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盐城滨海港钢铁基地计划总投资达337.2亿元的9个重大基础设施配套工程集中开工,将为宝武钢铁、德龙镍业等重大钢铁产业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接轨大上海,深耕长三角。盐城正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承接上海资源溢出效应,努力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这两年,长三角一体化、长江经济带大保护、一带一路向东拓展多个政策机遇叠加,给盐城的发展劲吹时代的“东风”。而此时,盐通高铁的通车,无疑开辟出一条新的接轨上海高效、快速的交通走廊,成为融入长三角的强劲“黏合剂”。
盐通高铁开通 启动接轨上海“加速度”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高铁开通带给盐城老百姓的不只是交通的便捷,更有在“高”歌“快”进的铁路网络中构建起的盐城产业发展新格局。
从4小时到2小时,缩短的不仅是盐城到上海的时空距离,更有盐城人对上海这座城市的心理距离。尽管跻身长三角区域一体化27个中心区城市行列,但位于最北侧的盐城,相较于沿沪(环沪)城市,交通短板一直有着可能被边缘化的紧迫感。
盐通高铁自建设之初,就给了盐城足够底气。两年前,赶在高铁开通之前的“窗口期”,盐城正式确立了“两海两绿”发展路径,把“接轨上海”纳入全市最高层面的战略之一,出台了《盐城市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规划》,全市域、全领域、全产业链进行对接,主动谋划、抢抓机遇,为未来新一轮大发展积蓄动能。
这些年来,盐城密集赴沪,动作频频,“盐之有味”盐城农产品上海宣传周、“沪动盐城”盐城上海宣传文化旅游周、“汇盐行动”走进上海名校优生……每年在上海举办各类经贸交流活动超过100场次,招商引资、宣讲推介、调研学习,成效显著。
▲国家一类开放口岸滨海港码头
其实,细数这两座相隔300多公里的城市,却有着半个多世纪的“血缘之亲”。在大丰区,有一片307平方公里的上海“飞地”——上海农场。这是上海域外最大的一块“飞地”。也是因为这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早在10多年前,盐城就一直在努力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
2004年,盐城在苏北城市中率先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会观察员。从2007年起,盐城提出要全面启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加强与上海及长三角其他城市间的合作,合作领域不断拓展,合作关系日益密切。
2014年,上海市政府、江苏省政府在“飞地”之上共建沪苏大丰产业联动集聚区,这是上海、江苏省级层面的合作共建园区,也是上海唯一的市级对外合作园区。在“飞地”纽带连接下,盐城与上海从农产品保障向产业联动纵深拓展。
上海是中国经济的桥头堡,是长三角城市群的龙头。2018年,盐城市委七届六次全会提出,要通过学习上海、服务上海、联通上海,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而融入全球产业链,提升城市能级,努力把盐城建设成为北上海“飞地经济”示范区和上海科创成果转化基地、上海生态旅游康养基地、上海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
“从国家层面看,是大势所趋。从上海层面看,是发展战略。从盐城自身看,是内在要求。”市委书记戴源说,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是国家重大战略,而上海要保持建设用地合理开发强度,有的产业本地很难消化,盐城依托资源多、空间大、后劲足的优势,主动融入上海都市圈建设大局,积极承担上海疏解的非核心功能,可以为上海发展作出更多服务,也符合上海发展趋势和需求。
盐通高铁的通车,为盐城加快融入上海经济圈创造了重大机遇,开启接轨上海的“加速度”。新的交通格局构建新发展态势,借助高铁一路畅行,盐城在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进程中大有可为。
借船出海 站立长三角“新风口”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是中央部署和推动的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多个城市都吹响了“接轨上海”的号角。主动接轨、融入发达地区,借助其溢出效应发展自我,是许多发展中地区的战略路径。那么,作为中心区城市之一的盐城如何顺势而为,借势而进,造势而起,站立长三角一体化的新风口?
