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政协联组会上指出:“疫情突如其来,‘新就业形态’也是突如其来。对此,我们要顺势而为,让其顺其自然、脱颖而出。”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从生鲜电商、直播带货,到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技术、新业态等催生的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既保障了人们正常生活,也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获得稳定收入
范先生去年在南京市秦淮区文安街租下一家快捷酒店,当起老板。“因为管酒店太烦,开车自由”,他雇了一个经理管理酒店,自己开起网约车。他告诉记者,2月初从外地回到南京后,他就复工开车,虽说那个把月生意少,但酒店无法营业,开车毕竟有一份收入。
网约车司机给车消毒
T3出行运营负责人介绍,2月该公司在南京有近3000名司机坚守岗位,保障市民出行。司机的收入构成是“基础工资+提成”,公司还为司机缴纳社保,给他们增添一份保障。
南京人陈安苏是一名有十几年从业经验的导游,因为疫情闲在家里,焦急地等待旅游市场复苏。4月初他坐不住了,“不能坐吃山空,总要找点事做”。看到家门口“饿了么”外卖站点,他便去应聘外卖骑手。现在,他已在新岗位工作两个多月,每天忙碌八九个小时,月收入六七千元。
据外卖平台“饿了么”统计,疫情发生以来,在新注册骑手同比增幅前十的省份中,江苏位列全国第四;江苏新注册骑手中,来源前三行业为服务业、制造业和消费品业;江苏新注册兼职骑手,月均增加约2600元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新零售业态“盒马鲜生”,超过50%的配送员每月收入超过8000元,最高达1.5万元以上。这份收入吸引不少人加盟,南京“盒马鲜生”配送员人数,6月比3月增长30%。
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南京大学就业质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长春表示,新就业形态主要指通过互联网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务、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去雇主化”的就业形态。新就业形态既吸纳高技能人才,也接收体力劳动者,他们通常以个体化、分散化的方式进行劳动,工作场所、时间、方式具有灵活性。越来越多的新生代劳动者,选择新就业形态。
开掘就业潜力
1995年出生的王在盛,一个多月前注册成立句容在盛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网店做店铺问题诊断、图片视频拍摄、客服技术指导等方面的运营服务。从事电商运营5年多,他清晰地感受到商家上线意愿越来越强烈,决定自己办公司。“疫情发生以来,直播特别受网店重视,有的网店做一场直播,只能卖一两百元,就请我们策划、指导,做示范直播。”他说,“很多网店主动找上门来,我已经接下十几家网店的单子。公司开始只有3个人,现在有8个人,我还在招人。”
王在盛团队在演示直播卖货
连云港人孟敬德是淘宝上的彩色宝石“头部卖家”,两年前开始直播卖货。疫情发生后,他专攻线上直播,5位主播轮流,24小时不停。5月,店铺营业额从去年同期的500万元增至700多万元,预计6月可以突破800万元。生意越来越好,孟敬德最近又招了6名员工。
孟敬德店里的员工在打包已售出的商品
“淘榜单”数据显示,3月-5月,江苏淘宝主播数量同比增长近3倍,他们带的货可谓应有尽有。
新业态蓬勃发展,新技术加持推动,新岗位随之不断出现。25岁的孙云龙是“饿了么”的外卖规划师,负责为新入驻商家提供菜单规划、店面装修、上线培训等服务。春节期间,他成功地帮助南京一家火锅店渡过难关——精心策划的特色“火锅外卖”卖火了,避免储备食材浪费,销售收入还足以支付员工工资等开销。因为疫情,很多堂食为主的餐饮店纷纷开辟线上销售,孙云龙们工作量暴增两三倍,平台不得不新招一批外卖规划师。
外卖规划师孙云龙在给餐饮店做培训
据5月发布的《2019-2020微信就业影响力报告》,微信生态内涌现的新就业形态,创造了大量兼职就业、灵活就业岗位。2019年微信带动的直接就业中,近六成为兼职就业,岗位多达1519万个,主要是以技能输出为主的教育类服务、投稿写作类、自媒体类、电商类、理财类、表情设计类。
阿里经济体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创造新岗位、新机遇的同时,阿里经济体还与各方联动开展“云招聘”,助力江苏就业市场复苏。
尽快补齐短板
当前,呵护、促进新业态发展,保住已有岗位、增加就业机会,已成各级政府部门普遍共识。泗洪县大楼电商产业孵化园,有68家电商企业、个体工商户入驻。它们运营200余个网店,日均发单超1.2万。为减小疫情影响,孵化园除延续首年入驻商家费用全免优惠,还为需要入驻超过一年的商户减免两个月房租、管理费。大楼街道就业创业办副主任张丹丹说,5月孵化园商户经营基本恢复正常,保持了将近200人的用工规模。
泗洪县大楼街道发展电商经济
方长春提出,新就业形态的具体形式丰富多样,除了与平台经济相关的网约车、外卖配送、各式远程在线服务等,还有多个雇主“共享”一个员工、一个雇主雇佣多人“组成”一个全时岗位等。传统就业形态存在明确的雇佣关系,而新就业形态下,劳动者与平台通常就特定事项建立临时、松散的合作关系,并且存在劳动者同时与多个平台建立合作关系的情形,打破了传统雇佣关系。现行劳动法律法规主要针对传统雇佣关系,对新就业形态的适用性大大下降。因而劳动者权益维护变得更为复杂。“劳动者与平台之间、劳动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纠纷处置,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权利保障等问题,都是需要加紧研究、尽快补上的短板。针对新就业形态从业者或拟从业者的公共就业服务,也需要尽快跟上。”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省人社厅厅长戴元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江苏,近年来“新就业形态”对城镇新增就业的年贡献率保持在10%左右。新就业形态对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提出挑战,省人社厅将认真研究新就业形态下劳动用工的特点、趋势和相关政策措施,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补短板、促发展,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的新就业形态,将成为更多人“希望的田野”。
交汇点记者 徐冠英 刘霞 实习生 姚依依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视频制作 姚依依