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大国点名“进行时” “普查人”冲锋在基层
2020-11-19 17:03:00  来源:常州经开区  
1
听新闻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从11月1日开始普查登记,目前常州经开区短表登记基本完成,已启动长表普查登记,到30日结束,时间紧任务重。2000余名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组成的经开区“普查大队”,穿上马甲,拿好登记表,一家家上门,一户户核实,用脚步丈量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宝贵基础数据。

年逾古稀的五届普查员

今年,是赵荣国第5次参加全国人口普查工作。

赵荣国家住横林镇红联村,今年已73岁。早在2001年红联村与赵家塘村合并前,他在赵家塘村担任了21年的村会计,这给他参加人口普查工作带来了优势。

“第一次做普查员,是在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才三十出头。”赵荣国说,那时的普查工作比较容易,不仅表格简单,而且基本上没有外来人员,邻里乡亲都很熟悉,根本不需要挨家挨户地去询问核对。

“现在可不同了,《户口资料整理表》一大张纸上,需要填写的指标分M类、H类、D类,加起来共有近40个小项。”赵荣国告诉记者,他所负责的红联村第3普查小区共4个村民小组,80%的村民都已搬离了老房子,住进了大量的外来人员,给普查登记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

由于租户们白天都在外面打工,所以赵荣国大都晚上上门。有的人不让进屋,有的人看到他胸前挂着普查员工作牌,手里拎着绿色工作袋,不知道是来做什么的,干脆一躲了之。面对这种情况,赵荣国保持着一贯的耐心,总是不厌其烦地一次次上门,常常晚上10点过后才回到家里。第二天一起床,第一件事就是把一张张《户口资料整理表》上的资料工工整整地填写齐全。

就这样,他提前完成了第3普查小区的普查任务,还接下了另一个小区的普查任务。整个短表登记期间,他和一位同事一共完成了330多户居民的普查任务,普查人数超千人。

早年间,赵荣国曾创办过一家水空调企业,现在,他还在儿子与人合股的企业里工作。普查任务完成后,他又回村里帮着实施群租房改造。有人说:“老赵,你每天这么忙,又不缺钱花,干吗还这样起劲呀?”他回答道:“大家相信我,总不能袖手旁观啊。”

匆匆结束产假的“三孩妈妈”

“这个‘双11’,大家在做‘尾款人’,我在做‘普查人’,忙着忙着就过去了,还省了钱!”遥观镇芳庄社区总普查指导员俞润自我调侃道。

1989年出生的俞润,是一个“三孩妈妈”。大儿子3岁多,龙凤胎不满8个月。“7月人口普查培训的时候,我还在休产假。”因为工作需要,俞润提前结束了产假,投身人口普查工作。除了“总指导员”,俞润还兼着“普查员”和“数据处理员”。

芳庄社区户籍人口1374人、流动人口1299人,共计984户2673人,虽然是遥观镇地域最小的社区,却是普查范围交叉程度最大的社区。“2003—2005年,社区绝大部分村民都拆迁安置,分布在周边的各个社区,所以我们的普查范围特别大。大部分普查‘两员’靠两条腿出行,我们得靠四个轮的车。”俞润说。不仅如此,因为普查范围交叉,很容易出现重复,大多数时候,俞润需要人工进行数据校验和查重。俞润手工编制了一本《户主姓名底册》,便于开展工作。

考虑到“三孩妈妈”的特殊身份,原本社区安排俞润尽量少跑一线,做一些数据处理工作,但她一口回绝了。社区共有36名普查“两员”,年龄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经历过“五人普”“六人普”的社区退休会计、65岁的杨林正也重新回到人口普查一线。“一些安置小区没有电梯,普查员上门一次没有人,最多跑了七八次,有些人开了门但是不让进,普查员只能趴在墙面上登记。他们比我年纪大,都还冲在前面,我又凭什么不能坚持呢?”