上海是长三角开放的前沿和创新的龙头,接轨上海就是接轨创新、接轨国际化。戴源表示,随着盐通高铁的开通,盐城与上海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缩短,两地人民的交往会更加频繁,心理距离也会“亲上加亲”,融入上海经济圈的盐城将会进一步强化城市的功能配套,努力吸引更多上海企业、上海要素、上海资源、上海标识向盐城集聚,实现“借船出海”“借梯登高”,进而把盐城建设成为长三角北翼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战略的全面实施,盐城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直供上海蔬菜面积最大城市,销往上海农产品超过330亿元。目前已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应基地37个,占上海建成市外基地数的近一半,所有基地实现生产流通可视化可追溯全覆盖。
▲光明银宝乳业公司车间
2020年11月,在盐城农产品上海宣传周中,“盐之有味”农产品飘香申城。为打通盐城农产品进上海社区的最后一公里,让上海市民能够更加便捷地购买到盐城农产品,盐城持续推进农产品进上海工作力度,9个县(市、区)在上海新建、改造提升盐城农产品直销窗口、形象店206个,优质大米、四大家鱼、大闸蟹、健康畜禽、西兰花等一批优质农产品已登陆盒马鲜生、美菜网等网上销售平台。
不仅是农产品保障,随着盐城把“接轨上海”纳入全市最高层面的战略之一,两地企业主动对接,各种合作纵深拓展。2020年7月18日,大丰区举办的接轨上海重大项目签约活动上,总投资超270亿元的16个项目开工签约,光明食品、上海临港、东方国际等一批企业纷纷“站台”,在盐城布局项目、建设基地。
2020年10月30日,华人运通新能源汽车项目投产,高合HiPhiX首批试生产车顺利下线。2020年12月初,宝武钢铁配套工程启动,随着2000万吨绿色精品钢铁生产基地项目落户,盐城迎来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单体超千亿元特大产业项目。投资700亿元的上海康养基地项目全面推进。目前,盐城与上海合作共建园区达到12家,占上海对外合作共建园区的三分之一,上海在盐城投资的企业近500家,总投资超过1700亿元。
盐城是苏北地区唯一进入长三角中心区的城市,也是黄海沿线的重要节点。盐通高铁通车,彻底打通我国的沿海动脉大通道,北至青岛乃至环渤海经济圈,南接上海、融入长三角一体化。
“这条高铁的意义不仅是盐城和南通通车,更在于有效连接起青岛和上海,在黄海形成南北向的城市发展带。”市长曹路宝认为,过去沿黄海城市受交通限制,城市间的人流、物流、资金流联系不够紧密。现在,集港口、航空、公路、铁路等于一体的现代化交通体系已经形成,特别是青盐、盐通铁路的全线通车,打通中国沿海发展大通道,将过去点状发展的黄海沿线城市串联成带。盐城处在上海至青岛的中间节点,是资源要素融通的交会点,在沿黄海城市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中的区域优势进一步凸显。
“生态+” 点燃高质量“强引擎”
每年入冬,东台条子泥数以百万计的南迁候鸟在这里栖息、换羽、觅食,其中不乏勺嘴鹬、黑脸琵鹭、卷羽鹈鹕等珍稀鸟类。潮涨潮落间,万鸟翔集,蔚为壮观。
再往前走是有“海边绿宝石”之称的黄海森林公园,这片华东地区面积最大的平原森林,经过50多年的孕育,成片的树林从无到有,倾斜着躯干,在盐碱地上奇迹般生长。
申遗成功后,盐城黄海湿地旅游迅速升温,成为“网红打卡地”。随着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发展,长三角文旅产业一体化也进入提质增速阶段。盐通高铁的通车,让盐城“南大门”——东台正式迈入与上海的同城时代。
2020年9月,在上海举办的东台旅游(上海)推广月活动中,以生态康养为主题的旅游目的地深受上海市民青睐,在更高层次加快建设长三角知名的生态休闲康养胜地,全面接轨上海,让更多的沪上游客“森呼吸”“品世遗”“尝美味”。
▲来自上海的游客在大丰知青农场展厅里参观
“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城市中唯一一个自然遗产地城市,而且拥有丹顶鹤、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百万亩生态防护林,这将是上海人旅游、康养最佳选择地。上海计划在盐城东台建设长三角康养基地,也是看中了生态资源和城市资源的互补互融性。”戴源认为,盐城在长三角城市群中最具差别化的竞争力有3个:一是生态湿地,二是风电、光电等资源,三是现代农业。
好水好土好空气,才有好庄稼,才能强农业。盐城是长三角中心区唯一农业产值超千亿的城市,生态好、空间大、农业强,种着全国1.1%的粮食,养着全国1.2%的猪,有着长三角城市群中不可或缺的现代农业供给。
上海是长三角最大的农副产品消费市场,盐城每年超过20%的农副产品供销上海市场。阜宁黑猪肉、射阳大米、东台西瓜、大纵湖大闸蟹、盐城草鸡蛋、大丰海产品等一大批绿色农产品,以其优质和特色深受上海采购商和广大市民的喜爱。
绿色是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亮色,更是底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三角地区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不仅要在经济发展上走在前列,也要在生态保护和建设上带好头。
盐城拥有582公里海岸线和680万亩滩涂,有着丰富的可开发的“风光”资源。海上风电规划容量822万千瓦,共35个风场,占江苏规划容量的56%,全国规划容量的11%,成为“海上三峡”的主战场。
立足资源禀赋,盐城实现风光资源系统化、规模化、集中化开发,先后编制出台了《盐城市新能源产业发展体系规划》《新能源产业发展路线图》《新能源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做好产业选择、科技研发、后期维护全产业链布局。全市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近二分之一,全球十分之一,城市用电60%来自无碳发电,是名副其实的“海上风电第一城”和绿色能源城市。
半个多世纪前,一群热血青年在时代的呼声中,从上海来到大丰,造就了盐城与上海情牵一线的特殊纽带。60多年后,盐通高铁通车,两座人文相亲的城市有了铁轨上的全新速度。
列车加速飞奔的呼啸声,也是盐城发展提速的哨音。作为沿海空间大、岸线长、滩涂多、资源丰富的资源大市,秉持绿色发展理念的盐城,以“生态立市”点燃高质量发展的“强引擎”,打造长三角北翼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在推动国家战略中彰显盐城作为。
撰 稿 | 盐阜大众报全媒体记者 周 俊 王谷雨
摄 影 | 盐阜大众报全媒体记者 王亚洲 通讯员 陈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