些镇静药或针灸治疗。

3) 肌肉痉挛或抽搐:这种情况很少见,多由于献血者精神过度紧张而引起换气过度所致。表现为一个或几个肢体有短促的、微弱的抽动,也可为手或面部微弱的肌肉抽动或强直性痉挛。出现此症状,嘱献血者安静,戴面罩呼吸,一般可很快恢复正常,必要时对症治疗。

4) 局部不良反应:①由于穿刺不佳造成血肿,这是最常见的局部不良反应。一旦发生应立即停止采血,拔出针头,用无菌棉球或纱布块紧压穿刺孔,让献血者将手臂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持续几分钟,以利减少血肿块。②由于消毒不严格或化学物质等原因引起局部感染、蜂窝组织炎、静脉炎、淋巴管炎等。这种情况并不多见,早期可行热敷或根据各种不同病变采取相应处理。

5) 其它:心功能絮乱、惊厥、既往疾病的复发或加重,这些情况极其罕见。另外,还应注意短时间内反复多次献血可导致失血性贫血。

 

47.献血后,我们需要“进补”吗?

就目前的生活水平、饮食结构和营养状况而言,献血后完全不必多吃,或进补各类营养品,只要正常饮食即可。

 

48.有纹身和穿耳洞能献血吗?

虽然目前打耳洞和纹身技术很成熟,但还是存在工具消毒不彻底等隐患,不能确保一定不会感染疾病。由于经血液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存在窗口期问题,为了受血患者健康,打耳洞、纹身者一年内是不可以献血的。

 

49. 月经期间能献血吗?

女性月经期及前后3天暂不能献血。女性的月经实质是子宫内膜定期的生理性脱落,在此期间身体本就处于损伤状态,经期献血则会使人体抵抗力和免疫力下降,还会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 ; 且体力较弱,也会增加不良反应的几率。

 

50. 献血前测的转氨酶是什么?转氨酶高是怎么回事?

转氨酶:又称氨基转移酶,是一组催化氨基在氨基酸与α-酮酸间转移的酶类。其中,最具有临床意义的有两种:

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俗称为谷丙转氨酶(GP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尤其以肝脏中最丰富,且绝大多数存在于肝细胞的胞质中。

2、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俗称为谷草转氨酶(GOT),广泛分布于全身各组织,按含量多少为序: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

其实,我们在给献血者初筛检验时检测的转氨酶,特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ALT在肝脏组织中含量最高,主要用于肝脏疾病的诊断。血清ALT升高,通常表示肝细胞受损伤。一般情况下,转氨酶高则预示肝脏有炎症,肝脏可能受到了损害。为了保护用血者的安全,血站会对ALT高的献血者实行暂缓献血。

《血站操作规程》4.12.1 血液检测合格判定标准中明确要求:献血者ALT≤50U/L。

当然,转氨酶高不一定都是肝炎。乙肝五项、丙肝抗体检查才是确诊是否患有肝炎的依据。献血前,护士会给献血者做一系列的初筛化验,有时会遇到转氨酶偏高的情况。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两大类。

1、生理性原因:

① 剧烈运动、过于劳累、熬夜等;

② 体检前早餐时吃了油炸的东西,或近期吃比较油腻的食物,检查结果可能就会超出正常范围;

③ 如果长期饮酒,但现在已经忌酒了,转氨酶也可能会升高。

2、病理性原因:

① 病毒性肝炎:这是引起转氨酶升高最常见的原因。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都可以导致转氨酶增高;

② 药物性肝病:许多具有肝毒性的药物、化学制剂和中草药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

③ 肝硬化与肝癌

④ 免疫性肝病,如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或自身免疫性肝炎等;

⑤ 胆囊炎、胆管蛔虫症、肝胆管结石、胆囊及胆管肿瘤等胆道疾病

⑥ 脂肪性肝炎

⑦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可引起转氨酶特别是AST增高。此外,肾、肺、脑、睾丸、肌肉等器官组织也含有转氨酶,患相关疾病时亦可见血中转氨酶升高。

根据《血站操作规程》4.12.1  血液检测合格判定标准的规定,对于转氨酶高的献血者,暂时是不能献血的,我们将对其暂缓献血,但不是以后就不能献血了。只要其转氨酶恢复正常,并符合《献血者健康检查要求》的相关规定,就可以献血。

引起转氨酶升高的原因很多,如果是病理性原因,必须查明病因,通过医院的各项检查来确诊是否患有肝炎。

 

 

 

如果是生理性原因,只要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注意休息,不要过于劳累,饮食上清淡并减少脂肪摄入,不要饮酒。同时,转氨酶高的人,要少吃甚至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油炸类、高脂、高糖、高胆固醇的食物,过一段时间后,转氨酶通常可以恢复正常。

 

标签:
责编:郭蓓 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