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正笼罩在夏日的暑气里,一处斜坡前,工作人员小心放下带着气孔的塑料箱,慢慢拉开箱口,静心等待。不多久,两只黑羽八哥探出头,随即抻了抻翅膀,腾飞而去,消失在小树林里。孩子们围成一圈,安静地看完了八哥“放归”全过程。

动物园东北角,有几间不对游客开放的平房,这里是动物园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700余只动物生活其中,正在饲养员的精心照顾下恢复调养,等待重回自然的那天。
2022年8月13日,由中国江苏网、新江苏客户端联合“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推出的“公益小使者——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带着孩子们探访这座特殊的“动物医院”,感受爱与守护的故事。

“这只龟腿上有橘红色的斑点!”两爬动物区内,7岁的王奕涵蹲在水箱旁,看着工作人员为红腿陆龟洗澡换水。“饲养员阿姨说,陆龟身体里有种叫尿酸的坏东西,会让它们生病,一定要细心照顾。”

安置两爬动物的铁架旁,贴着一张每日工作表,详细写明照顾不同动物的注意事项。食盘清洁消毒、更新动物观察日志、蜥蜴周期食谱、陆龟泡澡水温在33摄氏度到34摄氏度……日程后缀着一行小字,“你不可能觉得事情都做完了,要全心全意对动物好!”提醒饲养员们更好投入工作。

松鼠和水貂隔着笼舍张望,草原雕一动不动地立在枝干上,还未睁眼的刺猬用尽力气吮食着羊奶,钩着笼壁的金刚鹦鹉看着工作人员送来适口浆果……救护中心的笼舍前未贴动物简介,也不似常规动物园将动物分细类安置,却能从动物们与饲养员的互动中看到另一种安详舒适。
“这里不少动物是有人非法饲养被罚没的,也有些是市民弃养的。我们给它们都建立了专属病例,记录了健康状况和最终去向,符合放归条件的也会及时让它们回到自然。”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孩子们明白了这家“动物医院”的重要作用,也对这里的小“病号”们产生了亲近感。
“我在书上看到过卷着尾巴的变色龙,这次看到真的了!我还和绿孔雀‘说话’了,它的声音咕噜咕噜的。”杨乐然在各个笼舍前转了一圈,“我能感觉到它们生活得很开心,也希望它们早点回家,和家人见面。”

离开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中心,孩子们来到园内一处广场上,一出好戏即将上演。
“我叫丹丹,是只斑头鸺鹠,也是猫头鹰学校的毕业生,今天我要回到大自然啦……”草丛形状的围板后,几只“猫头鹰”聚在一块儿,兴奋地谈论着在猫头鹰学校的见闻。夸张可爱的肢体动作配上稚嫩清亮的童声,生动有趣。
这是一出名为《猫头鹰学校的毕业典礼》的环保手偶剧表演,以红山“猫头鹰学校”为故事背景,对话中穿插着鸟类科普知识,如各类鸟的特征、习性及野生猛禽的动物保护知识等。这出剧的表演者,正是刚参观完救护中心的孩子们。
“每年春天都有很多人捡到猫头鹰宝宝送到这里来,饲养员就建了座学校教它们本领,帮助它们早日回到大自然。”许恩铭是“长耳鸮”的扮演者,熟悉了故事背景和剧情后,他收获了新的知识。“以后看到落单的鸟宝宝不要立刻靠近,要观察它的爸爸妈妈在不在附近,也看看树上有没有它的窝,如果都没有,可以把它们送到救护中心来,这里的叔叔阿姨会照顾它们。”
新江苏·中国江苏网记者 柏丽娟 胡秋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