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苏州:政府、社会、大学、产业多方合力 强化“一号产业”创新源头
2020-11-10 20:35: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日前,由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发布的2020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将业界的目光聚焦到了苏州工业园区:辖区人才竞争力和含金量最高的产业竞争力双双位列全国第一;综合竞争力攀升至第二位,仅次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社会、大学、产业,缺一不可。迎来“高光”时刻之余,园区也在积极谋划环境竞争力、技术竞争力等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对此,在有着“名校走廊”美誉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政府、社会、大学、产业等多方力量,共聚资源,联手打造西浦慧湖药学院。独墅湖畔,一座集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培养、协同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于一体的药学院将加速崛起。

产业积累

城市战略呼唤夯实创新底座

资源高度集聚、优质企业活跃、创新产品频出,这一切让园区的产业生态圈不断完善,也让人无法忽视作为园区生物医药产业核心集聚区的科教创新区:不仅拥有800多家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了创新药研发、高端医疗器械、生物技术三大重点产业集群;还引来了中国科技大学、牛津大学等31所国内外知名高校入驻,引进了中科院苏州纳米所等14家“国家队”科研院所,链起了生物医药产业链最上游的创新底座——高校和科研院所。

以“科教”立区,力促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科教创新区多年如一日忙着搭平台、当“红娘”,在产学研对接方面结出了果实。园区服务外包职业学院与园区企业金唯智共建“SISO-金唯智生物科技学院”,学校2012级-2017级为企业累计培养学徒134人,学徒合作企业就业比例达77%至79%;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与园区管委会、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三方共建东南大学下一代半导体材料研究所,明年将招收先进材料专业研究生;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药物创新研究院则导入上海药物所、中科大、清华、北大等高校院所的优势力量,围绕药物研发全产业周期提供精准服务……

当前,迎来“一号产业”全新机遇的科教创新区,主动整合高校、院所、载体、企业等优势创新资源,谋划起了“产教融合”的大棋。“按照苏州目前的产业积累和城市战略,需要一所国际化、开放型、学术实力雄厚、能够促进催化生态建设的药学院。我们有着企业和高校双集聚的优势,在科教创新区成立这样一所学院,我们责无旁贷。”科教创新区相关负责人说。

中外办学

15年奠定机制学科等一系列优势

2006年,园区开始以科教创新区为中心布局生物医药产业。同年,独墅湖畔,承载着苏州教育国际化梦想的西交利物浦大学正式揭牌。背靠西安交通大学和英国利物浦大学的雄厚积淀,如今,西交利物浦大学已成长为学科结构较为完备的综合性大学和国内规模最大的中外合作大学,设有43个本科专业、33个硕士专业和16个博士研究领域。

国际化程度高、开放性强、治理环境灵活又扎根本土,成立近15年来,西交利物浦大学与科教创新区同步成长,搭建了生物医药相关学科集群和创新平台。据该校副校长丁忆民介绍,学校目前相关的学科集群包含生物、化学、健康等领域,在结构生物学和组学技术、基因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细胞信号和癌症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免疫学、神经科学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科研基础。同时,实现了创新载体、技术转移、教育和教育管理研究、智库等科研、创新平台的搭建。“我们两所母校在药学领域的学术积淀也非常深厚,这都为我们成立药学院、融入苏州城市发展奠定了基础。”丁忆民说。

事实上,西交利物浦大学的优势不仅仅在于学科,更在于学校近年来实施“融合式教育”积累的丰富经验。2017年,西交利物浦大学开始践行这一创新型高等教育新模式。“简单来说,就是打破高校与政府、企业乃至社会之间的知识、科研、技术、经验壁垒,通过大学与企业、行业与社会的深度合作,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行业教育、创业教育、管理与领导力教育融合起来,

实现社会—大学—产业之间共享、共生、共融、共赢。”丁忆民说,西浦慧湖药学院将沿用这一模式,以实现社会—大学—产业之间共享、共生、共融、共赢。

协同推进

三大功能一体化打造大生态圈

产教协同,简单四个字却包含了无数需要整合的资源和打通的关节。一所能与当地核心产业同频共振的学院,既要能贴近实际需求培养对口人才,又要能聚焦研究前沿为企业研发提供助力,最好还能建成一系列的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缓解早期投入的资金负担。在即将成立的西浦慧湖药学院,这一切都将变成现实。

“西浦慧湖药学院将着眼大学核心职能(教育、科研和社会服务),探索融合式创新实践。”丁忆民介绍。前期,校方与长三角区域龙头型生物医药企业举行了多次交流会,面对面听取他们对人才、科研等方面的想法,严格以需求为导向确立了西浦慧湖药学院的框架、职能、治理结构等:

——在人才培养上,一方面呼应企业需求,实现教育内容、过程和资源共享,充分构建与企业的深度协同机制;另一方面,整合职业院校资源,满足产业对高级技工和基础工程师的大量需求,打造贯通“大专到博士”人才培养路径。

——在科研攻关上,围绕前沿、前瞻方向,与领军企业以及国际、国内大学、科研院所共建联合研发中心;创建服务于中小企业的研发服务机制平台;鼓励联合研发公司和联合应用公司机制,促成教育产品与企业研发课题相结合。

——在社会服务上,贡献生态红利,打造并集聚产业急需的医药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减低单个生态主体的研发与投入成本;搭建数据、情报和信息中心,智库,创新港和技术转移中心,知识产权中心等全方案全链条的综合开放中心。

按照计划,西浦慧湖药学院将于2021年录取首届学生,首届即覆盖本科、硕士和博士三个学历阶段,并逐年增加招生计划,到2026年计划实现在校学生总数2000人以上。“今后,我们还将打造一系列产业论坛品牌、国际学术大会品牌,通过开展区产业生态品牌战略等途径,凝聚苏州生物医药生态号召力与影响力。”丁忆民说,西浦慧湖药学院还规划建设或倡议发起多个基金,引导资本精准服务生物医药生态发展,以覆盖人才培养、基础科研、公共平台建设和科研成果转化等全生态周期要素。(苏报驻园区首席记者董捷)

标签:创新;药学院;园区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