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水三村的蝶变
2020-06-17 15:20:00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杂志  
1
听新闻

水三村是江苏泰州靖江市新桥镇下辖村。与江淮平原的其他村庄一样,这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此外还拥有近200亩建设用地,村里懂企业管理和工业生产的人才也不少。虽然占据天时地利,十多年来村集体经济却由盛而衰,发展越来越跟不上周围的村庄,甚至被称为新桥镇的“西伯利亚”。村第一书记顾国华三年前刚到时,村里还背着近300万元债务。

这一切,源于曾经的村组干部长期以权谋私,导致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长年或低效运作,或闲置不用。尤其是村集体资金,甚至被套取挪用。

2017年以来,江苏省纪委牵头推动加强全省农村集体“三资”监管。这一管理模式的变革,将水三村从发展停滞、日渐衰败和负债累累的困境中解救出来。

 

三村村干部在当地企业学习了解生产经营情况。 

为何从示范村到负债村 

20年前,水三村经历过一次并村,它不仅容纳了隔壁丁家村的人口、房屋和土地,也将丁家村的繁盛一揽其中。特别是丁家村带来的村办企业靖江特钢制造厂,一度跻身全国行业百强,成为水三村人记忆深处的荣耀。

在全国企业改制进程中,特钢厂由村企转为民营。2004年,新桥镇考虑拥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干部更能带动村集体致富,便提名该厂原副厂长王振民担任新水三村支部书记。

尝到工业发展甜头的当地人,希望“能干”的村支书聚集起本村工业和人才优势,以保存下来的村集体企业永进泵阀厂为依托,带动村庄发展。不料,王振民将大部分精力投入了个人企业,对集体企业的发展并没有特别上心,甚至把缺乏管理能力的人提拔为厂长,导致厂务管理每况愈下,最终宣布破产。而转为民营的靖江特钢厂,也因经营不善走向倒闭的结局。曾做过该厂技术人员的胥国权不无失落:“以前,全国不少地方的人都来我们村学习如何发展工业。不像现在,很多村民需要到别的村做事,甚至还要跑到更远的地方。”

更严重的是,村务管理越来越混乱,村务公开像走过场,很多村民不知道村里有多少“家底”,也不知道集体的钱做了什么,更不知道有些钱被王振民等村干部私自挪用。为做空村账方便年底到镇上哭穷要钱,王振民曾让村会计李丽把一笔近百万元的款项放在账外,随即又把这些钱用于个人企业。李丽也曾劝说王振民“不能挪用集体资金”,但在遵守纪律与听从村支书命令之间,她最终选择了后者。

2014年,看到周围村子纷纷盖起新村部大楼,王振民向镇里要来一部分资金,又跳过招投标程序私下找来工程队。主楼、配楼、广场样样不缺的党群服务中心建成后,村里欠下了将近400万元债务。

像水三村这样的情况,江苏省一些地方也有发生。对权力的监督缺失,让一些村庄掉入了腐败陷阱,村集体“三资”变成了腐败分子的提款机。统计数据显示,2017至2019年三年间,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的村级信访举报中,超过一半都与村集体“三资”有关。

如何从“橡皮筋”审核到“硬核”监管 

2016年6月,靖江市纪委接到群众举报,反映王振民私自套取和挪用村集体资金。根据立案审查结果,2017年6月,王振民受到开除党籍处分。办案人员称,王振民坚信“搞定了审批的人,就能自己说了算”。

所谓“审批的人”,主要指乡镇农经站有关人员。按照“村财镇管”模式要求,村级支出达到一定额度必须经过镇农经站审批,产权交易合同也要在镇农经站备份。但从执行情况看,有的农经站疏于监管,甚至与别有用心的村干部“沆瀣一气”。在王振民违纪事实中,就有其连年购买香烟向镇农经站人员送礼的情节。

上级监督弹性空间大,村级监督更是形同虚设。以村级财务监督的关键人村会计为例,因其由村委会任命,无法成为独立监督力量,甚至变成腐败行为合伙人。在江苏省纪检监察机关近年查处涉及农村“三资”的案件中,村支书、村主任、村会计“三大员”同坐一条板凳的现象非常突出。

“梳理近年涉农腐败问题,我们感到改革势在必行。”江苏省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江苏省农村集体经济较为发达,一些农村的集体经济体量很大,有的甚至高达数亿元,传统“会计记账”等方式难以适应“三资”监管要求,必须痛下决心深化监管改革。

问题就是导向。王振民被查处的当年,江苏省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改革试点工作率先在泰州展开。对此,江苏省纪委监委提出了三招齐发的思路——一是将村会计从村级“三大员”中剥离,把村账审核职能从农经站转移至第三方,形成独立财务监督;二是推动有关部门完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从省级拓展至市、县、乡,以交易留痕确保公平公正;三是构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强化监管力度。

以规范产权交易为例,早在2014年,江苏省委农工办和省农委就推出了省级“农村产权交易信息服务平台”,但进场交易人数远未达到预期,场外交易和暗箱操作仍然频频发生。在纪检监察机关的推动下,通过清产核资摸清家底,将村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出租、土地经营权流转、农村小型工程建设项目招标等全部纳入交易平台,按规范流程进行市场交易,真正做到“应进必进”。

经过反复论证和先期试验,“村级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会计师事务所财务监理”工作模式在泰州全市推广,农村财务会计核算的专业化和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得到了极大提升。

