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大国小鲜@基层之治】理论宣传“新常态”:处处是阵地 人人可宣讲
2020-10-12 17:01:00  来源:武进日报  
1
听新闻

理论宣讲的阵地设到老百姓的门前屋内,政务微信平台为居民开辟一块“声音自留地”,人人都有机会宣讲身边的小镇故事……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牛塘镇通过打造多个阵地、建立多个渠道、发动多个群体,渐渐形成了百姓争相参与宣讲的良好氛围,身边人讲身边事,宣讲的清风吹拂到小镇的每个角落,乡风文明提振了村民精气神。

香樟树下

唠着嗑就讲透了理论

“理论宣讲不一定要设置在高大上的会议室,往往在田间地头效果更好。”对此,丫河村党总支书记张伟东深有感触。

来到丫河村强家自然村,清澈的小河旁,屹立着两棵上了年数的翠绿香樟,树下摆着石桌石凳,村民茶余饭后都爱来坐坐,聊聊天。张伟东每次路过,都要和坐在树下的村民唠唠嗑。他发现,这里四季阴凉,风景如画,是村民自发的聚集地,也是绝佳的理论宣讲阵地。

7月1日,张伟东以“农村党员应该如何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主题,在香樟树下给党员和村民上了一堂课。村民围坐在张伟东身边,津津有味地听他用方言宣讲党的理论和优秀党员事迹。大家不时插上两句嘴,气氛十分融洽,打破了过去会议室里“鸦雀无声”的拘谨状态。

自此,丫河村把百姓议事、理论宣讲纷纷搬到了香樟树下,还把这里设置成了村里的党群服务点。在宣讲之余,村民们积极参与村务讨论,从强家村的美丽乡村建设到村道“白改黑”,从沿河步行廊道的建设到村内小微水体治理,大树下,思维火花迸发。

在厚恕村党员黄全兴家的客厅里,小黑板、书报架整齐陈列着,桌上还摆着小红旗。党员们常在这里一起开会、学理论、看新闻,黄家人不时送上热茶和点心。原来,村里建立了网格化党建制度,撤销原有的三个党支部,分别成立第一党支部、第二党支部、第三党支部、第四党支部,按照就近就便原则把全村党员划入各自居住的网格中。黄全兴是第二党支部的党员,自告奋勇把自家客厅打造为理论宣讲的阵地。“重新划分网格后,大家不用跑远路去开会,只要就近在各自的网格里集合。”黄全兴告诉记者,布置一下客厅不费什么事,关键是大家都住得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比以前更高了。

“微平台”上

人人都有宣讲的机会

今年,受疫情影响,利用线上道德讲堂等“微平台”进行宣讲的形式流行起来。其实,牛塘镇早在3年前就开始探索线上宣讲。2017年春,牛塘镇党委政府在“牛塘桥”微信公众号推出“周一领读”栏目,每周一推送一期牛塘“领读者”自行录制的音频作品。3年多来,学校师生、机关干部、民间文艺爱好者的声音纷纷在“周一领读”里出现。

在此基础上,牛塘镇又推出“红色领读者”栏目,鼓励“领读者”朗读红色故事。时间长了,栏目有了几位常驻嘉宾,他们均来自牛塘镇红旗宣讲团,多次在牛塘镇演讲比赛、知识竞赛中获奖。“读过清新散文,也读过红色故事,每次在村里宣讲完毕,都会选择受群众欢迎的讲稿进行录制,再依托‘周一领读’栏目,让精品宣讲传到更多牛塘百姓的耳朵里。”红旗宣讲团成员徐一翰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广大群众期盼已久的梦,从小在青云村长大的我,很荣幸成为一名服务百姓的村干部,下面我想带大家一起见证青云村步步蝶变的过程……”青云村干部冯露是牛塘镇2020年微党课大赛的冠军,近日,作为新一期“周一领读”嘉宾,她带来了一段精美视频。视频中,她侃侃而谈,青云村迈向小康的珍贵照片和画面同步展现。从音频到视频,“周一领读”栏目再次实现了升级。

近日,牛塘一社区也创新思路,鼓励社区里爱玩抖音的大妈们在抖音上发布提倡文明行为的短视频。“我婆婆就是‘大妈团’的成员之一,她们个个在抖音平台上都有超过1万的粉丝,玩得比我们还勤快。利用她们的粉丝效应,可以带动农村老年人一起传播文明。”牛塘一社区主任蒋丽娜说。

牛塘桥畔

本土节目呈“井喷”之势

“牛塘桥西大约半里地,有一座不高的小土山,相传元末朱元璋和张士诚军队曾在此激战,这里又被称作‘游塘营’……”今年,牛塘知名乡贤白清渊带着新鲜出炉的牛塘历史文化读本《游塘谷歌》来到各村(社区),巡讲牛塘的历史文化故事。

白清渊是《牛塘镇志》和《游塘谷歌》的主编之一,致力于收集并传播牛塘的历史文化发展故事。“牛塘老百姓每天路过的一座小桥、一个土墩都可能有一段历史和渊源,通过宣讲,希望让生于斯长于斯的人了解这些故事,寻回归属感和乡愁。”白清渊说。“常遇春大战游塘谷”“卢家巷旁白衣庵”“青云山上青云庙”……各种各样的传说和故事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环亚应急项目青年突击队,队员平均年龄不到35岁,在疫情最危急的时刻不讲条件,冒着危险逆行武汉,完成雷神山医院核心医技区域一期工程,创造了‘环亚奇迹’,展现了‘常州精神’!”牛塘镇红旗宣讲团骨干高婷玉多次宣讲了环亚青年突击队的感人事迹,也给其他宣讲团成员作了巡回宣讲的良好示范。“这是我们身边的真人真事,这样的宣讲题材老百姓都喜欢,值得推广。平时挖空心思不断更新宣讲内容,我也成了‘牛塘通’。”高婷玉说。

在漕溪村,68岁的丁建明为200位村民送去了一场以“漕溪人说漕溪事”为主题的“漕溪故事汇”。丁建明退休前是牛塘初级中学副校长,还担任过牛塘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一辈子都在与牛塘“新生代”打交道。他致力于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传播本村历史和红色故事,为年轻人传递正能量,“牛塘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就建立在我们漕溪村,我父亲是当年党支部里的一名党员,他健在的时候常常跟我讲红色故事,通过宣讲,我希望影响越来越多的年轻人。”

“阿姐!妹子!长远勿碰头,好佬伐?喏,村委组织学习《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塘口村,村民王国铨将《常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改编成方言快板搬上舞台。这些年,各式各样的本土节目在牛塘呈现“井喷”之势,牛塘百姓将自己的热情倾注到宣讲中,在家乡刮起了一阵阵美而新的文化风。(徐千翕)

标签:香樟树;宣讲;牛塘镇
责编:戴雨扬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