9月至今,俞润没有一天准时下班,没有逛过一次街、买过一件新衣服。蓝色的人口普查员马甲,就是她的“新衣”。一次,因为要赶着录入第二天上交的人口数据资料,俞润在电脑前从早上7点忙到了晚上11点半。“回家就看到妈妈抱着孩子站在门口等我,妈妈说‘孩子看不到你不肯睡’,我一下子就哭了,觉得很对不起他们。”为了适应俞润的工作节奏,两个孩子都习惯了5个小时喝一次奶。

“大国点名,没你不行。家人的支持才使我能够投身到这一项很有使命感的工作中来。”俞润说。

从社区“新兵”到人普“教练”

8月17日,吴嘉伟、郭佳棋作为同一批社工入职丁堰街道,一个进入芳渚村,一个进入丁堰社区;9月8日,两人又同时被抽调回街道,担任普查指导员。他们同是“95后”,也是村(社区)工作的“新兵”,但经历过去两个多月的人口普查,不仅对各自所在村(社区)大体情况做到了“门清儿”,人普相关更是“问不倒”。

11月11日,记者来到他们在街道的临时办公室,两人正在埋头录入普查信息。“短表录入的截止时间是11月15日,我手头还剩最后200多份,得抓紧时间了。”从D1到D12一共12个序列信息,郭佳棋对照着整理好的电子表格,一条条往全国人口普查系统里填写,录完一条标黄一条。她说,自己一天大概能录150条,但如果其间临时有事需要外出,效率就要大打折扣。

和街道其他普查指导员一样,登记前,他们学习普查相关的各项技能,明确普查区内所负责普查小区的地域范围,指导普查员制定工作计划,掌握普查小区的人口底数并及时发现问题,组织普查员认真核实修改。进入登记阶段,则重点做好巡视和检查,督促登记的进度和质量。

不一样的是,他们有着双重“指导”身份。“从开始摸底起,我们每天要去一个村(社区),将他们所有的普查员、普查指导员集合在一起,花半天时间进行现场纠错、指导。”吴嘉伟说,很多普查员年纪大了,指标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填错,还会审题不清,需要多次纠正才能解释清楚。比如,最容易填错的M5~M8这四个指标,M5是摸底时居住本户的人,M6是户口在本村(居)委会的人,M7是户口在其他村(居)委会的人,M8是户口待定的人,这里面存在简单的数学逻辑“M5=M6+M7+M8”。“告诉他们就像小学做数学题一样,每填完一张表后自查一下,就能保证不出错。”

每个村(社区)经过吴嘉伟、郭佳棋循环“指导”三四次后,普查员们基本都能熟练、准确地填写《户口资料整理表》。“在街道办公,能随时向那些人普的‘老手’请教。手把手把我们教会后,我们再去教其他人。”郭佳棋说,接下来主要是长表登记,复查的信息更多,“得抓紧时间学懂弄透咯。”

全家上阵参与

人普“大点名”

“国庆中秋假期,别人都在过节,我们家有四个人在做人普,一天都没休息,甚至挑灯夜战录入信息。”回忆起一个多月来的忙碌生活,朱彩萍不由感叹道,全家上阵,以加班加点的方式向祖国献礼,也蛮有意义。

朱彩萍是横山桥镇梁家桥村妇女主任兼会计,是村里的人口普查指导员。侄子朱煜涛是普查员,女儿女婿也自愿加入普查“大军”,义务帮忙录入数据。

前期摸底中,对个人业务能力稍弱的普查员,朱彩萍总是手把手“开小灶”,加强培训和辅导,时时答疑解惑;对于一气呵成完成登记的普查员,则在微信群里着重表扬,让大家提高积极性和荣誉感。

朱彩萍说,上个月摸底基本完成,但并不能松口气,因为电子表的录入和系统的导入更是繁琐和需要细心的工作,“手机操作1个小时能够录入15份数据,时间一长,难免头晕眼花,很考验个人的耐心和毅力。”

令她感到欣慰的是,朱煜涛在完成自己的工作后,主动担任“外援”,支援人手不足的其他村。“在双庙村2天、西柳塘村3天,有几次都加班到后半夜。”朱煜涛说,年轻人操作电脑、手机更熟练,理应发挥所长,帮助别人。

更加难得的是,女儿怀着孕依然坚持帮朱彩萍录入数据。“也许是累着了,比预产期足足提前了23天,幸好母女平安。”提起女儿,朱彩萍半是心疼,半是欣慰。

“在大家的努力下,我们村提前三天圆满完成了短表的登记工作。”朱彩萍说,能够和家人一起并肩战斗,参与人口普查“大点名”,是一段难忘的经历,她感到由衷自豪。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