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位老人的生命轨迹,他用72年时间找寻逝去的战友,他用一生岁月坚守对党的信仰。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让我们穿越历史风云,跟随李文顺老人的讲述,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场战争改变了中国的命运,也改变了这位老人的生命轨迹,他用72年时间找寻逝去的战友,他用一生岁月坚守对党的信仰。
9月30日,全国烈士纪念日。让我们穿越历史风云,跟随李文顺老人的讲述,重温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1948年11月6日,淮海战役打响,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曾经参加过这场战役的90岁老人李文顺。
一城风华,万千故事,听李文顺老人《徐徐道来》。
照片上的这个年轻人,就是年轻时的李文顺。他15岁参军,17岁参加淮海战役。时隔70多年,老人对当年的情形依然历历在目。
在战斗中,通讯是战争指挥的中枢神经,在那个艰苦的年代,电话兵需要穿越枪林弹雨,背着一捆捆沉重的电话线随时架线,保持战场通讯的正常联络。
1948年4月,春寒料峭,新兵李文顺参加了人生中第一场战役——潍县战役。那是他第一次直面死亡。
班长张庆牺牲了。毫无战斗经验的李文顺顾不上害怕,一个人扛着两大捆电话线,成功完成了党交给他的第一次任务。
经历枪林弹雨,李文顺在战争中迅速成长起来,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电话班副班长。淮海战役打响的那一年,他17岁。
那天晚上,对目的地一无所知的李文顺跟着大部队一路跑步前行。他记得,快到达新沂时,有一条河挡在了急行军的面前,战士们来不及脱下厚重的棉衣,一个接一个跳入河中。他用双手将电话高高举过头顶,而电话上方,一排战斗机呼啸而过。事实上,在行军之前,每个人都做好了赴死的准备。
1949年1月8日,正在战场上的李文顺被叫回了营地。队长通知他,他作为全团唯一一名战士被选拔到华东军区通讯学校学习。那天晚上队长送给他一床毛毯。这床毯子,老人一直保留至今。
老人说,他有两个一直没能实现的心愿。第一个心愿,就是把这床毛毯捐给淮塔;而第二个心愿,是找到当年牺牲的老班长张庆的墓碑,亲口告诉他——我们,胜利了。
2020年9月21日,老人实现了第一个愿望,亲手将毛毯捐给了淮塔。
而老人的第二个愿望,显然难度更大。时隔70多年,李文顺老人早已记不清老班长牺牲的具体日子,更不知道他的墓碑被迁至何处。他只知道,老班长是在潍县也就是今天的潍坊牺牲的。
为了实现老人的愿望,节目组联系了潍坊报业传媒集团以及潍坊烈士陵园,几经周折,最终,我们找到了老班长张庆与其他烈士合葬于潍坊烈士陵园的墓碑。9月27日,李文顺老人与烈士陵园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视频连线。
最终,老人的两个愿望都实现了。
72年岁月如水流过。曾经被老班长称赞为“好腿”的年轻战士,早已被时光偷走了当年的灵动与敏捷。但总有一种光芒,穿越时空,穿越黑暗,穿越风雨,历经百年磨砺,依然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李文顺老人说,战争是残酷的,但是我们不怕,因为我们是人民的军队。牺牲,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人民的解放,为了信仰。
指导单位:徐州市委网信办
支持单位: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管理局 潍坊市革命烈士陵园 潍坊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