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泰州市姜堰区娄庄镇先进村“议事小巷”,白色墙砖上“有事好商量”五个大字格外醒目,村民们拎着小板凳来到这里择菜、洗衣服、唠家常。“最近有不少村民反映,村里堆放的草垛影响人居环境,今天我们就来议一议。”网格员曹德余夹着记录本走进小巷。“草垛堆了五六年,把原本就不宽的路占了近一半。”“我提议村里安排地方统一堆放草垛。”……你一言我一语,不少村民加入讨论。
娄庄镇村“议事小巷”,是姜堰区政协“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在基层的一个缩影。在姜堰“民生实事协商议事月”活动期间,全区共开展协商议事活动216场次,130多个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微协商”平台搬到百姓家门口
“我们都是务农出身,就喜欢找块地种种菜。”在三水街道锦联社区,居民“毁绿种菜”这一顽疾久治不愈。
前不久,围绕“如何根治小区扒翻种植”这个主题,锦联社区在小区议事亭开展“微协商”活动,大家各抒己见,讨论热烈。最后,挂钩联系的区政协委员张兆明提出,在安置小区的绿化带旁用围栏隔出宽50厘米的“自留地”,供居民种菜种花,这一意见被群众欣然接受。
据介绍,姜堰区政协创新推出“微协商”,把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机结合,在遴选议题上,要求聚焦党政关注的要事、民生改善的实事、社会治理的难事,采取党政点题、群众出题、委员荐题、“12345”热线和信访选题等方式广泛征集议题。在参与“微协商”人员方面,将26名驻姜堰的市政协委员和262名区政协委员全部挂联到各界别及乡村,参加基层一线协商议事。
10月份,位于黄桥老区张甸镇张前村西南角的“议事小院”开展了5次“微协商”议事活动,议题包括支持农业园区提档升级、土地流转等。张前村党支部书记陈梦茹说,“这个‘议事小院’很接地气,真正深入到基层工作的‘最后一米’。”
“协商直通车”变身跑堂“店小二”
“希望园区能更多地关注物流行业,在税收方面多参照苏北地区,在奖励返还力度上实现最大化。”“作为新入驻的企业,我们更希望园区在大学生、退役军人、返乡人员创业上给予更多支持和关心。”9月25日下午,在姜堰高新区协商茶吧“微协商”议事现场,大家热烈讨论“疫情下如何促进就业创业”这一议题。
协商前,部分政协委员和相关部门工作人员已深入园区两家企业走访调查。结合调研情况,园区精心组织“协商茶吧”,最终形成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等4点建议。此后,园区党工委认真吸收采纳并提出5条具体意见。
区政协委员张西全表示,“协商茶吧”已成为政协委员履职尽责、施展才华的新舞台。这里可以交流讯息,释疑解惑,每周征集一次“微心愿”,每月开展一次“微协商”。
姜堰区政协还探索开通“协商直通车”,基层和群众需要什么就“配送”什么,让各界别委员充分发挥所能,形成不同界别委员“同乘一辆车,协商到一线”的生动场面。同时,创新开展“委员基层大走访”,发动委员进社区、进镇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家庭,给基层送政策、送科技、送方案、送服务、送点子。张甸镇探索设立了张甸中学、张甸医院、少数民族等5个有界别特色的协商议事小组,做到界别协商与基层协商融合互促。
“微协商”助推一批重大事项快实施
10月9日,姜堰区部署启动“亩均论英雄”改革。会上下发的《关于大力实施“双提”工程、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工作的实施意见》。此前已经过区政协领导及众多委员充分讨论,吸纳了政协协商议事的不少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如今在姜堰,政协“微协商”不仅助力解决了一大批基层一线的具体问题,而且为加速推进一批重大事项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该区今年2月出台的“春风惠企”18条,从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强稳岗就业保障等关键环节,提出了5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今年9月出台的工业企业“培大育强”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力争用3年时间实现全区工业开票销售总量突破1000亿元,重点培育骨干企业100家,上市(挂牌)企业10家。这两个重大决策事项,都凝聚着参与“微协商”的政协委员的智慧和心血。
姜堰政协搭建的“微协商”平台,通过现场协商、会议协商,广集良策,为全区2035年国土空间规划、“十四五”规划制定、通南地区发展当好参谋助手。通过“微协商”,委员们深入一线,在田间地头、小区楼道、工厂车间等开展协商议事,针对农产品销售、企业用工、秸秆利用等话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建议,并助推协商成果落地。在“微协商”活动中,委员对于协商议题所反映的问题,还分别以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形式向上报送,为民生问题的解决把脉开方,有力助推了基层和谐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