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从“产业焦虑”到“领跑自信”:镇江润州“二次创业”跑进全省服务业“第一方阵”
2020-10-01 19:08:00  来源:金山网  
1
听新闻

金山网讯 日前,江苏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评估结果公布,阳光与雨水追逐的盛夏,镇江润州跑进了全省服务业第一方阵。这对于“二次创业”主攻城市经济,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润州来说,可谓含金量高、意义大。

近年来,因区划调整,润州的产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面对制造业划出、创新载体空白等现实问题,彼时的“产业焦虑”是全区上下的普遍心态——仅存的服务业能否成为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今天 “润州实践”则跑出了自信——城市经济框架越来越清晰,连续2年获得全市服务业考核第一名;2019年度,在全省33个城区高质量发展监测评价中进位13名。

载体之变:平方经济变立方经济

2018年3月,“润州方案”诞生——明确了现代服务业的主导地位,前期摸排出的40多万平方米存量楼宇成为“主战场”。这也改变了以往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润州更专注于做深、做透楼宇经济的文章。

“也因此,润州的项目开工,和其他地方不同,创业者只需要拎包入‘驻’为他们量身定制的‘楼宇工厂’。” 润州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向绯直言,拎包入“驻”就是润州的项目开工现场。

金恒大厦

对此,一年前来镇创业的张延伟颇有感触,“开工即投产!”去年9月,虹湾威鹏无人船项目“拎包入驻”了位于七里甸街道的楼宇工厂,一个月后首条巡视监测智能船下线。目前企业已拥有覆盖“水陆空”领域的无人智能产品系列。

数据显示,近两年,润州盘活楼宇存量16.4万平方米,培育1幢税收亿元楼宇,打造5幢产业特色楼宇。不仅如此,楼宇工厂已经从起初的“填空格”,变为如今的“择优”“掐尖”。

“城市经济是聚焦于‘人’的经济。综合市场前景、技术含量和润州的承载能力,人工智能等产业不仅有利于高素质人口的稳定流入,更有利于提升产业价值,是我们变‘平方经济’为‘立方经济’,提升楼宇经济产出效率的突破方向。”向绯介绍,因此,润州瞄准了制造服务业,利用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引进树实科技、慧灵科技、虹湾威鹏等机器人企业,填补了智能制造研发领域空白,在“智造”领域引进了近10个优质项目落地。

以树实科技为例。这家企业围绕人工智能的服务,开发实施了智能家庭云控制平台系统的一个垂直系统,去年3月落户、当年销售突破千万元。

方法之变: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

“二次创业”要激发市场的活力,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的变化,则实现了动能的转化。

此前的项目招引、产业孵化,大体采取政府主导的模式。这种模式往往存在发展不可持续性等弊端。随着联想星云镇江创新中心、启迪众创工社、易创投资平台等多家孵化器、加速器平台的引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为润州城市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截至目前,3家平台累计孵化初创企业33家,引进人才创业团队9个。

联想星云镇江创新中心

联想星云镇江创新中心相关负责人石志梅介绍,他们已举办2期镇江“双百菁英”科技企业家特训营、共82名学员参训,从中甄选符合条件的企业,进行产业孵化服务,促成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结合。“目前已经在润州区孵化和引进了相关产业项目15个,逐步形成人工智能产业集聚。”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润州设立了首期规模一亿元的母基金,委托专业创投管理团队运作,重点投向承接上海、南京等地的非核心功能转移的以及联想星云孵化的优质项目。两年间,润州成功引进虹湾威鹏无人船等5个科技项目,母基金累计投入1549万元。

服务不变:坚持“店小二”精神

变化之中亦有坚持与不变。

今年3月底,润州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发出这样的声音:坚持做企业最坚强的后盾、最有力的支撑、最信赖的“店小二”。

对于这份不变的“坚持“,服务业企业深有体会。

去年起,润州区推行项目全程帮办服务体系,让重大产业项目从选择润州那一刻起,就坐上发展“快车”。“从项目选址,到帮助我们办理公司注册、项目申报,随后在政策争取、项目建设、融资信息获取等方面,全程服务,无可挑剔!”在张延伟看来,去年9月入驻润州、今年4月份投产,离不开“润州服务”的支撑。

初心不变,支持加码。今年,润州再次修订完善2018年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在执行原有22条产业发展政策的同时,嵌入了3个增补性政策,形成了“22+3”的政策体系,从项目投入、总部经济、载体创新等7个方面,全程引导服务业企业质效提升发展。

经过新一轮服务业综合改革,“产业焦虑”已经转化为“领跑自信”,服务业发展规模和层级逐年提升。

长江金融产业园

截至2019年底,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98.41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18.85%;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83.8%,较2017年底提高了3.7个百分点;实现服务业税收收入18.56亿元,较2017年底增长13.8%;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5%,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2.6个百分点;现代服务业应税营业收入115亿元,每年增长8%以上。尤其是率先在集聚区内展开了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与融合领域的探索,目前已集聚近400家企业,年度营业收入突破50亿元,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奔跑。(朱婕 周潇)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