与此同时,泰州市纪委监委联合农业农村和财政部门,设计了综合记账、监管、公开三项功能的“三资”监管平台,要求村级预算、资产、资源、合同履行等事项在线登记,以便动态掌握村集体“三资”变化,及时向村民公开相关情况,遇到异常信息则立即进行提醒和预警。截至目前,平台已产生预警3万余条,推动解决问题29792个。

治理成效很快显现。据统计,2019年,泰州市农村集体“三资”领域新发生问题仅5起,查处问题数和信访举报数从2017年起实现三连降。2018年5月,江苏省纪委监委和省财政厅、省农委联合发文,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在全省推开。2019年,江苏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收到的农村基层信访举报件数同比下降15.6%。

怎么从被动执行到欣然接受 

在新桥镇,会计制度首先迎来调整。各乡镇成立会计委托代理服务中心,公开招聘会计审核村级账目,同时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全权负责监理,各村原来的会计则变为村级报账员。顾国华记得,一次镇里开会时,一些村干部提出新的报账流程“给他们上了枷锁”,有的人甚至直接踹翻椅子、拍桌而去。水三村会计李丽原地转岗为村级报账员后,也惊讶于财务报表的复杂和委派会计的“冷酷无情”——“他们认死理,算错一块钱也会打回来重填。”李丽介绍,在监管改革以前,发票或收据不全根本不算什么问题,有时甚至打一张白条就可以入账。

改革的推进殊为不易。无论农业、财政等相关职能部门,还是村干部都需要尽快适应体制机制调整带来的变化。显然,去旧革新,需要外在压力推动。“几乎每一步工作都会遇到阻力。”新桥镇相关负责人坦言,如果没有纪检监察机关在后面“抽鞭子”,相关部门很难快速形成合力,将村集体“三资”监管改革进行到底。

经过2018“魔鬼年”的历练,转过年来,镇干部和村干部逐渐适应了复杂精密的报账系统,从填写表单的“鸡飞狗跳”中解脱出来。特别是看到改革带来的红利后,渐渐从最初的被动执行转为欣然接受。

李丽最先感受到规范管理的益处。“以前人情往来花费太多,虚造名目怕被上级发现,村民也怀疑我们搞猫腻。”她时常提心吊胆,“熟悉了新会计制度,才真切感受到便利和规范。现在收支规定都明明白白,每一笔账平台都有记录,谁来查我都不怕。”

村财管理权责分明,收取土地承包金也变得容易许多。水三村一位村干部介绍,以前有些承包方非得拖延到春节前两天才给。有的村集体还会因承包方拖延太久而遭受直接经济损失。在泰州,曾有旅游公司老板承包姜堰区沈高镇河横村集体土地后,拖欠租金14万余元长达七年,村干部十余次上门催债无果。“现在有了监管平台,对土地承包的管理已经很规范了。催缴力度加大后,土地租金到期就能入账。”顾国华说。

怎样从留不下的故乡到“家乡就是好地方” 

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的加强,给水三村带来了深刻变化。

集体资金管理规范、入账有时有序后,花钱便有了底气。水三村部分灌溉水渠长年失修,水稻插秧灌田时引来的水经常溢出,流得到处都是。现在,村集体的钱派上了用场。今年5月,冬小麦即将收割之际,几名工人正往旧的立墙上垫抹水泥,新渠马上就要修成。

更大的变化,是村集体有了一份属于全体村民的事业。对于顾国华来说,前人欠债后人还的日子“比锥子扎后背还难受”。但是村集体收入长期只有土地流转费,一年不过50余万。还能从哪里开源?清产核资后,被杂草和垃圾占领的原永进泵阀厂厂址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这21亩地不能再荒下去了。”顾国华介绍,“当时我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按老套路租出去,另一个是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盖标准化厂房出租或将来自己办企业。”

显然,后者更胜一筹,但也更难实现。水三村债务缠身,从哪里找建厂房的资金,顾国华一筹莫展。这时,“三资”监管模式调整后新加入的会计师事务所提供了专业支持。在村集体资产底数清晰的情况下,该事务所协助水三村按照市场要求与银行顺利对接,以股份经济合作社名义与当地银行达成贷款900万元的意向,厂房建设的资金有了着落。

2019年10月19日,水三村第一次股东代表大会召开,全村2559名村民都成了股东。胥国权平生第一次拿到了村集体的股份。顾国华拿出签满村民名字的登记簿对大家说:“厂房建好出租后,预计每年能收近90万元。等还清贷款,发展好了,到时人人都能获得分红。”

在拓展村集体发展机遇、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之外,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监管更深远的意义,还在于激发了村组干部的责任心,以及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靖江百姓常说一句话:奋斗何需去远方,家乡就是好地方。亲身经历了水三村近三十年变迁的胥国权对此感触尤深,村集体标准化厂房建设项目令他振奋,“村里机械加工的人才基础还在,如今集体产业提供了机会,相信有能力建设家乡的人很快就会回来”。

2020年5月18日,在荒废了12年的原村企永进泵阀厂厂址上,标准化厂房正式动土开工,胥国权一早便赶来参加开工仪式。看到村集体资源终于被盘活利用,他激动地拿出手机拍照发给家人朋友,告诉他们,“村里曾经被搞得千疮百孔,现在真的要重获新生了”。(记者 王丹妮)

标签:
责编:孟涛 崔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