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雨阔堤长!饱览江淮生态大走廊新画卷
2020-06-21 20:52:00  来源:扬州发布  
1
听新闻

6月19日,扬州市政协就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开展专题视察,记者随行采访中了解到,扬州市委、市政府将包括“七河八岛”及“三河六岸”区域在内的淮河入江口和南水北调东线源头地区80平方公里作为先导区进行建设,坚持做好水绿生态底色的“加法”和“263”专项行动的“减法”,先后实施江都水利枢纽环境综合整治、“七河八岛”生态中心、廖家沟饮用水源地整治等一批先导工程,引领带动全市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加法

治水保湿建景,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

连续下了数天雨,三阳河水位比往常高了许多,沿岸不少水生植物已经“齐腰深”在水下,水流平缓。从江都区樊川镇粮库码头起航,直至高邮三垛大桥边靠岸,在三阳河上边走边看了近一个小时。一线所见,令人欣喜。

沿线原本有的小工厂、砂石码头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影婆娑、郁郁葱葱,既有绿色长廊,亦有湿地景观。随后参观的高邮清水潭湿地生态中心,更是让人眼前一亮。

“看,那是野鸭,哦,还有灰鹭,池杉林长得真不错……”大家惊叹于这一片绿洲湿地风景如画。据了解,清水潭湿地生态中心规划面积13.78平方公里,已建成核心区4.93平方公里对外开放,2015年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全国500个优质旅游项目之一。

“像清水潭一样的湿地景观,在我市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区内还有很多。”扬州市生态环境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该市因地制宜,治水保湿建景,用做“加法”的理念持续推进湿地景观板块建设,目前已建成宝应湖自然保护区、凤凰岛国家湿地公园等主要功能分区“五大板块、七大亮点”。大走廊区域内规划建设的三湾湿地公园、“七河八岛”生态片区、清水潭湿地等6个生态中心均已按照四星级以上景区的标准建成,构筑起一道道生态屏障。

减法

壮士断腕、抓铁有痕推进减排治污

“说舍得是摆高姿态,但保护生态环境,不能只算企业效益账。”在三阳河边,一名企业老板看着一个个庞大的化工装置倒下,默默地点燃一根烟,侧过身去。他的工厂在这条河边生存了十余年,如今走到了谢幕时刻。

“我们从一开始就立下规矩,划定红线,落实江淮生态大走廊规划建设不打折扣不走样。”高邮市市长张利介绍,高邮市按照规划一张蓝图、厘清一条脉络、执行一个标准、构筑一道屏障的思路,先后出台了“散乱污”企业专项整治等一系列工作方案,明晰污染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不能按要求完成整改的,涉及任何单位任何人,都将被问责和进行依法处置。

记者了解到,自江淮生态大走廊建设启动以来,沿线各地迅速行动,已完成京杭大运河沿线153个砂石码头、船厂规范化整治;高宝邵伯湖扬州境内围网养殖面积从19.5万亩缩减至8.7万亩;容易对水体造成污染的罗氏沼虾养殖累计调减面积5.15万亩……“做好生态‘减法’,减去的是污染与环境负担,夯实的是绿色发展根本。”张利表示,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指导思想,就是要以壮士断腕、抓铁有痕的气魄抓好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

截至目前,高邮市已累计关闭化工企业34家,关闭三阳河、高邮湖周边电镀企业4家、砂石码头35家、小船厂8家和非法畜禽养殖点6个。

生态账

践行“两山论”,念活发展“绿色经”

良好的生态、优美的环境、丰富的资源不仅是扬州最富竞争力的独特优势,也是扬州发展的最大本钱。生态文明建设,绝不是简单的污染防治,还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和生态经济。

作为南水北调的输水“源头”,系统治理、优化提升“七河八岛”水域至关重要。生态科技新城始终坚守生态立区定位,通过“拆整搬建”组合拳,取缔“七河八岛”内的污染产业,开展生态修复,先后整治完成了48公里岸线,恢复1000多亩滨水空间,并引进实施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加快形成了“城在绿中、绿在水中、水绿交融”的生态格局,并以“七河八岛”生态经济项目,成功入选2019年度江苏省十佳生态环境保护改革创新案例。

江都区深度实施清水活水工程,铁腕狠抓减排治污,持续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追求有质量的发展取得实效。今年一季度,该区水环境质量取得了全省排名第一的好成绩。

一项项生态环保举措和环境治理成果,让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成为人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形态,经济发展更绿色。

“凭着好环境,口袋就能鼓起来。”对此,邵伯湖畔沿湖村“小马哥渔家乐”业主马明斌深有感触。获得了“全国最美渔村”称号的沿湖村,让马明斌吃上了旅游饭。这个曾经远近闻名的“穷渔花子”村,如今村集体年收入突破1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6万元。

记者 周晗

标签:
责编:戴凌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