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十三五”期间,南京加快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农业农村发展持续稳定向好,农业现代化水平、脱贫攻坚战等硕果频频亮眼,农民幸福感显著提升。
在11月10日召开的“十三五”成就看南京系列发布会上,相关部门发布乡村振兴“成绩单”,徐徐展开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美好画卷。
农业转型升级,
农业现代化水平居全国前列
20.5亿
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升,2020年全市粮食生产面积210万亩,预计粮食产量20.5亿斤。全市12个新改扩建万头规模猪场全部投产,新增产能48.8万头。
100亿
全市建成创意休闲农业景点(区)500多个,较2015年翻了一番;休闲农业接待游客30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00亿元。
71%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达71%,比2015年高出6.5个百分点。
第1
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
解读: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晓平:近年来,南京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三五”期间,稳定农业生产,保供能力增强。粮食生产能力稳定提升,生猪生产加快恢复,蔬菜2020年总产量预计279万吨,高效经济林果面积100万亩,水产养殖面积稳定在50万亩左右。
产业特色凸显,形成江宁休闲农业、六合蔬果、高淳水产、溧水“五莓(梅)”、浦口苗木等区域特色产业;“善田江宁”“茉莉六合”“食礼秦淮”等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服务体系不断健全。
高起点规划建设南京国家农创园、国家农高区,累计创成国家级农业园区4个。“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良好,建成10多个百亩以上农业物联网技术示范点,农业电商网店达3000余家。都市现代农业综合指数位居全国第三,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名列第一。2018—2020连续3年成功承办全国“双新双创”博览会,南京现代农业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资料图。南报融媒体记者 崔晓 冯芃 摄
实施精准脱贫,
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新活力
8819亿
2019 年,全市涉农郊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819亿元,占全市比重达63%,比2015年提高近8个百分点。
0
从2016年起,对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9000元以下的7.7万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村级年稳定性收入100万元以下的200个经济薄弱村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到2019年底,所有低收入户和经济薄弱村全部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52亿 746万
25亿 360万
全市村集体经济年总收入52亿元,村均收入746万元;村集体年经营性收入总额25亿元,村均收入360万元。
解读: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晓平:近年来,南京市高度重视集体经济发展,不断探索集体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有效实现形式,农村集体经济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为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一是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全市所有的村(社区)均已完成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登记赋码工作,确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240万人,“村社分账”试点同步推开。
二是盘活农村集体资源全面摸清家底,引导村集体创新开发利用形式,利用集体“四荒”地、果园、养殖水面等资源发展现代农业项目;盘活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等,带动集体和农民增收。农村产权交易市场实现全覆盖,交易金额突破60亿元。
三是实施精准脱贫攻坚,支持全市经济薄弱村建设标准厂房、购买商铺门面房等经营性资产。聚焦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薄弱环节,实施关键工程,改善经济发展条件。
四是持续深化“万企联万村、共走振兴路”行动,截至目前316家企业与341个村(社区)实现合作联建,村企合作工作成效位列全省前列。
资料图。南报融媒体记者 冯芃 摄
拓展增收渠道,
农民生活“提档升级”
第1
2019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7636元,增幅位居全省第一,较2015年19483元增长42%,年增幅均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幅。
50多万户
“十三五”期间累计发放耕地保护补贴资金36亿余元,惠及了全市50余万户农民。
15分钟
涉农区实现三级医院全覆盖,基本建成15分钟基本公共服务圈。
0
全市3483户存量危房已全部完成改造,2020年新增22户贫困家庭危房已完成改造,55户正在实施,实现“动态清零”。
解读: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流:南京市为维护农民权益,开展耕地保护补贴发放。根据《南京市耕地保护补贴暂行办法》,以每年300元/亩的标准向承包耕地的农户发放耕地保护补贴。开展农村房地一体不动产权籍调查登记,明晰宅基地、农房等不动产权属,推动农村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离,保护农民家庭财产权益。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晓平: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33元,同比增长5.9%,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1.9个百分点。
加强农民就业创业服务,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率超过93%,“十三五”以来共培训新型职业农民超5万人,认定各级新型职业农民6600人,培育科技示范户11380多户,集聚各类乡土人才近4000名。
全市城乡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均等化持续改善,基本实现轨道交通达郊区、干线公路连镇街、区域供水全覆盖、公共交通一体化,在全省率先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三条保障线”同标并轨,全市域创成“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平安乡村建设卓有成效,涉农区群众安全感达98.73%,创历史新高。农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更加健全,95%以上的矛盾纠纷能够在街镇、村居得到化解,网格化治理覆盖所有村(社区)。
南京市建委二级巡视员刘刚:南京市先后出台《南京市农村经济贫困户危房改造暂行办法》、《关于改善农村贫困家庭住房条件的实施方案》,明确了各级职责、补助对象、审批程序、补助标准等,争取中央、省级财政补助4614.32万元,落实市级补助2774.65万元,切实改善了农村贫困家庭的住房条件,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2017年江宁区获省政府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2019年六合区获国务院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
推进环境整治,
美丽乡村成南京名片
862个 133个
累计建成美丽宜居乡村862个,市级“水美乡村”133个,江宁黄龙岘等20个村先后被授予中国最美村镇(乡村)、中国最美田园荣誉称号。
70% 2000公里
自然村污水处理设施覆盖率达70%,生活垃圾分类自然村全覆盖,农村旱厕基本全部拆除、户厕无害化改造实现应改尽改,完成2000公里农村道路绿化任务。
解读:
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副局长何流:南京市稳步开展村庄规划,从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开始,已将一期规划5个片区1600平方公里,扩展至11个片区3900平方公里(接近市域面积的三分之二),涉及24个街镇、188个行政村,助力打造“示范村+农业园+旅游点”三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精品板块。
南京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蒋晓平:实施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和民宿村“五村共建”,美丽乡村已成为南京精美的城市名片。总里程达320公里的8条美丽乡村精品线路形象初具,1个国家级、5个市级田园综合体进展良好。今年继续开展475个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十三五”期间南京农业农村工作硕果累累,“十四五”期间,南京市将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城乡融合进程,全面开启率先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
南报融媒体记者 王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